赤谷9號是赤峰市農科所以昭谷1號為母本,承谷8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穀子品種。
赤谷9號幼苗綠色,苗期莖葉長勢繁茂,葉片上沖,抽穗後灌漿速度較快。中等肥力條件下株高140厘米,莖稈強壯、不倒伏,耐旱又較喜肥水,整齊,不早衰。穗長21.9厘米左右,紡錘形。刺毛中長綠色,穎綠色。糧用粗蛋白11.25%,糧用粗脂肪3.1%,糧用總澱粉80.3%,糧用支鏈澱粉64.24%,糧用賴氨酸0.26%。
赤谷9號的留苗密度需依據不同區域的種植水平和土壤肥力、生產條件適當調整;種肥畝施6~8千克磷酸二銨為宜,農家肥、有機肥最好是羊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谷9號
- 別名:87-777
- 作物名稱:穀子
- 親本來源:昭谷1號、承谷8號
- 選育單位:赤峰市農科所
- 登記編號:GPD穀子(2018)150051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1981年,赤谷9號在赤峰市農科所的試驗地以昭谷1號為母本,承谷8號為父本進行雜交,於同年秋季獲得雜交種子。
1982年,赤谷8號被種植在赤峰市農科所的選種圃中,生育期間通過對植株性狀的觀察,對偽雜交種子予以淘汰,選擇了F1代雜種。
1983(F2)~1986年(F5),赤峰市農科所按照育種目標的性狀要求,進行了系統選擇。
1986年秋季,赤谷9號F5代中決選了整齊一致,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系。
1987年,赤峰市農科所對決選出赤谷9號的新品系進行了產量比較試驗,通過田間觀察和產量評比,發現777號小區綜合性狀好、產量高,將該品系定名為87-777。
1988~1989年,赤峰市農科所將赤谷9號種進行產量鑑定。
1992~1994年,赤谷9號參加赤峰地區中晚熟穀子區試。
1994~1995年,赤谷9號參加赤峰地區中晚熟穀子生產示範。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糧用常規品種。幼苗綠色,苗期莖葉長勢繁茂,葉片上沖,抽穗後灌漿速度較快。中等肥力條件下株高140厘米,莖稈強壯、不倒伏,耐旱又較喜肥水,整齊,不早衰,成熟時青枝綠葉。穗長21.9厘米左右,紡錘形。刺毛中長綠色,穎綠色。單穗粒重21.5克,白谷黃米,千粒重3.18克。出谷率85%以上。生育期116天。
品質抗性:糧用粗蛋白11.25%,糧用粗脂肪3.1%,糧用總澱粉80.3%,糧用支鏈澱粉64.24%,糧用賴氨酸0.26%。抗谷瘟病,抗粟鏽病,抗粟白髮病,抗粟灰螟、粟莖跳甲,粘蟲自然發生輕。第一生長周期畝產390.0千克,比對照赤谷4號增產11.8%;第二生長周期畝產376.5千克,比對照赤谷4號增產14.1%。
產量表現
1988年,赤谷9號在赤峰市農科所產量鑑定試驗中,平均籽實產量5850千克/公頃,比赤谷4號增產9.5%。
1989年,赤谷9號平均籽實產量5647.5千克/公頃,比赤谷4號增產14.1%。
1988~1989年,赤谷9號2年平均籽實產量5797.5千克/公頃,比赤谷4號增產11.8%。
1992~1994年,赤谷9號3年區域試驗15個點次,13點增產,2點減產;3年平均籽實產量4617千克/公頃,比對照種赤谷4號增產10.3%,居6個參試品種的首位。
1994年,赤谷9號在赤峰市4點示範,有3點居第一位,平均籽實產量4924.5千克/公頃,比對照種赤谷4號增產13.9%。
1995年,赤谷9號在赤峰市5點示範,有4點居第一位,平均籽實產量4317千克/公頃,比對照種赤谷4號增產13.7%。
1994~1995年,赤谷9號2年總計9點示範,8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籽實產量4617千克/公頃,比對照種赤谷4號增產13.8%。
1996年,赤谷9號大面積種植,累計種植面積為226.6公頃,一般產量為5300千克/公頃。
適種區域
赤谷9號適宜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10℃活動積溫2700℃以上積溫區的山地、坡地、旱平地和水澆地種植。
栽培要點
- 密植:水肥較好的平地留苗2.5~3.0萬株/畝,旱坡地2.0~2.5萬株/畝為宜;依據不同區域的種植水平和土壤肥力、生產條件,留苗密度適當調整。
- 播種:精細整地,不要重茬和迎茬,最好選用豆茬,可以減少病蟲害。
- 施肥:種肥畝施6~8千克磷酸二銨為宜,農家肥、有機肥最好是羊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