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白髮病

粟白髮病是一種植物病害,菌絲體無色透明,無隔膜,有分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粟白髮病
  • 外文名:Foxtail millet downy mildew
  • 植物名稱:粟
  • 中文別名:看谷老、刺蝟頭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特徵,危害對象,分布,侵染循環,發病條件,危害部位,危害症狀,防治方法,資料來源,

基本信息

編號 :農作物 禾本科 粟 真菌病害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病原菌Scleraspora graminicola(sacc.)Schrot. 穀子指梗黴菌,霜黴菌科。

形態特徵

菌絲體無色透明,無隔膜,有分枝;菌叢灰白色;孢囊梗單生或數根束生,無色,無隔膜,肥壯,87.5-210×10.5-21μm,平均126×15.8μm,梗基部不膨大,主幹占全長2/3-4/5,頂端膨大分枝3-4次,小梗長7.0-21μm,每個小梗頂生一個遊動孢子囊;遊動孢子囊卵圓形、橢圓形,無色透明,頂端具乳突,胞壁平滑,17.5-28.0×10.5-24.5μm,平均23.5-14.0μm;卵孢子球形,22.8×42.0μm。

特徵

孢囊梗和遊動孢子囊生長適溫18-20.5℃,28-31℃產生的數量明顯減少,3-5℃不形成;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0℃,濕度為60%;遊動孢子囊萌發最適溫度15-16℃;卵孢子萌發溫度範圍10-30℃,最適溫度18-20℃。

危害對象

穀子等禾本科植物和雜草,如狗尾草。

分布

世界各穀子產區普遍分布,全國各穀子生產區均有發生。

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粘在種子、肥料或落人上中越冬,以土壤傳染為主,卵孢子萌發後侵入幼苗,達到生長點,隨植株的生長向上蔓延形成症狀,後期受病組織破裂,散出卵孢子,卵孢子經過休眠,第二年再侵染幼苗。

發病條件

播期早、墒情壞、覆土淺利於發病。

危害部位

葉片、穗部。

危害症狀

病葉正面出現黃白色條斑,背面有灰白色霉層,即灰背。病苗繼續生長枯死變褐,病稈直立形似槍桿,最後僅留下黃白色葉脈,分裂成細絲,形似白髮。病穗小花內外穎變長,叢生,互抱成卷葉狀,形似刺猜,俗稱刺渭頭。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
2.農業措施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豐產良種。重病因可與小麥、豆類、薯類等輪作。掌握播種時的氣候條件,適時播種、淺播勻播,促使幼苗早出土,減少病菌侵染機會。
3.藥劑種子處理 可選用35%阿普隆拌種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

資料來源

白金鎧主編,雜糧作物病害,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272-289
《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編繪組主編,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第三分冊旱糧病蟲,農業出版社出版社,1992,34-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