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帶下是一種病症名,出自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相關詞條
- 赤白帶下
赤白帶下是一種病症名,出自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赤白帶下是一種病症名,出自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四。出處 赤白帶下 病證名。出《備急千金要方》...
- 赤白帶
指婦女帶下,其色赤白相雜、味臭者。多因肝鬱化熱,脾虛聚濕,濕熱下注,損及沖任、帶脈,以致白帶夾胞絡之血混雜而成赤白帶下...
- 白帶過多
功效:玫瑰花味甘,微苦,氣香性溫;有理氣、活血、收斂、赤白帶下等症。雞冠花味甘澀,性涼;有收斂止血、止帶等功效。主治:赤白帶下,婦女月經過多等症。...
- 赤白煎(中藥)
赤白煎,中醫方劑名。出自《仙拈集》卷三引《碎金》,名見《經驗廣集》卷三。主治赤白帶下。...
- 赤白煎(赤白煎)
赤白煎 【藥物組成】白朮5錢,茯苓2錢,車前子1錢,雞冠花2錢(赤用赤,白用白)。 【處方來源】方出《仙拈集》卷三引《碎金》。 【方劑主治】赤白帶下。 【...
- 異常白帶
白帶是婦女從陰道里流出來的一種白色液體,白帶分為生理性白帶和病理性白帶,病理...適用於赤白帶下。(2)墨魚100克,瘦豬肉200克,淮山藥10克,蓮子4克。將墨魚,...
- 婦科白帶丸(中藥)
婦科白帶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主治婦人赤白帶下,經水不調,四肢無力,腰痿,胸悶,頭暈眼花,骨蒸內熱,飲食減少。...
- 帶下丸
帶下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攝生秘剖》卷三。具有滋陰斂陽,止血止帶之功效。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 帶下病
3.陰瘡:指陰戶生瘡、紅腫熱痛、膿水淋漓。 4.症瘕:胞宮內症瘕部分表現為膿性白帶或黃帶或赤白帶,多伴臭味。而赤帶、黃帶或赤白帶等帶下病多出自陰道。展開...
- 墓頭回
治崩中,赤白帶下:墓頭回一把,酒水各半盞,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董炳集驗方》)墓頭回用法用量 ...
- 下椎穴
主治腰骶痛,淋病,五痔,肛周膿腫,肛裂,脫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盆腔炎,泌尿系統感染。直刺0.3~0.5寸,麻脹感可擴散至肛周及前陰,留針30分鐘;灸3~7壯...
- 赤帶
在非行經期,陰道內流出赤色或赤白相間的黏液,稱為赤帶或赤白帶,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也可見於青春期婦女。如更年期婦女見此情況要警惕腫瘤引起的可能。赤帶和赤白帶...
- 下曲骨穴
陰道炎,月經不調,陰道痙攣,赤白帶下,淋病,梅毒,性慾過盛。下曲骨穴配伍 百蟲窩、窈漏、腸繞、下曲骨配氣海募、關儀、子宮治外陰瘙癢;下曲骨、子宮、八髎...
- 照海穴
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通陰蹻,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主治咽喉乾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
- 抗宮炎片
抗宮炎片,清濕熱,止帶下。用於因慢性宮頸炎引起的濕熱下注,赤白帶下,宮頸糜爛,出血等症。...
- 帶脈穴
主治病症 經閉,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腹痛 定位 章門穴(腋中線,十一肋游離端下)下1.8寸。 類屬 中醫腧穴。 類別 1)足少陽膽經腧穴。 2)足少陽,帶脈二經交...
- 藏婦康
“藏婦康丸”是藏醫始祖“宇陀·元丹貢布”在公元8世紀為藏王“赤松德贊"的愛妃治療婦科“赤白帶下”所配製的藥方,該方是唐貞觀八年(634年)文成公主的藏方...
- 暖宮孕子丸
暖宮孕子丸,滋陰養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用於血虛氣滯,腰酸疼痛,經水不調,赤白帶下,子宮寒冷,久不受孕等症。...
- 婦炎寧
婦炎寧是一種藥品,主要用於濕熱下注,赤白帶下引起的慢性附屬檔案炎盆腔炎,宮頸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膀胱炎等症狀的治療。...
- 命門穴
主治虛損腰痛,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等。直刺0.5~1寸;可灸。中文名 命門穴 別名 屬累 出處 《針灸甲乙經》 ...
- 楮實子
心虛健忘,冷風等,坐則思睡,起則頭旋,男子冷氣,腰疼膝痛,冷痹風頑,陰汗盜汗,夜多小便,泄痢,陽道衰弱,婦人月水不通,小腹冷痛,赤白帶下,一切冷氣,無問大小...
- 赤石脂
3、治婦人久赤白帶下:赤石脂一兩,白芍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 龜苓膏
龜苓膏,滋陰潤燥,降火除煩,清利濕熱,涼血解毒。用於虛火煩燥,口舌生瘡,津虧便秘,熱淋白濁,赤白帶下,皮膚騷癢,癤腫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