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丸

帶下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攝生秘剖》卷三。具有滋陰斂陽,止血止帶之功效。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基本介紹

  • 名稱:帶下丸
  • 出處:《攝生秘剖》卷三
  • 組成:馬毛、鱉甲、牡蠣、龜甲
  • 功用:滋陰斂陽,止血止帶
  •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馬毛(伏火一宿,白馬毛治白帶,赤馬毛治赤帶)、鱉甲(醋炙)、牡蠣(火炙)各二兩,龜甲(醋炙)四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醋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溫酒送下,一日三次。

功用

滋陰斂陽,止血止帶。

主治

婦人赤白帶下。

方義

方中馬毛得血之餘,可以止血和氣;龜甲、鱉甲、牡蠣滋陰斂陽,並能止帶。配合成方,共成滋陰斂陽,止血止帶之功。

附方

名稱:帶下丸
組成:蒼朮(鹽炒)、白芍、滑石(炒)各30g,枳殼、甘草各9g,椿根皮(炒)、乾薑(煨)各60g,地榆15g
用法:上為細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g,米飲送服,一日二次
主治:赤白帶,因濕熱勝而下者
出處:《丹溪心法》卷五
功用:清熱燥濕,涼血止帶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攝生秘剖》:“氣陷於下焦則白帶,血陷於下焦則赤帶。以澀藥止之,則未盡之,帶留而不出;以利藥下之,則既損其中,又傷其下,皆非治也。馬得乾之剛,毛得血之餘,血餘可以固血,乾剛可以利氣,固血則赤止,利氣則白愈,此用馬毛之意也。龜、鱉、牡蠣,外剛而內柔,離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剛,故可以化癜,可以固氣,化癜則赤白之成帶者,無復中留,固,氣則營衛之行不復陷下。營不陷則無赤,衛不陷則無白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