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竹鄉雞

赤水竹鄉雞

赤水竹鄉雞是貴州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種之一,屬於烏骨雞。因其遺傳基礎十分豐富、優良性狀非常突出而倍受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消費者喜愛,具有強大的生產空間和系列產品開發前景。天然無公害飼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水竹鄉雞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貴州省
  • 文獻:《赤水縣誌· 養殖業篇》
養殖歷史,主要特徵,營養價值,養殖模式,生產狀況,產品認證,產品開發,

養殖歷史

赤水竹鄉發展歷史雞悠久,因形成於山川旖旎、地貌奇特、山峰挺秀、雨量充沛、森林蔥鬱、物種繁多的“楠竹之鄉”赤水而得名。據《仁懷直隸廳志· 物產志· 卷十五》和《赤水縣誌· 養殖業篇》記載:“…本地良種雞取名竹鄉雞,為肉蛋兼用型,是飼養的主要品種,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腹部大而豐滿、腳長短適中,羽毛疏鬆均勻,黑色為主,耳垂紫黑色,喙、腿、爪以黑色較多……,其中烏骨雞的皮膚、骨骼皆為黑色…”。原產主要分布於復興天台旺隆等鄉鎮;隨著近年來的大力推廣,全市各鄉鎮得到均衡發展,市外部分地方如重慶成都貴陽等地經赤水市原種禽場引進種苗也有所發展。
圖1 赤水竹鄉雞(公)圖1 赤水竹鄉雞(公)

主要特徵

體形較大,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背腰平長,腿腳較高,身體結構勻稱。羽色以黑色和黑紅色為主,雜色次之,白色較少。黑羽母雞多為純黑色,黑羽公雞的頸部、背部和鐮羽多帶紅色羽絲,尾部羽毛油黑帶墨綠色光澤。喙、冠、肉垂、耳葉、脛、爪均為烏黑色,皮烏、骨烏。部分雞的肌肉、內臟膜和腹脂膜也為烏黑色。出殼雛雞平均體重35g、成年公雞平均體重2450g、成年母雞平均體重2200g;屠宰率高達66.5%—70.5%;初產日齡170—195天,蛋重52—58g;蛋殼顏色、淺褐色或白色,少有綠色。

營養價值

貴州科學院《貴州省赤水烏骨雞資源調查及營養成分研究》(黔科鑒字014號鑑定書)報告稱,赤水竹鄉雞含有18種胺基酸,總量為36673.38 mg/100g,為普通雞20153mg/100g的1.7倍以上,其中人體必須胺基酸含量為14253.98mg/100g,為普通雞9380g的1.5倍以上;還含有人體必須的Zn、Mn、Ni、Cu、Cr、Fe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同時對赤水烏骨雞的藥效作用進行動物試驗,結果表明,它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圖3 赤水竹鄉雞雞蛋圖3 赤水竹鄉雞雞蛋

養殖模式

採用已經成熟的分段式林下生態養殖技術,即通過原種場2—3周的封閉式雛雞培育、完成初期免疫接種的健康雞苗出場,進入養殖場(戶)飼養,並通過3—5周的適應性培育過渡到林下生態放養階段,以達到保持赤水竹鄉雞固有品質、又縮短飼養周期的目的。同時推行“四個統一”養殖方式,即“統一使用飼料原料和嚴格按照無公害產品生產要求使用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統一採用林下生態養殖模式和相關的飼養管理技術,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組織銷售”措施,整個養殖周期約15—18周,成雞體重可達2.0—3.0Kg,養殖經濟效益為10元/羽左右。

生產狀況

赤水市依託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通過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結合爭取到的多個項目建設,使赤水竹鄉雞養殖得到了迅猛發展,形成了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格局。到2007年,該市以竹鄉雞為主的家禽存欄量達171.5萬羽,出欄量達251.2萬羽;建立起年出欄100羽以上養禽大戶3700多戶、年出欄5000羽以上家禽養殖小區67個、年出欄5萬羽以上養殖基地村38個,建成了生產竹鄉雞種苗的原種場2個,建立起以竹鄉雞生產、銷售為主的專業合作社4個。

產品認證

2006年12月赤水竹鄉雞通過貴州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5年6月《赤水市竹鄉黑羽烏骨雞生產技術推廣與套用》獲赤水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獎;2004年3月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竹鄉烏骨雞》地方標準(DB52/451—2004);1993年3月貴州科學院完成《貴州省赤水烏骨雞資源調查及營養成分研究》;2008年申報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登記。

產品開發

該市積極研究開發赤水竹鄉雞系列營養保健食品,如烏雞營養面、烏雞肉鬆、烏雞骨泥面、烏雞腦口服液、特色鹵烏雞翅、雞腿等產品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試製成功的赤水烏骨雞營養面各項指標符合企業標準,質量優於國家標準,隨著投放市場和拓展國內外市場,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為貴州省保健食品的開發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