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桑鎮

赤桑鎮

《赤桑鎮》京劇名。改編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二回、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與原著皆不同。原著里包公的侄子叫包世榮,戲曲里改編叫包勉;原著里是龐太師設計陷害包公,戲曲里的包勉果真違法;原著里是此段放在五鼠鬧東京的時候,戲曲里是陳州放糧的時候;原著里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最後洗清了罪名,戲曲里為突出包公的大公無私被鍘,才有的這段赤桑鎮包公賠情。是一出花臉(淨角)和老旦的對戲,也是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

原本是秦腔傳統劇目,吉劇、評劇、川劇等不少劇種都有這一題材的劇目,二人轉又叫《包公賠情》。京劇曾移植了《鍘包勉》一折。至1961年,北京京劇團重新整理改編,將《鍘包勉》和《赤桑鎮》兩劇相連,但有時也單獨演出。 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後成為保留下來的優秀劇目之一,也是李派裘派的傳統劇目之一。 這齣戲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桑鎮
  • 外文名:Chi Sang Zhen
  • 所屬劇目:京劇
  • 改編出處:《三俠五義
  • 代表演員裘盛戎李多奎
  • 題材類型:古代題材戲
劇情,劇目欣賞,戲詞全文,此段節選,

劇情

包拯年幼失去父母,由嫂吳妙貞撫養成人。侄子包勉蕭山縣令,貪贓枉法,包拯秉公將其鍘死。吳妙貞趕到赤桑鎮,哭鬧不休,責包拯忘恩負義,包拯婉言相勸,曉以大義,吳妙貞感悟,叔嫂和睦如初。
赤桑鎮
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
根據1961年演出實況錄音配像
包 拯————————裘盛戎(錄音)
————————裘少戎(配像)
吳妙貞————————李多奎(錄音)
————————蘭文雲(配像)
王 朝————————王福來(配像)
馬 漢————————薛寶倉(配像)
院 公————————周榮寶(配像)

劇目欣賞

《赤桑鎮》是一出花臉和老旦的對戲,也是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這齣戲是裘盛戎先生生前排演的最後一個古代題材戲。
這齣戲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其中有[導板]、[散板]、[西皮三眼]、[對口流水]、[二黃原板]、[二黃碰板三眼]等。在戲中,李多奎先生充分發揮了李派老旦蒼勁挺拔、紮實穩健的演唱特色,裘盛戎先生也發揮出裘派花臉醇厚沉穩、含蓄傳情的獨特風格。兩位名家在這齣戲中配合默契,各顯神通,把這齣花臉、老旦對戲的唱腔唱得和諧悅耳、生動感人。
裘盛戎素有“活包公”的美譽。他在《鍘美案》、《遇皇后》、《打龍袍》、《探陰山》、《赤桑鎮》等戲中塑造了許多包公的形象,每一個都各具特色,而《赤桑鎮》中的包公可以說是最有人情味的包公。裘盛戎在準確地把握包公剛正不阿的性格的同時,更在情字上下功夫,充分展現出包公對嫂娘的敬仰與憐惜之情。同台的李多奎對裘盛戎在這齣戲中的演唱也是讚不絕口。
這齣戲之所以成為一出經典劇目,除了兩位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外,還得益於琴師汪本貞和鼓師譚世秀的伴奏,他們的嫻熟技藝起到了烘雲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

戲詞全文

之一
包 拯〔西皮慢板
恨包勉他初為官貪贓罔上,在長亭銅鍘下喪命身亡。命王朝下書信合肥縣往,嫂娘親聞凶信定要悲傷。
赤桑鎮老照片赤桑鎮老照片
悶憂憂坐館驛心中惆悵。
馬漢(白):“啟大人,吳氏夫人來到赤桑”
包拯:呀
〔散板〕
嫂娘親為此事親到赤桑。
包拯(白)隨我出迎
馬漢:是
吳妙貞(白)好奴才。
見包拯怒火滿胸膛,
〔快板〕
罵聲忘恩負義郎。
我命那包勉長亭往,與你餞行表衷腸。誰知道你把那良心喪,害死我兒在異鄉。
有何臉面你活在世上?快與我兒把命償。
包 拯〔西皮散板〕
嫂娘年邁如霜降,遠路奔波到赤桑。包勉他初任蕭山縣。
之二
〔快板〕
貪贓枉法似虎狼。
小弟居官法執掌,豈能做事負君王。叔侄之情何曾忘,怎奈這王法條條……
吳接唱:
你昧了天良!
國法今在你手掌,從輕發落又何妨。
包接唱:
弟也曾前思後又想,徇私舞弊犯王章
吳接唱:
手摸胸膛你想一想,我是包勉他的娘。
包接唱:
還望嫂娘你多體諒,按律嚴懲法制申張。
吳妙貞〔西皮二六〕
你休要花言巧語講,恩將仇報負心腸。想當年嫂嫂將你來抱養,衣食照料似親娘。
你與那包勉俱一樣。
之三
〔快板〕
長大成人習文章。
龍虎之年開科場,高榜得中伴君王。
到如今作高官你國法執掌,你不該鍘死包勉喪盡天良。
我越思越想氣往上撞,
〔搖板〕
你是個人面獸心腸。
包 拯〔西皮散板〕
勸嫂娘息雷霆弟有話講,且落坐細聽我表述衷腸。
(白)嫂娘,小弟自幼被爹娘拋棄,多蒙兄嫂撫養成人,如今養育之恩未報,哎,誰知包勉貪贓枉法,國法難容,私情難佑,還望嫂娘寬恕小弟。
〔二黃二六轉快三眼〕
自幼兒蒙嫂娘訓教撫養,金石言永不忘銘記心旁。
前輩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個徇私情賣法貪贓。
到如今我坐開封國法執掌,殺贓官除惡霸伸雪冤枉。
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樣,責己寬責人嚴怎算得國家棟樑。
小包勉犯王法豈能輕放,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壓民敗壞紀綱我難對嫂娘。
吳妙貞〔二黃原板〕
聽包拯一席話暗自思想,他忠心秉正公而忘私方算得蓋世的忠良。
恨我兒他不該貪贓罔上,按律條鍘包勉理所應當。
怎奈我失卻了終身——
之四
〔散板〕
——靠養,罷,倒不如我碰死在赤桑。
包 拯〔二黃散板〕
見嫂娘只哭得淚如雨降,縱然是鐵面人也要心傷。
勸嫂娘息淚啼你從寬著想……
〔二黃碰板〕
勸嫂娘休流淚你免悲傷,養老送終弟承擔,百年之後,弟就是你帶孝的兒郎。
〔散板〕
今日事望嫂娘將弟寬放,我還要去陳州賑濟災荒。
吳妙貞〔二黃散板〕
小包拯他把那賠情話講,句句話感肺腑動人心腸。
為黎民不徇私忠良榜樣,萬不該責怪他我悔恨非常。
叫王朝你與我把酒斟上,
〔回龍〕
表一表愚嫂我這一片心腸。
〔原板〕
此一番去陳州去把糧放,休把我吳妙貞掛在心旁。
飲罷了杯中酒起身前往,為百姓公廢私理所應當。
包 拯(白)好嫂娘〔西皮快板〕
嫂娘親她把那真情話講,肺腑言感天地盪氣迴腸。
明是非主正義賢良高尚,勸包拯愛黎民永作忠良。
深施禮謝嫂娘——
〔散板〕
恩高義廣,小弟我放糧回,我孝敬嫂娘。

此段節選

三俠五義--第二回 奎星兆夢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難
且說包員外終日悶悶,這日獨坐書齋,正躊躇此事,不覺雙目睏倦,伏几而臥。膝朦之際,只見半空中祥雲繚繞,瑞氣氤氳:猛然紅光一閃,面前落下個怪物來,頭生雙角,青面紅髮,巨口獠牙,左手拿一銀錠,右手執一朱筆,跳舞著奔落前來。員外大叫一聲,醒來卻是一夢,心中尚覺亂跳。正自出神,忽見丫鬟掀簾而入,報導:“員外,大喜了!方才安人產生一位公子,奴婢特來稟知。”員外聞聽,抽了一口涼氣,只嚇得驚疑不止;怔了多時,吟了一聲,道:“罷了,罷了!
家門不幸,生此妖邪。“急忙立起身來,一步一咳,來至後院看見,幸安人無恙,略問了幾句話,連小孩也不瞧,回身仍往書房來了。這裡服侍安人的,包裹小孩的,殷實之家自然俱是便當的,不必細表。
單說包海之妻李氏抽空兒回到自己房中,只見包海坐在那裡發獃。李氏道:“好好兒的”二一添作五‘的家當,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你到底想個主意呀。“包海答道:”我正為此事發愁。方才老當家的將我叫到書房,告訴我夢見一個青臉紅髮的怪物,從空中掉將下來,把老當家的嚇醒了,誰知就生此子。我細細想來,必是咱們東地里西瓜成了精了。“李氏聞聽,便攛掇道:”這還了得!若是留在家內,他必做耗。自占書上說,妖精入門,家敗人亡的多著呢。如今何不趁早兒告訴老當家的,將他拋棄在荒郊野外,豈不省了擔著心,就是家私也省了‘三一三十一’了。一舉兩得,你想好不好?“這婦人一套話,說得包海如夢初醒,連忙起身來到書房,一見員外,便從頭至尾的把話說了一遍,但不提起家私一事。誰知員外正因此煩惱,一聞包海之言,恰合了念頭,連聲說好:”此事就交付於你,快快辦去。將來你母親若問時,就說落草④不多時就死了。“包海領命,回身來至臥房,託言公子已死,急忙抱出,用茶葉簍子裝好,攜至錦屏山後,見一坑深草,便將簍子放下。剛要撂出小兒。只見草叢裡有綠光一閃,原來是一隻猛虎眼光射將出來。包海一見,只嚇得魂不附體,連尿都嚇出來了,連簍帶小孩一同拋棄,抽身跑將回來,氣喘吁吁,不顧回稟員外,跑到自己房中,倒在炕上,連聲說道:”嚇殺我也!嚇殺我也!“李氏忙問道:”你這等見神見鬼的,不是妖精作了耗了?“包海定了定神,答道:”利害!利害!“一五一十,說與李氏道:”你說可怕不可怕?只是那茶葉簍子沒有拿回來。“李氏笑道:”你真是‘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大處不算小處算咧!一個簍能值幾何,一分家私省了,豈不樂嗎!“包海笑嘻嘻道:”果然是‘表壯不如里壯’,這事多虧賢妻你巧咧。這孩子這時候管保叫虎吧嗒咧!“
誰知他二人在屋內說話,不防窗外有耳。恰遇賢人王氏從此經過,一一聽去,急忙回至屋中,細想此事好生殘忍,又著急,又心疼,不覺落下淚來。
正自悲泣,大爺包山從外邊進來,見此光景,便問情由。王氏將此事一一說知。包山道:“原來有這等事!不要緊,錦屏山不過五六里地,待我前去看看,再做道理。“說罷,立刻出房去了。王氏自丈夫去後,擔驚害怕,惟恐猛虎傷人,又恐找不著三弟,心中好生委決不下。
且言包山急急忙忙奔到錦屏山後,果見一片深草,四下找尋,只見茶葉簍子橫躺在地,卻無三弟。大爺著忙,連說:“不好!大約是被虎吃了。”
又往前走了數步,只見一片草俱各倒臥在地,足有一尺多厚,上爬著個黑漆漆、亮油油、赤條條的小兒。大爺一見,滿心歡喜,急忙打開衣服,將小兒抱起,揣在懷內,轉身竟奔家來,悄悄地歸到自己屋內。
王氏正在盼望之際,一見大夫回來,將心放下;又見抱了三弟回來,喜不自勝,連忙將自己衣襟解開,接過包公,以胸膛偎抱。準知包公到了賢人懷內,天生的聰俊,將頭亂拱,仿佛要乳食吃的一般;賢人即將乳頭放在包公口內,慢慢的餵哺。包山在旁,便與賢人商議:“如今雖將三弟救回,但我房中忽然有了兩個小孩,別人看見,豈不生疑?”賢人聞聽,道:“莫若將自己才滿月的兒子,另寄別處,尋人撫養,妾身單單乳哺三弟,豈不兩全呢。”包山聞聽大喜,便將自己孩兒偷偷抱出,寄於他處廝養。可巧就有本村的鄉民張得祿,因妻子剛生一子,未滿月已經死了,正在乳旺之時,如今得了包山之子,好生歡喜。
且說由春而夏,自秋徂冬,光陰迅速,轉瞬過了六個年頭,包公已到七歲,總以兄嫂呼為父母,起名就叫黑子。最奇怪的是從小至七歲未嘗哭過,也未嘗笑過,每日裡哭喪著小臉兒不言不語;就是人家逗他,他也不理。因此人人皆嫌,除了包山夫妻百般護持外,人皆沒有愛他的。
一日,乃周氏安人生辰,不請外客,自家家宴。王氏賢人帶領黑子與婆婆拜壽。行禮己畢,站立一旁。只見包黑跑到安人跟前,雙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把個安人喜的眉開眼笑,將他抱在懷中,因說道:“曾記六年前產生一子,正在昏迷之時,不知怎么落草就死了;若是活著,也與他一般大了。”王氏聞聽,見旁邊無人,連忙跪倒,稟道:“求婆婆恕媳婦膽大之罪,此子便是婆婆所生。媳婦恐婆婆年邁,乳食不足,擔不得乳哺操勞,故此將此子暗暗抱至自己屋內撫養,不敢明言。今因婆婆問及,不敢不以實情稟告。”賢人並不提起李氏夫妻陷害一節。周氏老安人連忙將賢人扶起,說道:“如此說來,吾兒多虧媳婦撫養,又免我勞心,真是天下第一賢德人了。但是一件,我那小孫孫現在何處?”王氏稟道:“現在別處廝養。”安人聞聽,立刻叫將小孫孫領來。面貌雖然不同,身量卻不甚分別。急將員外請至,大家言明此事。員外心中雖樂,然而想起從前情事對不過安人,如今事已如此,也就無可奈何了。
從此包黑認過他的父母,改稱包山夫妻仍為兄嫂。安人是年老惜子,百般珍愛,改名三黑;又有包山夫妻照應,各處留神,縱然包海夫妻暗暗打算,也是不能湊手。轉眼之間,又過了二年,包公到了九歲之時,包海夫婦心心念念要害包公。
...................................
三俠五義--第四十六回 設謀誆藥氣走韓彰遣興濟貧忻逢趙慶
盧方又到下處,叫伴當將行李搬來。從此開封府又添了陷空島的三義幫忙扶著訪查此事,卻分為兩班:白日是王馬張趙細細緝訪,夜晚卻是南俠同著三義暗暗搜尋。
不想這一日,趙虎因包公入闈,閒暇無事,想起王馬二人在花神廟巧遇盧方,暗自想道:“我何不也出城走走呢?”因此扮了個客人的模樣,悄悄出城,信步行走。正走著,覺得腹中飢餓,便在村頭小飯鋪內,意欲獨酌吃些點心。剛然坐下,要了酒,隨意自飲。只見那邊桌上有一老頭兒,卻是外鄉形景,滿面愁容,眼淚汪汪,也不吃,也不喝,只是瞅著趙爺。趙爺見他可憐,便問道:“你這老頭兒瞅俺作甚?”那老者見問,忙立起身來,道:“非是小老兒敢瞧客官。只因腹中飢餓缺少錢鈔,見客官這裡飲酒,又不好啟齒。望乞見憐。”趙虎聽了,哈哈大笑,道:“敢則是餓了,這有何妨呢。你便過來,俺二人同桌而食,有何不可。”那老兒聽了喜歡,未免臉上有些羞慚。及至過來,趙爺要了點心饃饃,叫他吃。他卻一壁吃著,一壁落淚。
趙爺看了,心中不悅,道:“你這老頭兒好不曉事。你說餓了,俺給你吃。你又哭些甚么呢?”老者道:“小老兒有心事,難以告訴客官。”趙爺道:“原來你有心事,這也罷了。我且問你,你姓甚么?”老兒道:“小老兒姓趙。”趙虎道:“噯喲!原來是當家子。”老者又接著道:“小老兒姓趙名慶,乃是管城縣的承差。只因包三公子太原進香……”趙虎聽了道:“甚么包三公子?”老者道:“便是當朝丞相包相爺的侄兒。”趙虎道:“喔,喔!包三公子進香,怎么樣?”老者道:“他故意的繞走蘇州,一來為遊山玩水,二來為勒索州縣的銀兩。”趙虎道:“竟有這等事!你講,你講。”老者道:“只因路過城縣。我家老爺派我預備酒飯,迎至公館款待。誰想三公子說鋪墊不好,預備的不佳,他要勒索程儀三百兩。我家老爺乃是一個清官,並無許多銀兩,又說小人借水行舟,希圖這三百兩銀子,將我打了二十板子。幸喜衙門上下俱是相好,卻未打著。後來見了包三公子,將我吊在馬棚,這一頓馬鞭子打得卻不輕。還是應了另改公館,孝敬銀兩,方將我放出來,小老兒一時無法,因此脫逃。意欲到北京尋找一個親戚,不想投親不著,只落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衣服典當已盡,看看不能餬口,將來難免餓死,作定他鄉之鬼呀!”  趙爺聽至此,又是心疼趙慶,又是氣恨包公子,恨不得立刻拿來,出這口惡氣。因對趙慶道:“老人家,你負此沉冤,何不寫個訴呈在上司處分析呢?”  未知趙慶如何答,下回分解。
三俠五義--第四十七回 錯遞呈權奸施毒計 巧結案公子辨奇冤
且說趙虎暗道:“我家相爺赤心為國,誰知他的子侄如此不法。我何不將他指引到開封府,看我們相爺怎么辦理?是秉公呵,還是徇私呢?”想罷,道:“你正該寫個呈子分析。”趙慶道:“小老兒上京投親,正為遞呈分訴。”趙虎道:“不知你想在何處去告呢?”趙慶道:“小老兒聞得大理寺文大人那裡頗好。”趙爺道:“文大人雖好,總不如開封府包太師那裡好。”趙慶道:“包太師雖好,惟恐這是他本家之人,未免要有些袒護,於事反為不美。”趙虎道:“你不知道,包太師辦事極其公道,無論親疏,總要秉正除奸。若在別人手裡告了,他倒可托人情,或者官府作個人情,那倒有的。你要在他本人手裡告了,他便得秉公辦理,再也不能偏向的。”趙慶聽了有理,便道:“既承指教,明日就在太師跟前告就是了。”趙虎道:“你且不要忙。如今相爺現在場內,約於十五日後,你再進城,攔轎呈訴。”當下叫他吃飽了。卻又在兜肚裡摸出半錠銀子來,道:“這還有五六天工夫呢。莫不成餓著么?拿去做盤費用罷。”趙慶道:“小老兒既蒙賞吃點心,如何還敢受賜銀兩?”趙虎道:“這有甚么要緊?你只管拿去。你若不要,俺就惱了。”趙慶只得接過來,千恩萬謝的去了。
趙虎見趙慶去後,自己又飲了幾杯,才出了飯鋪。也不訪查了,便往舊路歸來。心中暗暗盤算,倒替相爺為難。此事若接了呈子,生氣是不消說了。只是如何辦法呢?自己又囑咐:“趙虎呀,趙虎!你今日回開封府,可千萬莫露風聲。這是要緊的呀。”他雖如此想,那裡知道凡事不可預料。他若是將趙慶帶到開封府,倒不能錯,誰知他又細心來了,這才鬧得錯大發了呢。  趙虎在開封府等了幾天,卻不見趙慶鳴冤,心中暗暗輾轉道:“那老兒說是必來,如何總未到呢?難道他是個誆嘴吃的?若是如此,我那半錠銀子,花的才冤呢。”  你道趙慶為何不來?只因他過了五日,這日一早趕進城來。正走在熱鬧叢中,忽見兩旁人一分,嚷道:“閃開,閃開。太師爺來了,太師爺來了。”趙慶聽見“太師”兩字,便煞住腳步,等著轎子臨近,便高舉呈詞,雙膝跪倒,口中喊道:“冤枉呀,冤枉!”只見轎子打杵,有人下馬接過呈子,遞入轎內。不多時,只聽轎內說道:“將這人帶到府中問去。”左右答應一聲,轎夫抬起轎來,如飛的竟奔龐府去了。  你道這轎內是誰?卻是太師龐吉。這老奸賊得了這張呈子,如拾珍寶一般,立刻派人請女婿孫榮與門生廖天成。及至二人來到,老賊將呈子與他等看了,只樂得手舞足蹈,屎滾尿流,以為這次可將包黑參倒了。又將趙慶叫到書房,好言好語,細細的審問了一番。便大家商議,繕起奏摺,預備明日呈遞,又暗暗定計,如何行文搜查勒索的銀兩,又如何到了臨期,使他再不能更改。洋洋得意,樂不可言。  至次日,聖上臨殿。龐吉出班,將摺子謹呈御覽。聖上看了,心中有些不悅,立刻宣包公上殿。便問道:“卿有幾個侄兒?”包公不知聖意,只得奏道:“臣有三個侄男。長次俱務農,惟有第三個卻是生員,名叫包世榮。”聖上又問道:“你這侄兒,可曾見過沒有?”包公奏道:“微臣自在京供職以來,並未回家。惟有臣的大侄兒見過,其餘二侄三侄俱未見過。”仁宗點了點頭,便叫陳伴伴將此折遞與包卿看。包公敬捧過一看,連忙跪倒,奏道:“臣子侄不肖,理應嚴拿,押解來京,嚴加審訊。臣有家教不嚴之罪,也當從重究治。仰懇天恩,依律施行。”奏罷,便匐匍在地。聖上見包公毫無遮飾之詞,又見他惶愧至甚,聖心反覺不安,道:“卿家日夜勤勞王事,並未回家,如何能彀知道家中事體?卿且平身。俟押解來京時,朕自有道理。”包公叩頭,平身歸班。聖上即傳旨意,立刻行文,著該府州縣無論包世榮行至何方,立即押解,馳驛來京。  此鈔一發,如星飛電轉,迅速之極。不一日,便將包三公子押解來京。剛到城中熱鬧叢中,見壁廂一騎馬飛也似跑來,相離不遠,將馬收住,滾鞍下來,便在旁邊屈膝道:“小人包興奉相爺鈞諭,求眾押解老爺略留情面,容小人與公子微述一言,再不能久停。”押解的官員聽是包太師差人前來,誰也不好意思的,只得將馬勒住,道:“你就是包興么?既是相爺有命,容你與公子見面就是了。但你主僕在那裡說話呢?”那包興道:“就在這邊飯鋪罷。不過三言兩語而已。”這官員便吩咐將閒人逐開。此時看熱鬧的人山人海,誰不知包相爺的人情到了。又見這包三公子人品卻也不俗,同定包興進鋪。自有差役暗暗跟隨。不多會,便見出來。包興又見了那位老爺,屈膝跪倒,道:“多承老爺厚情,容小子與公子一見。小人回去必對相爺細稟。”那官兒也只得說:“給相爺請安。”包興連聲答應,退下來,抓鬃上馬,如飛的去了。  這裡押解三公子的先到兵馬司掛號,然後到大理寺聽候綸音。誰知此時龐吉已奏明聖上,就交大理寺,額外添派兵馬司都察院三堂會審。聖上準奏。  你道此賊又添此二處為何?只因兵馬司是他女婿孫榮,都察院是他門生廖天成,全是老賊心腹。惟恐交文彥博審的袒護,故此添派二處。他那裡知道文老大人忠正辦事,毫無徇私呢。  不多時,孫榮廖天成來到大理寺與文大人相見。皆系欽命,難分主客。仍是文大人居了正位,孫廖二人兩旁側坐。喊了堂威,便將包世榮帶上堂來。便問他如何進香,如何勒索州縣銀兩。包三公子因在飯鋪聽了包興之言,說相爺已在各處托囑明白,審訊之時不必推諉,只管實說,相爺自有救公子之法;因此三公子便道:“生員奉祖母之命太原進香,聞得蘇杭名山秀水極多,莫若趁此進香就便遊玩。只因路上盤川缺少,先前原是在州縣借用。誰知後來他們俱送程儀,並非有意勒索。”文大人道:“既無勒索,那趙顯謨如何休致?”包世榮道:“生員乃一介儒生,何敢妄乾國政。他休致不休致,生員不得而知。想來是他才力不佳。”孫榮便道:“你一路逢州遇縣,到底勒索了多少銀兩?”包世榮道:“隨來隨用,也不記得了。”  正問至此,只見進來一個虞候,卻是龐太師寄了一封字兒,叫面交孫姑老爺的。孫榮接來看了,道:“這還了得!竟有如此之多。”文大人便問道:“孫大人,卻是何事?”孫榮道:“就是此子在外勒索的數目。家岳已令人暗暗查來。”文大人道:“請借一觀。”孫榮便道:“請看。”遞將過去。文大人見上面有各州縣的消耗數目,後面又見有龐吉囑託孫榮極力參奏包公的話頭。看完了也不遞給孫榮,便籠入袖內。望著來人說道:“此系公堂之上,你如何擅敢妄傳書信,是何道理?本當按攪亂公堂辦理,念你是太師的虞候,權且饒恕。左右與我用棍打出去!”虞候嚇了個心驚膽怕。左右一喊,連忙逐下堂去。文大人將孫榮道:“令岳做事太率意了。此乃法堂,竟敢遣人送書,於理說不過去罷?”孫榮連連稱“是”,字柬兒也不敢往回要了。  廖天成見孫榮理曲,他卻搭訕著問包世榮道:“方才押解回稟,包太師曾命人攔住馬頭要見你說話,可是有的?”包世榮道:“有的。無非告訴生員不必推諉,總要實說,求眾位大人庇佑之意。”廖天成道:“那人叫甚么名字?”包世榮道:“叫包興。”廖天成立刻吩咐差役,傳包興到案,暫將包世榮帶下去。  不多時,包興傳到。孫榮一肚子悶氣無處發揮,如今見了包興,卻做起威來,道:“好狗才!你如何擅敢攔住欽犯,傳說信息!該當何罪?講!”包興道:“小人只知伺候相爺,不離左右,何嘗攔住欽犯,又膽敢私傳信息?此事包興實實不知。”孫榮一聲斷喝,道:“好狗才!還敢強辯!拉下去,重打二十。”可憐包興無故遭此慘毒,二十板打得死而復甦。心中想道:“我跟了相爺多年,從來沒受過這等重責。相爺審過多少案件,也從來沒有這般的蠻打。今日活該,我包興遇見對頭了。”早已橫了心,再不招認此事。孫榮又問道:“包興,快快招上來。”包興道:“實實沒有此事,小人一概不知。”孫榮聽了,怒上加怒。吩咐:“左右,請大刑。”只見左右將三根木往堂上一撂。包興雖是懦弱身軀,他卻是雄心豪氣,早已把死付於度外。何況這樣刑具,他是看慣的了,全然不懼,反冷笑道:“大人不必動怒。大人既說小人攔住欽犯,私傳信息,似乎也該把我家公子帶上堂來,質對質對才是。”孫榮道:“那有工夫與你閒講。左右與我夾起來。”  文大人在上實實看不過,聽不上,便叫左右,把包世榮帶上,當面對證。包世榮上了堂,見了包興,看了半天,道:“生員見的那人,雖與他相仿,只是黑瘦些,卻不是這等白胖。”孫榮聽了自覺有些不妥。  忽見差役稟道:“開封府差主簿公孫策齎有文書,當堂投遞。”文大人不知何事,便叫領進來。公孫策當下投了文書,在一旁站立。文大人當堂開封,將來文一看,笑容滿面,對公孫策道:“他三個俱在此么?”公孫策道:“是。現在外面。”文大人道:“著他們進來。”公孫策轉身出去。文大人方將來文與孫廖二人看了,兩個賊登時就目瞪痴呆,面目更色,竟不知如何是好。  不多時,只見公孫策領進了三個少年,俱是英俊非常,獨有第三個尤覺清秀。三個人向上打恭。文大人立起身來,道:“三位公子免禮。”大公子包世恩,二公子包世勛卻不言語。獨有三公子包世榮道:“家叔多多上覆文老伯。叫晚生親至公堂,與假冒名的當堂質對。此事關係生員的名分,故敢冒昧直陳,望乞寬宥。”  不料大公子一眼看見當堂跪的那人,便問道:“你不是武吉祥么?”誰知那人見了三位公子到來,已然嚇得魂不附體,如今又聽大爺一問,不覺抖衣而戰,那裡還答應的出來呢。文大人聽了,問道:“怎么,你認得此人么?”大公子道:“他是弟兄兩個,他叫武吉祥,他兄弟叫武平安。原是晚生家的僕從,只因他二人不守本分,因此將他二人攆出去了。不知他為何又假冒我三弟之名前來?”文大人又看了看武吉祥,面貌果與三公子有些相仿,心中早已明白,便道:“三位公子請回衙署。”又向公孫策道:“主簿回去,多多上覆閣台,就說我這裡即刻具本覆奏,並將包興帶回,且聽綸音便了。”三位公子又向上一躬,退下堂來,公孫策扶著包興,一同回開封府去了。  且說包公自那日被龐吉參了一本,始知三公子在外胡為。回到衙中,又氣又恨又慚愧。氣的是大老爺養子不教;恨的是三公子年少無知,在外闖此大禍,恨不能自己把他拿住,依法處治;所愧者自己勵精圖治為國忘家,不想後輩子侄不能恪守家訓,以致生出事來,使他在大廷之上碰頭請罪,真真令人羞死。從此後,有何面目忝居相位呢?越想越煩惱。這些日子連飲食俱各減了。  後來又聽得三公子解到,聖上派了三堂會審,便覺心上難安。偏偏又把包興傳去,不知為著何事。正在跼蹐不安之時,忽見差役帶進一人,包公雖然認得,一時想不起來。只見那人朝上跪倒,道:“小人包旺,與老爺叩頭。”包公聽了,方想起果是包旺。心中暗道,他必是為三公子之事而來。暫且按住心頭之火,問道:“你來此何事?”包旺道:“小人奉了太老爺太夫人之命,帶領三位公子前來與相爺慶壽。”包公聽了,不覺詫異,道:“三位公子在那裡?”包旺道:“少刻就到。”包公便叫李才同定包旺在外立等:“三位公子到了,急刻領來。”二人領命去了。包公此時早已料到此事有些蹊蹺了。  少時,只見李才領定三位公子進來。包公一見,滿心歡喜。三位公子參見已畢。包公攙扶起來,請了父母的安好,候了兄嫂的起居。又見三人中,惟有三公子相貌清奇,更覺喜愛。便叫李才帶領三位公子進內,給夫人請安。包公既見到了三公子,便料定那個是假冒的了。立刻請公孫先生來,告訴了此事,急辦文書,帶領三位公子到大理寺當面質對。  此時展爺與三義士四勇士俱各聽見了。惟有趙虎暗暗更加歡喜。展南俠便帶領三義四勇來到書房,與相爺稱賀。包公此時把連日悶氣登時消盡,見了眾人進來,更覺歡喜暢快,便命大家坐了。就此將此事測度了一番。然後又問了問這幾日訪查的光景,俱各回言並無下落。還是盧方忠厚的心腸,立了個主意,道:“恩相為此事甚是焦心,而且欽限又緊,莫若恩相再遇聖上追問之時,且先將盧方等三人奏知聖上;一來且安聖心,二來理當請罪。如能彀討下限來,豈不又緩一步么?”包公道:“盧義士說的也是,且看機會便了。”正說間,公孫策帶領三位公子回來,到了書房參見。  未知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三俠五義--第四十八回 訪奸人假公子正法 貶佞黨真義士面君
且說公孫策與三位公子回來,將文大人之言一一稟明。大公子又將認得冒名的武吉祥也回了。惟有包興一瘸一拐,見了包公,將孫榮蠻打的情節說了一遍。包公安慰了他一番,叫他且自歇息將養。眾人彼此見了三位公子,也就告別了。來至公廳,大家設席與包興壓驚。裡面卻是相爺與三位公子接風撢塵,就在後面同定夫人三位公子,敘天倫之樂。
單言文大人具了奏摺,連龐吉的書信與開封府的文書,俱各隨摺奏聞,天子看了,又喜又惱。喜的是包卿子侄並無此事,惱的是龐吉屢與包卿作對,總是他的理虧。如今索性與孫榮等竟成群黨,全無顧忌,這不是有意要陷害大臣么?便將文彥博原折案卷人犯,俱交開封府問訊。  包公接到此旨,看了案卷,升堂。略問了問趙慶,將武吉祥帶上堂來,一鞫即服。又問他:“同事者有多少人?”武吉祥道:“小人有個兄弟名叫武平安,他原假充包旺,還有兩個伴當。不想風聲一露,他們就預先逃走了。”包公因龐吉私書上面,有查來各處數目,不得不問,果然數目相符。又問他:“有個包興曾給你送信,卻在何處?說的是何言語?”武吉祥便將在飯鋪內說的話一一回明。包公道:“若見了此人,你可認得么?”武吉祥道:“若見了面,自然認得。”包公叫他畫招,暫且收監。包公問道:“今日值班的是誰?”只見下面上來二人,跪稟道:“是小人江樊黃茂。”包公看了,又添派了馬步快頭耿春鄭平二人,吩咐道:“你四人前往龐府左右細細訪查。如有面貌與包興相彷的,只管拿來。”四個人領命去了。包公退堂來至書房,請了公孫先生來,商議具折覆奏,並定罪名處分等事不表。  且言領了相諭的四人,暗暗來到龐府,分為兩路細細訪查。及至兩下里四個人走到對頭,俱各搖頭。四人會意,這是沒有的緣故。彼此納悶,可往那裡尋呢?真真事有湊巧,只見那邊來了個醉漢,旁邊有一人用手相攙,恰恰的彷佛包興。四人喜不自勝,就迎了上來。只聽那醉漢道:“老二呀!你今兒請了我了,你算包興兄弟了,你要是不請我呀,你可就是包興的兒子了。”說罷,哈哈大笑。又聽那人道:“你滿嘴裡說的是甚么?喝點酒兒混鬧。這叫人聽見是甚么意思。”說話之間,四人已來到跟前,將二人一同獲住,套上鐵鏈,拉著就走。這人嚇得面目焦黃,不知何事。那醉漢還胡言亂語的講交情過節兒,四個人也不理他。  及至來到開封府,著二人看守,二人回話。包公正在書房與公孫先生商議奏摺,見江樊耿春二人進來,便將如何拿的一一稟明。包公聽了,立刻升堂,先將醉漢帶上來,問道:“你叫甚么名字?”醉漢道:“小人叫龐明,在龐府帳房裡寫帳。”包公問道:“那一個他叫甚么?”龐明道:“他叫龐光,也在龐府帳房裡。我們倆是同手兒夥計。”包公道:“他既叫龐光,為何你又叫他包興呢?講!”龐明說:“這個……那個……他是甚么件事情。他是那末……這末件事情呢。”包公吩咐:“掌嘴。”龐明忙道:“我說,我說。他原當過包興,得了十兩銀子。小人才嘔著他,喝了他個酒兒。就是說兄弟咧,兒子咧,我們原本頑笑,並沒有打架拌嘴,不知為甚么就把我們拿來了?”  包公吩咐,將他帶下去,把龐光帶上堂來。包公看了,果然有些彷佛包興,把驚堂木一拍,道:“龐光,你把假冒包興情由,訴上來。”龐光道:“並無此事呀。龐明是喝醉了,滿口胡說。”包公叫提武吉祥上堂當面認來。武吉祥見了龐光道:“合小人在飯鋪說話的,正是此人。”龐光聽了,心下慌張。包公吩咐:“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打得他叫苦連天,不能不說。便將龐吉與孫榮廖天成在書房如何定計。“恐包三公子不應,故此叫小人假扮包興,告訴三公子只管應承,自有相爺解救。別的小人一概不知。”包公叫他畫了供,同武吉祥一併寄監,俟參奏下來再行釋放。龐明無事,叫他去了。  包公仍來至書房,將此事也敘入折內。定了武吉祥御刑處死。“至於龐吉與孫榮廖天成定陰謀,攔截欽犯,傳遞私信,皆屬挾私陷害。臣不敢妄擬罪名,仰乞聖聽明示,睿鑒施行。”此本一上,仁宗看畢,心中十分不悅,即明發上諭:“龐吉屢設奸謀,頻施毒計,挾制首相,讒害大臣,理宜貶為庶民,以懲其罪;姑念其在朝有年,身為國戚,著仍加恩賞太師銜,賞食全俸,不淮入朝從政。倘再不知自勵,暗生事端,即當從重治罪。孫榮廖天成阿附龐吉結成黨類,實屬不知自愛,俱著降三級調用。余依議。欽此。”此旨一下,眾人無不稱快。包公奉旨,用狗頭鍘將武吉祥正法。龐光釋放。趙慶也著他回去,額外賞銀十兩。立刻行文到管城縣,趙慶仍然在役當差。  此事已結。包公便慶壽辰。聖上與太后俱有賞賚。至於眾官祝賀,凡送禮者俱是璧回。眾官也多有不敢送者,因知相爺為人忠梗無私。不必細述。  過了生辰,即叫三位公子回去。惟有三公子包公甚是喜愛,叫他回去稟明了祖父母與他父母,仍來開封府在衙內讀書,自己與他改正詩文,就是科考也甚就近。打發他等去後,辦下謝恩摺子,預備明日上朝呈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