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壽鄉大川村

赤壽鄉大川村

大川村隸屬赤壽鄉,位於松古平原西北部,隔山毗鄰遂昌縣濂竹鄉,是松陽縣版圖裡最西北面的村莊。大川村原名大嶺腳,1983年地名普查時,因與當時的交塘鄉大嶺腳村重名,而且據說我們的大嶺腳遲於他們,縣裡要我們村更改村名。當時曾決定改為最早稱呼過的“鼉川”,因“鼉”字難認、難寫,遂改成與其基本同音的“大川”。大川村原來只有一個自然村即現在的中心村,村中央有一條兩三米寬不等的水坑,此坑過去曾為縣界,坑東北屬遂昌四都之地,歸遂昌縣長濂鄉管轄;坑西南屬松陽十都之地,歸松陽縣赤壽鄉管轄,當時是個地道的“雞鳴兩縣”的村莊。1956年坑東北的村民及土地劃入松陽,與坑西南的村民同屬松陽縣赤壽鄉管轄。20世紀7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先後有衢州湖溪江水庫(湖山)、松陽謝村源水庫(謝村大嶺里)移民被安置進村,因此,大川村才先後增添了水庫腳、徐山尼兩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川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松陽縣
  • 戶籍人口:530餘人
  • 水田面積:約554畝
基本信息,發展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大川村距赤壽鄉政府駐地約7公里,康莊公路直通村頭。現有農戶183戶,戶籍人口530餘人,其中外出人口100餘人。3個自然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水田面積約554畝,山林總面積約4142畝,其中集體公益林面積1000餘畝,農戶自留山1000餘畝,統管山20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38000餘元,主要包括公益林款26000元,楊梅山承包款2000元,魚塘承包款280元,旱地開發山承包款9620元,明亮山承包款970元。開支主要包括誤工、自來水管理、環境衛生、計畫生育、報刊征訂以及其他辦公費用。
赤壽鄉大川村
在龍麗公路沒有開通之前,大川村是商貿往來古驛道上的一個要站,北上穿過土名為“大嶺背原稱鼉嶺背”的小山坳直通遂昌、蘭溪金華等地,有名的“蘭溪擔”、“金華擔”經村南來北往。村裡有數家客棧,還有上、下兩店,上店是糕餅店,下店是豆腐店兼宿店。下店門前有一路中涼亭,供往來行人及商旅暫歇納涼。
村東南路口有座劉氏祠堂,大門由青磚疊成。祠堂中間有個大天井,天井四邊用青石板砌成。整個祠堂里呈“回”字形,建築中的構件精雕細刻,四周柱上牛腿雕刻的花草、動物栩栩如生,保存完好。上堂中間兩根大柱一人難以合抱,穩如磐石。在大門邊正堂,有個大的戲台,據說以前,每年七、八月份,村里都會有戲班來村表演戲曲、木偶戲等,村里男女老少聚集祠堂,看戲說戲,其樂融融。每年農曆正月,村里還拉起板龍,在村里及鄰村挨家挨戶鬧龍燈,祈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如今,隨著電視的普及,戲台已被用來堆放雜物,祠堂也已成了村老年活動中心,老人們在這裡看電視、看書、打牌、聊天,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赤壽鄉大川村
赤壽鄉大川村
村腳有個泉坑亭水庫,庫址原有涼亭叫泉坑亭,水庫因此得名。泉坑亭水庫始建於1954年秋,建成於1958年春,為解放後松、遂兩縣最早興建且是合力建設的小型水庫。當時水庫總投工6萬工,共投資2.3萬元,灌溉2縣2鄉4村農田約1700畝。後經逐年配套完善,大壩加高到16.2米。2003年冬作為省“千庫保全工程”之一,投資30餘萬元進行了除險加固。2010年,結合“水毀工程”,又投資10餘萬元對水庫塌方路段進行了除險加固,並對於此的康莊公路路段進行了拓寬。
赤壽鄉大川村

發展建設

近10餘年來,大川村在年富力強的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全村有茶園500餘畝、柑橘345畝、李子200畝、梨370畝、楊梅6畝、其他200畝,可謂農作物品種齊全。茶葉是該村的主導產業,大多數農戶都種有數畝茶葉。在林業方面,開發了筍竹兩用林,進一步為農民增加了增收渠道。
行路難是過去大川村的一大難題,通村道路狹窄不平,每逢雨天,道路泥濘,紅土粘連,腳踏車騎行困難,人背車是這裡特有奇觀。2005年,村里借康莊工程實施的東風,籌措資金連線龍下村建成了通村康莊路,澆上了水泥路面。2006年,又實施了村莊整治工程,拆遷房屋,拓寬中心村主幹道路,並對道路進行硬化,。2007年,投資了25萬元,對水庫腳自然村的道路進行路面硬化;為使中心村西南片—“內村”的村民行走方便,修建、拓寬了通內村的道路,與通村康莊公路形成環村道路;並對水庫路段進行了拓寬。2011年,在麗水市公路管理局的支持下,投資15萬元,對徐山尼至樓塘路進行路面水泥硬化。
吃水難是大川村的又一個難題。2008年,村里實施了從山溝築壩聚水、引水入村工程,2009年,又對自來水過濾池進行了修建,使村民的飲用水安全得到進一步的保障。目前,旱季除外,基本上能保證村民喝上安全、衛生、方便的自來水。
2010年,實施了舊村改造工程,現在本村的舊村改造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已拆除舊房面積達4220.84平方米,安排農戶建房15幢,村集體建安置房一幢,可安置18戶,64人。在2010年結合創建生態文明村,在村里原來建立的5個固定垃圾箱的基礎上又加設了10個流動垃圾箱,並且對公共路段以及垃圾箱清理,專門承包給了環衛清潔人員不定時地進行清理。通過這些舉措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的衛生環境,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變化。拆除舊房1500平方,安排新建房屋7幢。2012年,在縣移民辦的支持下,投資10餘元,安裝路燈55盞,投資4萬元,在中心村村腳處新建了停車場。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松陽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