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埠

赤坎埠

赤坎埠為古港商埠,始形成於宋,演變為今廣東省湛江赤坎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坎埠
  • 建造時間:宋朝
  • 屬於:廣東湛江
  • 名字由來:土壤屬磚紅壤土色紅赤地處丘坎
簡介,建置沿革,行政區劃,

簡介

赤坎埠為古港商埠,始形成於宋,演變為今廣東省湛江赤坎區區內土壤屬磚紅壤,土色紅赤,地處丘坎,故名“赤坎”。
湛江市現存最早的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編纂的《雷州府志》有赤坎條載,稱赤坎埠,建有文章東村、文章西村,距縣城20里。
相傳宋元之際,大量官民隨宋帝從福建等地沿海路南逃,赤坎人口漸增;至清道光年間,已是繁盛商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編寫的《遂溪縣志》己明確記載“赤坎乃遂南邊陲一小鎮也”,屬廣東雷州府遂溪縣管轄。

建置沿革

秦時赤坎為百越南境。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置南海、象、桂林三郡,赤坎地屬象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置南海、合浦、九真、蒼梧等七郡,赤坎境地屬合浦郡徐聞縣。
齊武帝永明五年(484)改徐聞縣為齊康郡,轄樂康(後改齊康)縣,赤坎地屬樂康縣。
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分齊康郡置合州(後改稱南合州)。次年,分齊康縣地置齊康、扇沙、椹縣,赤坎歸椹縣轄。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椹縣為椹川縣,赤坎地屬椹川縣。大業初改合州為合浦郡,分置徐聞縣,並椹川縣入扇沙縣,赤坎地屬扇沙縣。
貞觀二年,省椹川、扇沙縣入鐵杷縣,赤坎地歸鐵杷縣。天寶一年(742)改鐵杷縣為遂溪縣,縣治設今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自此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赤坎一直屬遂溪縣管轄。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月初三,法國租借廣州灣(今湛江市),赤坎被劃入租界內,為廣州灣“四區”(硇洲區、東海區、坡頭區、赤坎區)之一,設赤坎公局,屬法廣州灣總公使署管轄。宣統三年(1911)七月初四,廣州灣總公使署頒布《東法總督改組廣州灣行政及司法之命令》,廢除區制,採用“代表制”,赤坎區改為赤坎市。民國32年(1943)2月,日軍侵占廣州灣,設“廣州灣自治區”,轄赤坎全境。民國34年(1945)9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收回廣州灣,以廣州灣地設定湛江市,民國35年(1946)6月設赤坎區公所,隸屬民國湛江市,至12月19日止。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成立湛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赤坎辦事處,同年11月成立赤坎區政府(市政府派出機構),1953年9月,赤坎區政府易名為赤坎中心街道辦事處。1958年改為湛江市人民委員會赤坎辦事處。1960年6月成立湛江市赤坎人民公社,與赤坎辦事處並存。1968年,成立赤坎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赤坎區人民政府,隸屬湛江市管轄。1983年9月,湛江實行市領縣體制,翌年6月,赤坎區升格為縣級建制的市轄區。1950~2000年,中共南路區委、南路區專署、南路軍分區;中共高雷區委、高雷區專署、高雷軍分區;中共粵西區委、粵西區公署、粵西軍區;中共湛江地委、湛江地區專員公署、湛江軍分區;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軍分區等省轄地廳級黨政軍領導機關均駐赤坎。赤坎是粵西地區的政治中心。

行政區劃

清代,赤坎漸成繁華港埠,自然形成大通、福建、高州、潮州、南興、藥行等街區。同時成立高州、潮州、雷陽、閩浙、廣府5大會館以及商務分會、同鄉會、行業公會等民間組織,處理朝廷民間商務及朝廷行業之間的關係事宜。
赤坎埠今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
廣州灣殖民時期,赤坎初為區置,設赤坎公局,未劃下轄單位。宣統三年(1911)改赤坎區為赤坎市,設定市政廳,統轄中山(法國大馬路)、福建、潮州、南興、大通、藥行、勝利和“三民”(民主、民權、民族)商業街區以及百姓、海萍、沙灣、東園、文章西、陳屋港村和調順島
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政府收回廣州灣,設立湛江市,分置赤坎區公所,實行保甲制至1949年12月,期間,赤坎共設41保457甲。
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1950年1月,湛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赤坎辦事處成立,為軍管會派出機關。是年11月成立赤坎區人民政府,下轄中山、海萍、民主、寸金、雞嶺行政街道辦事處和東山、百姓、調順鄉。1953年9月,東山、百姓、調順鄉劃歸湛江市潮滿區,赤坎區政府易名為赤坎中心街道辦事處,轄民主、寸金、雞嶺行政街。1954年10月,撤銷赤坎中心街道辦事處,恢復中山街道辦事處。次月,中山、雞嶺街道辦事處合併為中華街道辦事處。1956年5月,原屬遂溪縣的文章村劃歸赤坎管理。
赤坎建設旅店赤坎建設旅店
1958年伴隨“大躍進”運動,設湛江市人民委員會赤坎辦事處,劃分4個行政街道辦事處、28個居民委員會,即:
中華街道辦事處,轄雞嶺、文西、文中、文東、光復、新泰、三興7個居委會。
民主街道辦事處,轄和平、民族、勝利、安業、海萍、鴨乸港、嶺仔7個居委會。
寸金街道辦事處,轄九二一、環市、愛民、忠勇、新華、大德、信誠7個居委會。
中山街道辦事處,轄南京、中山、中興、南興、大通、平安、福建7個居委會。
1960年6月,成立赤坎人民公社(與市人委赤坎辦事處並存),改中山、中華、民主、寸金街道辦事處為街道管理區。同時設地專、農業2個管理區。
1965年麻章公社的百姓鄉劃回赤坎管轄,分別成立百姓、文章農副業生產大隊。其時赤坎轄4個街道管理區和2個農副業生產大隊。
1970年8月,湛江市革命委員會把駐赤坎的市屬企事業單位和麻章公社劃給赤坎管轄。次年8月,駐赤坎的市直單位和麻章公社分別劃回市轄和市郊區管理。
1972年2月,市郊麻章公社的調順大隊劃回赤坎區,此時赤坎轄寸金、中華、民主、中山街道管理區和東山、海萍、文章、百姓、調順5個農業生產大隊。
1977年11月,市革委會把海萍、東山大隊劃回麻章公社管理,設赤坎蔬菜公社,轄文章、百姓、調順農副業生產大隊。1978年2月,寸金、中山、中華、民主街道管理區改為街道辦事處,1979年10月22日成立沙灣街道辦事處。1980年3月,撤銷赤坎革命委員會,成立赤坎區人民政府,為副縣級行政單位,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和文章、金田、百姓、南橋、調順5個農副業生產大隊。
1983年9月地市合併,次年6月,赤坎區升格為縣級政權市轄區。是年,郊區麻章鎮的東山鄉、海萍鄉和海頭鎮的龍潮鄉、草蘇鄉劃歸赤坎管轄。1986年10月建立赤坎區調順街道辦事處,1987年4月,增設南橋、北橋涉農街道辦事處。此時,赤坎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37個居委會和14個農村管理區。1988年龍潮管理區劃歸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赤坎增設文保管理區。1998年開始,農村進行基層體制改革,至1999年全部撤銷農村管理區,設立村民委員會,為村民自治組織。2000年,赤坎區劃分5個城區街道辦事處、42個居民委員會和3個涉農街道辦事處、13個村民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