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是2020年5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地方標準,歸口於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規定了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及種薯處理、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收穫。該標準適用於贛北冬季耕地閒置的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
- 外文名:Production technique regulation of spring potato in northern JiangXi
- 標準號:DB36/T 1170-2019
- 發布日期:2019-11-05
- 實施日期:2020-05-01
- 中國標準分類號:B 05
- 國際標準分類號:65.020.20
- 批准發布部門: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方法標準
- 歸口單位: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截至2018年,江西省是中國農業大省,全省耕地面積308.91萬公頃,水稻種植面積251.05萬公頃,旱地面積56.05萬公頃。冬閒田面積達到186.2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0%之多。在贛北地區,夏季作物種植面積24.7萬公頃,冬季作物種植面積只有12.7萬公頃,冬閒田面積達12萬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48.5%以上。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冬閒田,提高光、溫、水、土利用效率,提高農作物複種指數,因地制宜地發展馬鈴薯生產,對穩定南方地區糧食生產,最佳化糧食產業結構,增加土地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具有積極意義。但是,贛北地區馬鈴薯種植時間短,老百姓的種植經驗缺乏,種植技術粗發,導致馬鈴薯產量和品質都有待提高。因此,制定了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
編制進程
2015年以來,九江農業科學院先後承擔了“江西省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高效種植模式研究(JXXTCX2015003)”、“薯類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研究集成與示範(JXXTCX201704)”,圍繞贛北冬種馬鈴薯品種選擇、栽培技術、肥水管理技術、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收穫時間及方式等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2016年6月,九江農業科學院確定了《贛北冬種馬鈴薯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的項目負責人,成立了項目起草小組,並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2016年7月~2017年3月,根據前期研究和調研的相關情況,項目組完成了《贛北冬種馬鈴薯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規程》的起草工作並進行了認真修改。
2017年4月,九江農業科學院通過江西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向江西省質監局提交了地方標準立項申請。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由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出並歸口。
2018年1月,九江農業科學院在對標準做進一步規範和修改的基礎上,發放給相關專家徵求意見,共徵集到2單位8條意見。全部採納,並作出相應修改。
2019年11月5日,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5月1日,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實施。
制定依據
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九江農業科學院。
主要起草人:陳國徽、曹國軍、高冰可、吳少華、周微、陳艷芳。
標準目次
前言 | Ⅱ |
---|---|
1 範圍 | 1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1 |
3 品種選擇及種薯處理 | 1 |
4 播前準備 | 1 |
5 播種 | 2 |
6 田間管理 | 2 |
7 病蟲害防治 | 3 |
8 收穫 | 3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規定了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及種薯處理、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收穫。該標準適用於贛北冬季耕地閒置的地區。
引用檔案
GB/T 8321.9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九) GB 18133 馬鈴薯種薯 NY/T 393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 NY/T 1276 農藥安全使用規範—總則 NY/T 2383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 |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贛北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DB36/T 1170-2019)的制定,規範了農民種植馬鈴薯的生產技術,在提高產量品質的同時約束農藥化肥使用減少污染和浪費,節約生產成本,有利於促進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