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馬鈴薯,河南省商丘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村馬鈴薯
- 產地名稱:河南省商丘市
- 登記年份:2020年
- 品質特點:外在感官品質:果形為橢圓形,塊莖大,外形圓潤、規整,黃皮黃肉、芽眼淺,表面光滑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品質特性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郭村馬鈴薯果形為橢圓形,塊莖大,外形圓潤、規整,黃皮黃肉、芽眼淺,表面光滑,粗細均勻,耐儲運等品質。烹飪加工成熟食後,清脆爽口或入口軟面,味道鮮美。
自然生態環境
土壤地貌情況:商丘市屬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基本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有傾斜,商丘市睢陽區位於豫東平原的中部偏北,屬黃河沖積平原區,地勢平坦,整個地形以1/5000-1/7000的坡降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度在30~63.5m之間。土壤質地砂、粘適中,大部分為兩合土,土層深厚,利於作物根系下扎,適於作物生長。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潛在肥力高,有機質含量0.8-1.1%,含氮0.05-1.09%,含磷0.119-0.159%,含鉀1-2.1%。適宜馬鈴薯作物生長。 水文情況:流經睢陽區馬鈴薯種植區域的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清水河、運河、西沙支溝、陳良河等。根據1986-2010年25年的水文觀測資料綜合計算分析,睢陽區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791萬m3,P=50%保證率地表水資源量為3804萬m3,P=75%保證率地表水資源量為1932萬m3,P=90%保證率地表水資源量為1278萬m3。保障馬鈴薯生產足夠的灌溉用水。 氣候情況:睢陽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型氣候,夏季多雨,冬春兩季乾燥,乾濕分明。年際降雨量變化不大,年內雨量分布不均,形成夏季降雨集中、春秋兩季雨量較少的氣候特點。適宜春秋兩季馬鈴薯的栽培與管理。 睢陽區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年平均氣溫13.9℃,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7.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9℃,冬不太冷。無霜期206天,最長年份238天,最短年份172天。其中4-5月份晝夜溫差大、溫度適宜,易於馬鈴薯生長。 睢陽區年日照時數2508.9小時,年平均日照時數2230-2509小時。太陽總輻射年均達122.2千卡/平方厘米左右,12月份最小3.2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6.9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充足,光能源豐富。為郭村馬鈴薯營養物質的積累提供充足的光照條件。
地域範圍
郭村馬鈴薯地域範圍涵蓋睢陽區郭村鎮、毛堌堆鎮、路河鎮、勒馬鄉、臨河店鄉。商丘市睢陽區地處豫東平原,東接商丘市虞城縣,西靠寧陵縣,北與梁園區相鄰,南與商丘市柘城縣、周口市鹿邑縣、安徽省亳州市接壤。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41′-115°51′,北緯34°27′-34°38′之間,包括郭村鎮、毛堌堆鎮、路河鎮、勒馬鄉、臨河店鄉5個鄉鎮40個行政村,郭村馬鈴薯生產面積約3416公頃,年均總產量約在12.6萬噸左右。
品質特性特徵
4.1外在感官特徵:果形為橢圓形,塊莖大,外形圓潤、規整,黃皮黃肉、芽眼淺,表面光滑,粗細均勻,耐儲運等品質。烹飪加工成熟食後,清脆爽口或入口軟面,味道鮮美。 4.2內在品質指標:含豐富的蛋白質、澱粉、維生素C和多種微量元素。 據測定,蛋白質≥1.6g/100g,澱粉≥11.5g/100g,抗壞血酸≥37.5mg/100g,鉀:2.8×10~3.28×10mg/100g,鈣:120~152mg/100g。其檢測數據均高於同類參考值。 4.3安全要求:生產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5010)》要求,生產管理環節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操作,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郭村馬鈴薯質量安全 。
特定生產方式
3.1種薯處理 ⒈薯種催芽:選用適宜的脫毒馬鈴薯品種。挑選保存完整的種薯,剔除爛薯病薯,於播前置於溫度13 ~ 15℃散射光下催壯芽。當芽長至0.5 ~ 1 cm左右時,即可切塊。催芽時避免陽光直射、雨淋和霜凍等。 ⒉種薯切塊:切刀用70%酒精、3%來蘇水或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5 ~ 10分鐘,多把切刀輪換使用。播前3 ~ 5天切塊。可利用頂芽優勢豎切,如種薯過大或長橢圓型,切塊時應從臍部開始向頂部斜切,最後將頂部豎切,要求每個切塊確保1 ~ 2個健壯芽眼,臍部薯塊單放,單種單個薯塊重35 ~ 50 g為宜。 3.2整地 為使幼苗茁壯生長,根系發育好,每公頃施腐熟廄肥30000kg,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還應撒施消石灰1130kg,以矯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深耕25 cm,過淺則保墒能力差,怕旱、怕澇,馬鈴薯生產緩慢,影響產量和品質。為防止地下害蟲危害,整地時每公頃撒辛硫磷15kg,混在土中,然後築成1m寬的高畦,以便於排灌。 3.3播種 3.3.1播種期 地膜早春播種需在地溫10℃以上開始。拱棚栽培期限可適當提前15-45天播種。 ⒈播期:當10 cm土層溫度連續3天穩定通過10℃時,即可播種。 ⒉播量:每畝用種120 ~ 150kg。 ⒊密度:根據品種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密植。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品種適當稀植。平地起壟或者破原壟後合壟,壟距80 ~ 90 cm,單行栽培,株距15 ~ 20 cm,覆土厚度10 ~ 15 cm。畝保苗數4000 ~ 5000株。 3.3.2水分管理 ⒈原則:播前保障商情,確保出苗;發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結薯初期要適當控水,少澆水或不澆水;結薯期,即當塊莖長至2 ~ 3 cm時,要適天氣和土壤墒情及時灌溉;結薯後期和收穫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澆水,防止病害發生和爛薯。 ⒉方式:噴灌、滴灌。 ⒊時間:幼苗期、現蕾期、開花期、結薯期,如遇持續高溫乾旱則可進行次數不等的小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 ~ 80%。注意排澇。 3.3.3中耕管理 ⒈原則:田間管理的原則是“先促後控”,即:出苗前儘量不澆水,顯蕾以後澆水施肥,促進地下部分生長。以保持土壤濕潤,地皮見乾、見濕為宜,收穫前10天不澆水,以防田間爛薯,在顯蕾期(4 月下旬 5 月初)每畝噴200~ 400 g 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控制。幼芽頂土時進行一次深耕、淺培土;苗出齊後及時鏟蹚,提高地溫;發棵期進行第三遍鏟蹚,高培土,利於塊莖膨大和多層結薯。馬鈴薯是淺根作物,結薯層主要分布在10 ~ 15 cm的土層中,因此需要疏鬆的土壤環境。中耕除草應掌握“頭道深,二道淺,三道刮刮臉”的原則。 ⒉作用:防止薯塊變綠,防除雜草,提高品質,降低土溫。 3.4苗期管理 3.4.1齊苗 齊苗展葉1周左右,每穴留1個芽苗,平均每畝4000-4500個種芽。注意摳膜外露。 3.4.2中耕除草 馬鈴薯幼苗生長緩慢,而行距大,易滋生雜草,需經常中耕除草。 3.4.3肥水管理 馬鈴薯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因為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有利於培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和根系生長。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分的階段。此時,基肥中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轉化效益不斷擴大,滿足了馬鈴薯生長期間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植株生長發育。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點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二是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應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產馬鈴薯1500-2000kg的基肥施用量是:優質有機肥2000-3500kg、尿素12kg、過磷酸鈣20—30kg、草木灰150-200kg或硫酸鉀10~15kg。將上述肥料和有機肥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於10cm以下的土層中,這樣可以疏鬆薯塊層,有利於馬鈴薯根系吸收。 3.4.4保護地育苗中的管理 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用塊莖繁殖,把馬鈴薯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2月份中旬播種,當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生長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3.5病蟲害綜合防治 3.5.1病害防治 3.5.1.1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俗稱“火風”,是馬鈴薯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在我國馬鈴薯產區普遍發生,流行的年份常造成2 ~ 4成減產。 ⒈症狀 晚疫病可發生在葉、葉柄、莖和塊莖上。葉部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產生圓形或半圓形暗綠或暗褐色大斑,邊緣不明顯。在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可擴及葉的大半以至全葉,並可沿葉脈侵入葉柄及莖部,形成褐色條斑,使葉片萎蔫下垂,最後整個植株變為焦黑,呈濕腐狀。在病斑邊緣有一圈白黴,薯塊感病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規則形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變褐色,病薯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軟腐。 2.防治方法 應採用以推廣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薯為基礎,結合消滅中心病株、藥劑防治和改進栽培技術等綜合防治措施。 ⑴.農業防治。利用抗病品種控制晚疫病效果較好,但不能持久。播種前精選種薯,淘汰帶菌塊莖;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合理灌溉;馬鈴薯生長後期進行培土;在流行年份,收穫前兩周割秧,可避免薯塊與病株接觸,降低薯塊帶菌率。 ⑵.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後立即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錳鋅·氟嗎林粉劑500 ~ 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防毒礬400 ~ 500倍液噴霧。 3.5.1.2病毒病 馬鈴薯病毒病又名馬鈴薯退化病。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 會導致植株矮小,畸形,產量降低。 ⒈症狀 馬鈴薯病毒病的種類複雜,症狀表現不一,通常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 ⑴.花葉型。①普通花葉。一般植株發育較正常,葉片基本不變小,僅在中上部葉片表現輕微花葉或有斑點,葉片很少捲曲或不平。這種類型分布極廣,危害較輕。②重花葉。又稱條斑花葉。病株葉片變小,葉脈、葉柄及莖上均有黑褐色壞死條斑,因而葉片呈現斑駁花葉或枯斑,後期植株下部葉片乾枯,但不脫落,表現為垂葉壞死。這種類型分布較廣,危害較重。③皺縮花葉。發病植株顯著矮化,葉片嚴重皺縮、變小,花葉嚴重,葉脈、葉柄及莖上均有黑褐色壞死條斑,小葉葉尖向下彎曲,全株呈繡球狀。病株落蕾、不開花,嚴重時早期枯死。這種類型分布廣泛,危害嚴重,可減產60% ~ 80%,是我國最重要的馬鈴薯病毒病。 ⑵.卷葉型。感病植株矮化,葉片邊緣以中脈為中心向上捲曲,發病嚴重時捲成圓筒狀,葉片硬而脆,有的葉片背面呈紅色或紫紅色,葉柄與莖成銳角著生,維管束黑褐色,薯塊小而密生。在我國分布廣泛,一般減產達30% ~ 40%,是我國馬鈴薯病毒病的主要類型之一。 ⑶.束頂型。病株葉柄與莖呈銳角著生,向上束起,葉片變小,常捲曲呈半閉合狀,全株失去光澤的綠色,有的植株頂部葉片呈紫紅色。薯塊變長,芽眼突起,芽眉突出,有時表皮有縱裂紋。 2防治方法 採取無毒或低毒種薯為主的防治方法,可減輕此病的發生。 ⑴.使用無毒種薯。選用無病毒種薯,播期選擇應避開蚜蟲活動高峰期,使蚜蟲活動高峰與馬鈴薯感病敏感期錯開,並經常施藥治蚜。⑵.藥劑防治蚜蟲。馬鈴薯病毒以蚜蟲傳播為主,種子田出苗前後及時噴藥。防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有一定效果。⑶.農業防治。馬鈴薯病毒病種類多,很難得到兼抗各種病毒的品種,可選用抗當地一兩個主要病毒種類的品種;加強栽培管理,避免在高溫天氣下結薯;因地制宜,適時播種,高畦栽培,合理用肥,拔除病株等。 3.5.1.3環腐病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其主要症狀是引起植株地上部分發生萎蔫和地下部分沿塊莖維管束髮生環狀腐爛。在田間常造成死株和爛薯,降低產量和品質。貯藏期還能造成爛窖。 ⒈症狀 ⑴.地上部分症狀分枯斑型和萎蔫型兩種類型。①萎蔫型。初期從頂端複葉開始萎蔫,葉緣稍內卷,似缺水狀,病情向下擴展,全株葉片開始褪綠,內卷下垂,終致植株倒伏枯死,但葉片不脫落。②枯斑型。在植株基部複葉的頂上先發病,葉尖和葉緣及葉脈呈綠色,葉肉為黃綠或灰綠色,具明顯斑駁,且葉尖乾枯或向內縱卷。頂端小葉出現枯斑後,其他小葉逐漸出現枯斑。病害逐漸向上蔓延,最後遍及全株而枯死。病株莖基部的切面上,可看到維管束變為黑褐色。 ⑵.薯塊症狀。薯塊外部症狀不明顯,切開可見維管束變為乳黃色以至黑褐色,皮層內現環形或弧形壞死部,故稱環腐,經貯藏塊莖芽眼變黑乾枯或外表爆裂,感病嚴重的薯塊作種薯時不出芽,或出芽後即死亡,造成缺苗斷壟。播種輕病薯,早期病苗出土晚,生長緩慢,植株瘦弱,葉片捲曲發黃,自下往上逐漸萎蔫枯死,此類病株多數不結薯,即使結薯也少而小,易爛掉。晚期病苗開花後顯病,頂部葉片變小,葉子脫水變色,有1 ~ 2個枝條或全部枝條萎蔫下垂,變枯黃,能結薯,但所結薯多在地里腐爛。病株的根、莖部維管束常變褐,病蔓有時溢出白色菌膿。 2防治方法 馬鈴薯環腐病採用以控制種薯傳病和選用抗病品種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⑴.嚴格實行檢疫。此病為檢疫對象,在調種時應嚴格執行種薯檢驗措施。 ⑵.選用抗病品種。目前栽培品種荷蘭15、鄭薯6號、鄭薯10號等比較抗病的品種。 ⑶.建立無病留種田。繁種田精選種薯,嚴格拔除病株,單收單藏,專作留種用。 ⑷.選小而整的種薯播種。選擇質量50 ~ 75 g,健壯的小種薯播種, 出苗率高,生長整齊,防病、抗旱、增產。 ⑸.晾種、選種。將薯塊堆放在地上,覆一薄層秸稈(草)進行晾種,待天冷時入窖。春播前6 ~ 7天在室內晾種,結合切種進行挑選,除去病薯。 3.5.2蟲害防治 蟲害不但是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而且許多害蟲還是許多病毒的傳播者。在馬鈴薯生產中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地老虎、蠐螬、馬鈴薯瓢蟲、螻蛄等。 3.5.2.1蚜蟲 蚜蟲吸食植物汁液,使葉片捲曲,消耗大量養分,而且破壞葉片光合作用,還能傳播病毒,對馬鈴薯的生產影響特別大。春季馬鈴薯生長期,氣候乾燥,利於蚜蟲大量發生。 防治方法:藥劑防治,用2.5%的聯苯菊酯乳油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如用70%的殺蚜松1500倍液噴施,可加入洗衣粉來消融蚜蟲分泌的蠟質,效果更佳;在遷飛期可用黃色板塗上機油誘殺。 3.5.2.2蠐螬 在馬鈴薯整個生育期間,都能危害其根部,成蟲危害馬鈴薯地上部分。防治方法:藥劑防治,用50%辛硫磷乳劑1500倍液於翻地前噴施土面; 有機底肥要徹底腐熟後才能施用;注意輪作;可用90%敵百蟲的30倍液拌在麥麩或豆餅上,撒在田間做毒餌;施肥時噴80%敵敵畏乳劑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
包裝標識規定
5.1感官:感官檢測取樣量按GB/T8855規定執行。用目測法進行品種特徵、霉變、腐爛、機械傷害等項目的檢驗。用鼻嗅的方法進行異味的檢測,用口嘗的方法進行滋味的檢測,記錄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樣品。感官合格率達到國家標準。 5.2包裝標識:包裝主要採取紙箱。用於產品包裝的紙箱應整潔、乾燥、牢固、透氣、無污染、無異味、內壁無尖突物,紙箱無潮濕、離層現象,包裝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和詳細地址、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5.3標識:郭村馬鈴薯劃定地域保護範圍內的馬鈴薯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郭村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郭村馬鈴薯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同意使用“郭村馬鈴薯”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5.4貯存:臨時貯存需在通風、陰涼、清潔、衛生的場所進行,堆碼整齊,防止擠壓損傷,防日曬、雨淋、凍害及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長期貯存時,應存入低溫冷庫,貯存時應按品種、規格分別貯存,存入前應逐步降溫預冷。貯存於適宜的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貯存時,嚴禁與其他有毒、有異味、有害、發霉散熱及病蟲害的物品混合存放。 5.5運輸:在裝卸過程中應快裝快運、輕裝輕放,運輸途中應防暴曬、雨淋。運輸時,運輸工具的底部及四周與薯塊接觸的地方應加鋪墊物,以防機械性損傷。運輸用的車輛、工具、鋪墊物、防雨設施等,應清潔、衛生、乾燥、無污染,不得與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裝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