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者的詛咒”是經濟學中一個現象的稱呼,假設某一特定的土地(或其他商品及資產)存在很多種投標價格,且投標者們對土地價值的估計基本上都是正確的,如果每個投標者的報價皆是他對土地價值的估計,那么,最高報價者通常很可能就要為這塊土地支付超過它所值的價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贏者的詛咒
- 作者:理察·H·泰勒(Richard H.Thaler)
出版信息,概念說明,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 [美] 理察·H·泰勒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贏者的詛咒·經濟生活中的悖論與反常現象
譯者: 陳宇峰/ 曲亮
出版年: 2013-4
頁數: 259
定價: 39.8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大師細說博弈論
ISBN: 9787300170749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贏者的詛咒·經濟生活中的悖論與反常現象
譯者: 陳宇峰/ 曲亮
出版年: 2013-4
頁數: 259
定價: 39.8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大師細說博弈論
ISBN: 9787300170749
概念說明
(美)理察·H·泰勒(Richard H.Thaler) 所著《贏者的詛咒》贏者的詛咒最早被發現廣泛存在於石油天然氣鑽探權拍賣市場中。1971年,凱本等三人(Capen, Clapp and Campbell, 1971)在《石油技術雜誌》上第一次正式討論了贏者的詛咒這一新的概念,發現在墨西哥灣油田拍賣之後,贏者最終在財務上虧損或者實際收益嚴重低於預期的現象,這還在石油名義價格從3美元漲到35美元的背景下發生的。在他們和後來其他學者的研究中發現,這種拍賣的競標價分布區間非常廣,最高的往往是最低價的好幾倍,甚至是次高價的數倍,而且競標者往往沒有體現出任何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的特徵,多次重複相同的拍賣遊戲,結果沒有實質性改觀。贏者的詛咒的嚴重程度隨著投標者數量的增加而加劇。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經濟學悖論和反常現象的傑作。在拍賣市場中,經常會出現“贏者的詛咒”現象,即拍賣的奪標者往往並不能實現預期的收益,甚至會遭受損失。
本書深入探討了經濟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各種反常現象:表現為經濟主體的實際選擇及行為與基於自利經濟人和效用最大化假設的一般經濟學理論所作預測的不一致,而先前出現的主流經濟學理論辯護對這些系統性不一致現象的解釋力卻非常有限。因而,書中對博弈論、勞動力市場的行業工資差異、拍賣市場、人類的偏好和選擇、金融市場、博彩市場等領域表現出的合作現象和人性中的利他主義、人類在儲存和加工信息方面的局限性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
這一系列研究從另一個視角開拓了現代經濟學研究的新領域,成為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經典著作之一,使得傳統的標準經濟學向現實經濟的真實世界邁出了一大步。
理察·泰勒在本書中通過揭示現實中大量的異常現象,從而向被大家廣為接受的經濟學權威理論發起了新一輪的挑戰。這些異象在現實中非常普遍,即使在前人最苦心經營的研究領域也是如此。他所挑選的異象,總是那些具有學術性、同時也挑戰常識的趣例。
例如,為什麼在某次拍賣中所謂的贏家卻變成了實際上的輸家——因為他們花費了太多錢,而遭受到“贏者的詛咒”;為什麼有些賭徒輸了一整天,卻在希望渺茫的最後一局孤注一擲;為什麼購物者寧肯在一件家電上省錢,卻不願在另一件類似的電器上花同樣少的錢;為什麼體育愛好者不願拿出多於200元的錢購買一張Super Bow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年度總決賽——譯者注)的球票,在出售自己的球票時卻要400元,少一個子都不行。他還進一步闡釋了市場並不總是按照我們構想的那樣,有效率地運行。泰勒認為,認識到這些貌似黑白顛倒的經濟行為,將會促使經濟學家(以及組織中的決策者)採取更為和諧的人性觀點。正如亞當·斯密所宣稱的,儘管人性是自私的,但我們的本性中有些東西會促使我們去享受,甚至提升別人的歡樂。
作者簡介
理察·H·泰勒(Richard H.Thaler),1945年生,1974年畢業於羅徹斯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商學院,Robert P. Gwinn金融和行為科學教授,行為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在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主管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工作。泰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屬於“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開疆拓荒者,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家,並且在儲蓄和投資行為研究具有很深的研究造詣。他已經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出版了多部專著,其中代表著作有《贏者的詛咒》和《準理性經濟學》。
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合作
2.1 單次博弈的公共產品試驗
2.2 重複博弈
2.3 互惠的利他主義
2.4 利他主義
2.5 評論
第3章 最後通牒博弈
3.1 簡單的最後通牒博弈
3.2 兩階段討價還價博弈
3.3 多階段博弈
3.4 市場中的最後通牒博弈
3.5 評論
第4章 行業間的工資差異
4.1 事實
4.2 可能的解釋
4.3 哪些行業付高薪?為什麼?
4.4 理論解釋
4.5 評論
第5章 贏者的詛咒
5.1 實驗證據
5.2 實地證據
5.3 評論
第6章 稟賦效應、損失規避和現狀偏見
6.1 稟賦效應
6.2 現狀偏見
6.3 損失規避
6.4 對公平與公正的判斷
6.5 評論
第7章 偏好反轉
7.1 相容性假說
7.2 評論
第8章 跨期選擇
8.1 因人而異的貼現率變化
8.2 參照點
8.3 愉悅與恐懼
8.4 評論
第9章 儲蓄、可替代性和心理賬戶
9.1 現期收入賬戶:消費取決於收入
9.2 財富是可替代的嗎?
9.3 流動性約束,還是債務規避?
9.4 評論
第10章 彩金市場
10.1 賽馬博彩市場
10.2 抽獎遊戲
10.3 評論
第11章 股票市場的日曆效應
11.1 1月效應
11.2 周末效應
11.3 假日
11.4 月度轉換效應
11.5 一天內效應
11.6 評論
第12章 華爾街股市上的均值回歸現象
12.1 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回歸
12.2 橫截面數據的均值回歸
12.3 短期的均值回歸
12.4 評論
第13章 封閉式共同基金
13.1 四部分組成的反常現象
13.2 標準解釋
13.3 竹籃打水一場空
13.4 投資者情緒——一種可能解釋基金之謎的途徑
13.5 評論
第14章 外匯
14.1 遠期貼水偏差的檢驗
14.2 外匯風險溢價
14.3 預期誤差
14.4 一種可能的解釋
14.5 評論
第15章 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第2章 合作
2.1 單次博弈的公共產品試驗
2.2 重複博弈
2.3 互惠的利他主義
2.4 利他主義
2.5 評論
第3章 最後通牒博弈
3.1 簡單的最後通牒博弈
3.2 兩階段討價還價博弈
3.3 多階段博弈
3.4 市場中的最後通牒博弈
3.5 評論
第4章 行業間的工資差異
4.1 事實
4.2 可能的解釋
4.3 哪些行業付高薪?為什麼?
4.4 理論解釋
4.5 評論
第5章 贏者的詛咒
5.1 實驗證據
5.2 實地證據
5.3 評論
第6章 稟賦效應、損失規避和現狀偏見
6.1 稟賦效應
6.2 現狀偏見
6.3 損失規避
6.4 對公平與公正的判斷
6.5 評論
第7章 偏好反轉
7.1 相容性假說
7.2 評論
第8章 跨期選擇
8.1 因人而異的貼現率變化
8.2 參照點
8.3 愉悅與恐懼
8.4 評論
第9章 儲蓄、可替代性和心理賬戶
9.1 現期收入賬戶:消費取決於收入
9.2 財富是可替代的嗎?
9.3 流動性約束,還是債務規避?
9.4 評論
第10章 彩金市場
10.1 賽馬博彩市場
10.2 抽獎遊戲
10.3 評論
第11章 股票市場的日曆效應
11.1 1月效應
11.2 周末效應
11.3 假日
11.4 月度轉換效應
11.5 一天內效應
11.6 評論
第12章 華爾街股市上的均值回歸現象
12.1 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回歸
12.2 橫截面數據的均值回歸
12.3 短期的均值回歸
12.4 評論
第13章 封閉式共同基金
13.1 四部分組成的反常現象
13.2 標準解釋
13.3 竹籃打水一場空
13.4 投資者情緒——一種可能解釋基金之謎的途徑
13.5 評論
第14章 外匯
14.1 遠期貼水偏差的檢驗
14.2 外匯風險溢價
14.3 預期誤差
14.4 一種可能的解釋
14.5 評論
第15章 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叢書信息
大師細說博弈論 (共6冊), 這套叢書還有 《雙贏之道》,《微觀動機與巨觀行為》,《理性選擇》,《策略博弈》,《通俗博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