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

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

★《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在揭示自然機制和社會機制內在規律的系統闡述中,以客觀、現實、精準的切入點。以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觀點鮮明的主題,系統而又全面的剖析,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機制內在規律”的客觀性和現實普遍適用性。從而。讓人們領悟到對機製作用機理的借用是管理之“大成”、經營之“王道”、認識之“真知”,是“謀國者”尋求的興國安邦之道,是企業發展的“制勝之道”,是所有人都應學會的“實用之道”,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至大之道”,更是“以競爭求生存”的根本之道。 ★《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以探求“機制律理”和“管理真諦”為開端,通過對“機制”深入淺出的分析闡述,引用了大量針對性的案例加以佐證,從而揭示了機制的真諦,展示了機制神奇的功能效應;也揭示了管理的內涵和管理績效的來源以及機制、管理與競爭力之間的內在關係,闡明了如何構建與培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進一步闡明了制度和文化的進步與社會變革的關係,揭示了市場經濟的真諦,指出了如何建立市場經濟與完善市場制度以及如何進行巨觀管理。同時,《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還對當今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和政府的經濟管理理念以及社會管理理念所存在的種種現實的“多維的誤區”逐一加以梳理和辯證。讓企業管理者獲得“吹糠見米”的效果,讓迷失者獲取“暮鼓晨鐘”般的“撼動”,讓理論探索者有如“夜行得燈”般的啟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作者:王振宇 張鋒強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25836
  • 品牌: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圖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贏在機制:企業與國家有效經營的根本保證》揭示了自然機制和社會機制的內在規律,其以客觀、現實、精準的切入點,以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觀點鮮明的主題,以系統而又全面的剖析以及對機制的內在規律和對大大小小機制“借用”的操作,讓人們認識到了“機制的內在規律”的客觀性和現實普遍適用性。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種種“現實和困惑”,也就有了“可以尋找的根源”。此書的適時問世,有助於人們對現實種種現象進行本質的認識,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同樣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李興浩,廣東佛山人,中共黨員,企管博士,MBA。現任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黨委書記。韓國現代株式會社中國空調製造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世界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貿促會廣東分會副會長,廣東省家電商會副會長.廣東省家電協會執行會長,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常委,佛山市製冷行業商會會長,佛山市工商聯副會長等。

圖書目錄

自序:認識競爭機制的客觀性
前言
上篇 機制的本原
提要
楔子
第一章 解讀機制
一、引言
二、尊自然、順規律、藉機理、立人紀
三、對機制的認識
(一)“鯰魚效應”的機制
(二)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機制
(三)人為因素是社會規律的主導因素
(四)社會機制的特徵與作用
(五)經濟規律的歸屬及市場機制

四、機制的內在規律
(一)機制區間與“變數因素”的競爭活性
(二)機制效應與“進步”的關係

五、機制的功能
(一)機制的優勝劣汰功能與發展進步的關係
(二)競爭個體的自我適應的功能與特點
(三)競爭個體的相容性與排他性的說明

第二章 機制與管理的關係
一、管理的目的
二、管理與機制的區別
三、管理模式的類別與特點
(一)微觀管理的內涵
(二)巨觀管理的內涵
四、計畫管理的實質及特點
五、對“自然機制”的利用
六、對經濟管理的認識

七、機制的控制管理
(一)對簡單機制的控制
(二)關於機制的“籠子”說明
(三)自然界是不可控制的
(四)對“社會機制”的控制管理
(五)如何將“籠子”中的“變數因素”充分激活
八、認識管理真諦,把握管理藝術最高境界
九、結束語
附一則:與一位哲學學者的爭論

中篇 企業鐵血競爭的啟示
提要
楔子
第三章 企業的競爭機制
一、按勞取酬的競爭機制
二、人力資源的競爭機制
三、項目的競爭機制和事業部的競爭機制
(一)項目的競爭機制
(二)事業部的競爭機制

四、創新的競爭機制
(一)企業的創新概念
(二)新產品的劃分及特徵
(三)新產品開發的內容和設計程式
(四)新產品開發的實例
(五)企業創新機制的戰略實施
五、採購過程的機制效應運用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一則]——“鐵血一招”成就一個企業集團
Ⅰ.淺談大企業病
Ⅱ.大企業管理要旨
Ⅲ.事業部改制簡述
Ⅳ.事業部的創建與控制
Ⅴ.多維地認識這家企業
Ⅵ.一個寓意深長的笑話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二則]——一家集團企業興起與轉型的啟示
Ⅰ.抓住機遇,企業打下了事業基礎
Ⅱ.特殊的管理理念與管理特點
Ⅲ.進入高科技行業的失誤與企業轉型

第四章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護與提升
一、維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引述案例三則]
“可口可樂”配方的保護
關於“微軟”發展壯大的故事
淺說“雲南白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一則]——一家“乳鴿王”酒家的衰敗
二、確保產品質量是維護競爭力的具體過程
(一)鄭夢九的品質信條與現代汽車的品質提高
(二)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深刻認識

三、實施品牌競爭戰略
(一)為什麼要實施品牌競爭戰略
(二)實施品牌競爭戰略的要點
[引述案例一則]——營造品牌戰略占據市場的實例

第五章 市場機制與通用的競爭戰略
一、“消費群體”是市場中起決定作用的“變數因素”
二、競爭優勢與通用的競爭戰略
(一)成本領先與別具一格
(二)集中一點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一則]——“市場終端超級運營者現象”
Ⅰ.揭示核心經營理念
Ⅱ.透析“市場終端超級運營者”的盈利模式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二則]——“德隆神話”破滅源於競爭戰略的失誤
Ⅰ.關注德隆
Ⅱ.剖析德隆集團失敗原因
Ⅲ.杜絕暴利
Ⅳ.探索產融結合的新模式

第六章 企業經營競爭的案例評析
漫談“數一數二”與“不三不四”
[引述案例二則]
關於“微軟”對其他軟體公司擠壓的故事
“本田”與“山葉”之間的一場世紀最殘酷的競爭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一則]——表業公司易主的啟示
Ⅰ.產業鏈條細分下的加工產業的盈利模式
Ⅱ.表業公司易主傳奇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二則]——觸感浙江民營企業的“大澤龍蛇”
Ⅰ.浙商是一群怎么樣的人
Ⅱ.觸感浙江民營企業
Ⅲ.管理缺位的民營企業舉步維艱
Ⅳ.但願今後一路走好
[親歷競爭、見證成敗之案例第三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遭遇紅燈”
Ⅰ.“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Ⅱ.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易於擴張
Ⅲ.準時生產
Ⅳ.玩具廠進入了經營艱難的時代
Ⅴ.關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經營方向的探討

下篇 機制縱橫論
提要
楔子
第七章 關於對機制認識的五則辯證
辯證1:實事求是地認識規律,而不是將人為演繹的理念奉為圭臬
辯證2:如何認識“市場失衡現象”
辯證3:管理中“求大同”的宣導是否正確
辯證4:社會階層差異多少與機制效應的關係
辯證5:社會保障制度將有助於競爭機制的效果釋放

第八章 人文觀念與機制的關係
一、探掘不同的歷史文明與機制的內在關係
二、認識社會不同“機制區間”與競爭力的內在關係
三、意識形態與機制的關係
四、提高社會的競爭力是“最大道理”

第九章 釐清“無謂的‘公平’與‘效率’之爭”
一、無謂的“公平”與“效率”之爭
二、淺析“公平與效率不可兼得”定理的“來龍去脈”
三、剖析市場“真義”,匡正“偏頗理念”
後記:競爭規則的啟示
跋:談機制

文摘

認識競爭機制的客觀性 一、研究“機制”的精神動力 有一次,同朋友小陳探討管理問題時,她突然反問我們:“為什麼市場無論大小都能產生‘競爭機制’,而計畫卻不能?”她的反問讓我們當時目瞪口呆。
是啊!為什麼呢?從此,我們便把研究課題定格在“機制”之上。從“自然機制”開始,後來延伸到“社會機制”。隨著對“機制”研究探索的深入,一切都豁然開朗。
人與人之間有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有競爭;民族與民族之間有競爭;國家與國家之間有競爭。有些是無關痛癢的小競爭;有些是與利益相關的白熱化的競爭;更有的是事關生存的重大競爭。競爭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競爭是生存的手段。是發展的動力,是進步的源泉。然而,沒有機制就沒有競爭。競爭從機制中產生,在機制中分出高下,在機制中生生不息……
我們雖然“豁然開朗”了,卻將自己推到了人生最艱難的“觀念選擇”,當一旦要去否認過去多年沉澱的“認知”時,就難免產生一種深度的隱痛,一種綿長的傷感,更是一種迷惘和彷徨。後來之所以釋然了,是因為認定:當對競爭機制加以辯證時,事關到“事物的客觀性”的確認,就很自然地超越“意識形態的教條局限”;當辯證涉及到對 “以教條為圭臬’’的摒棄,轉向回歸“實事求是”的真理之上等大是大非時,任何人都要責無旁貸。
因此,便決定以書的形式將我們探討的論點和論據寫出來,也準備接受“千夫”的“商榷”。 二、“市場經濟”與“計畫經濟” 遠在人類之前,動植物之所以能夠進化,是因為大自然有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機制。而今天人類社會的“競爭求存”把機制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區域競爭如此、國家民族生存也是如此。虎與狼用它們的牙齒迫使其他動物進化,而企業用殘酷的競爭推動社會的進步。競爭越殘酷,社會進步也越快。
下面,筆者就從“市場經濟”與“計畫經濟”談起:
當時推行‘‘計畫經濟’’的國家,經過漫長的探索和實踐,最後不得不承認,“計畫經濟的管理體制”沒有機制的具體功能。
中國的改革設計師鄧小平以力挽狂瀾的驚人魄力、以大開大合的恢弘氣度,打開了銹跡斑斑的大門。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中,關於市場姓“社”姓“資”的論述:“計畫經濟不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畫;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如同當頭棒喝,如同一語道破天機。曠日持久的姓“社”姓“資”的爭論因一言而息,迷茫的理論界再次解開了意識形態的桎梏,並開始以市場為導向的開放改革,開創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先河。
事實上,早在60年代初,國家正逢經濟困難時期,就有“三自一 包,一包就靈”的說法;到了70年代末,開放改革拉開了序幕,結果 是“一包再靈”;後來,企業改革也是如此。連同越南、寮國改革,也 同樣證明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在市場導向之下,每次“牛刀小試”,屢試屢驗。更為神奇的是,成熟的市場體系充分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循序漸進地推動社會的進步。這就是“市場機制的神奇”。
花大力氣、竭盡心智而為之的“計畫經濟”實踐沒有成功,而“牛刀小試”的市場經濟卻屢試屢驗,這是為什麼?
歸根到底,差別就在經濟管理的體制和經濟發展的模式是否充分利用“機制的效應”。
經濟,既涉及自然的因素,又涉及社會的因素。經濟規律表現出不少社會因素的特徵,同時又表現出與自然的因素息息相關。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單純的社會規律的範疇。經濟規律之所以不如其他社會規律那樣容易被人為的因素所影響,是因為經濟中的產業結構、產品價格、消費群體等因素,都與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兩者密切相關。如農業,既是人類活動但又制約於自然;又如消費群體,雖是人類群體,但其“吃喝”需求與動物相近,並直接參與“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價格也是與物質密切相關;還有“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又在深刻改變著自然因素。
“計畫經濟”是“計畫管理”的一種形式,是通過一系列具體的計畫、政策、規章將所有的經濟因素一一控管起來。在經濟體系的眾多“變數因素”中,不論是社會因素,還是自然因素,都被強制性地配合計畫、政策、規章制度進行運作。由於具體的計畫、政策、規章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管理上就體現了“對號入座”的控制管理模式。經濟體系中的眾多“變數因素”,只有無條件地服從於與其所對應的一系列計畫、政策、規章制度的安排。嚴重的是,這些“一對一”被控制的眾多“變數因素”,其活性受到限制,變為“活性不高的服從因素”;“變數因素中的個體組織”的活性也受到控制,變成“活性不高的僵硬的服從組織”。更嚴重的是,為配合具體的計畫、政策、規章的針對性,致使“變數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消失。由於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等相互作用的消失,就使機制效應完全消失。

序言

在生存與發展兩大人類主題上,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個人,都得以競爭求存,以競爭求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競爭更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國家民族之間最明顯的競爭是資源的競爭、科技實力的競爭,但歸根到底是制度與文化的競爭。在和平年代,跨國企業集團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實力的最佳“載體”。
同樣是市場經濟的國家,大致可分兩種類型: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的市場經濟”,一種是以歐盟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從德國總理科爾和施洛德的下台到法國因為對福利制度試行改革引發的一輪抗議熱潮,人們很深刻地認識了“優厚的福利制度”和“良好的政府意願”對整個社會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它可能對市場的資源配置產生制度性障礙,最後導致一種對公平、公正的“制度性扭曲”。
而對於進行市場改革的國家來說,卻有另外的一番“景象”。由於這種改革是由政府推動的,政府的主導就注定了政府要和市場一道對資源實行配置,也就出現了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政府的主導也加劇了市場的“過之”與“不及”的失衡現象;出現了“利益獲取者”借政府的各種政策、計畫的“剛性”和利用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去干擾市場,製造了“市場價格扭曲”;行業壟斷下,“霸王條款”橫行霸道,更可惡的“權力進入市場”造成腐敗滋生,“尋租”成為“社會的時尚”。
《機制——決定企業成敗的鐵血法則》一書中,揭示了自然機制和社會機制的內在規律,其以客觀、現實、精準的切入點,以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觀點鮮明的主題,以系統而又全面的剖析以及對機制的內在規律和對大大小小機制“借用”的操作,讓人們認識到了“機制的內在規律”的客觀性和現實普遍適用性。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種種“現實和困惑”,也就有了“可以尋找的根源”。此書的適時問世,有助於人們對現實種種現象進行本質的認識,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同樣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競爭規則的啟示
拒絕時尚光彩的理論標籤還我經營競爭的事物本原
一、管理書籍的分類
在眾多的管理類書中,根據不同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一類是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內容包羅萬象的讀物。這一類書往往故弄玄虛,不知是為了顯示學問,還是讓書寫得厚些,把本來很簡單的東西弄得十分繁瑣。這個圖表,那個公式,不是統計的,就是模型的,不把微積分、統計學和運籌學全用上就不算本事,不把人弄得雲裡霧裡就不顯得深奧。為了講清楚損益之意不惜洋洋萬言,全是圖表之類的。這一類書贅言連篇,實際沒有多大之用。
二類是收尋商家名言的書。如何讓顧客上門,如何防人,如何設局,如何摸人心思,以及如何計算人等,一句名言揭示一個經商的道理,把古往今來的商業名言一一都羅列進來,這類書對小商販或許有大用,而對現代企業的實用價值卻是甚微。
三類是專職用書。只對某一工種或科目如何操作或管理進行講解,這一類書總是對整個系統分章論節地作全面的闡述,如物流品質等,只能供專職之人作參考。
四類是企業傳記之類的書。應該說明的是,人們對成功的企業總是帶著推崇的心情,寫出來的書總是滿篇讚歌,觀察往往停留在表面,人云亦云、褒詞濫調而已。對於失敗的企業,則是牆倒眾人推,人人口誅筆伐,總能找到企業的很多失敗因由,好像這樣的企業早就該死了似的。要知道,很多遭遇失敗的企業過去一直是成功的,甚至是非常成功的,只是因為企業“命運”中的某一道坎沒能邁過去而己。
二、客觀看待企業經營管理
本人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十幾年,“大澤龍蛇”早已是司空見慣,已經學會運用多維目光看待眾多不同的個人和企業。正是這種多維觀察,得出的結論往往更為實際而全面,更客觀地認識一個人或企業。因此,對成功者褒揚之詞往往更貼近現實些,對失敗者評判之語會顯得更為客觀些。本人了解從事經營者在市場的潛在規則之下進行博弈的種種無奈,深知爭奪有限市場的競爭之激烈殘酷,甚至其中某一些話題說起來不免還會有些沉重。特別在求證他們的失敗成因時,會伴隨一些惋惜和失望,還有一些難以言狀的無奈和痛苦。這種種情感,只有從事過多年企業經營管理並飽受經營艱辛之人才能感受得到。
每一個經營者,總是希望達到兩個目標:一是希望他的努力能對社會有較大的貢獻;二是企業有較豐厚的利潤,以便企業能發展壯大。當企業陷入困境之時,不少的企業家仍然能堅持其第一個目標,即使企業“悲壯”消亡,也一如既往。也有一些企業作出了相反選擇,甚至為了企業能生存不惜損害社會和公共利益,甚至加入到走私、騙稅等犯罪之中去。其行為是否得逞、企業是否存活姑且不說,人的劣根性卻在關鍵時刻體現出來了。
說實在的,許多實業家所掙的第一桶金未必是“那么乾淨”。語言可以分褒貶,但企業的生存競爭是實打實的事,就如人的言辭褒貶不能改變狼的生存準則一樣。要讓企業成為一顆恆星,要讓品牌在長期經營中不斷長大,靠的是經營實業始終如一的務實之風。一夕三變的“概念”炒作,追趕時髦、新潮“概念”的包裝,不會讓企業經營變得輕鬆快捷。相反,會讓企業經營之風變得浮躁,讓務實的經營者變為追浪趕潮的投機者。這樣,反而會失去企業競爭的真實性。在評說企業之時,人們總會適時地為企業貼上“崇高、前沿、時尚”的經營理念標籤,但這些“光彩奪目”的外衣包裝裡面,不外乎是最基本的“市場爭奪的經營競爭規則和應對策略”。筆者認為,在闡述這些經營競爭規則時,需要客觀的演繹而不是刻意的“時尚概念”的包裝。事實上,社會上經常會有一些關於“企業黑幕”的報導,當“光彩奪目”的包裝外衣一旦被戳穿,當事人尷尬,社會尷尬,更讓那些為企業搖旗吶喊的“經濟理論學者”感到無地自容。所以,“要宣傳、頌揚一些社會正面的東西,便不能刻意去掩蓋或迴避事物的一些真實、本原的東西,這樣才能保持事物的真實性”,只有把客觀、實用的經營理念加以闡述,才是讀者所希望的。
誰也不敢說一個君子在饑寒交迫的時候不會變成一個小偷;誰也不會想到日本某著名品牌的膠片為了與柯達競爭竟會涉及走私。觀察一個企業和觀察一個人一樣,“人有多樣,良莠不齊”。有人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結合物,只是成分比例的差異;而企業老闆就是天使和魔鬼完美結合而統一的傑作。同樣,要想全面認識企業,就要多角度的掃描。
三、用自然規律詮釋企業競爭
在人們熟悉的動物中,狼以貪婪奸詐聞名,虎以威而兇狠稱雄,獵豹以窺機快速出擊而傲世,鯊魚以嗜血和殘忍稱霸海洋。當有道德規範的人類看不慣這些獸性行為,進而進行諸多橫加指責時,生物學者卻稱它們是最完美的“生靈”;而企業界對它們獨特的獵殺手段和特別的生存原則更是推崇備至。不論是指責或讚賞,商榷還是討伐,深入想一想,總是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更不要說對它們寄什麼愛恨。這些物種畢竟是自然進化過程中造就出來的,人們又何必去責備它們。“狼,你不能這樣”或者“鯊魚你如此嗜血,不怕天怒人怨嗎”,要知道,狼、虎、獵豹、鯊魚本身就是上帝創造出來的最完美的生靈。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動物界的進化速度才能遠遠超越植物界;說不定上帝創造它們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它們作為“楷模”來教化人類。要進步,有時就得在競爭的環境之下充當狼、虎、獵豹、鯊魚。也許,只是人類未能體察到“上帝”的苦心。
再說,人畢竟不是狼,怎么知道狼的悲哀與無奈。也許狼會說:“我想做一隻溫順的小狗,去討人喜歡,問題是我會被餓死”。再說,即使人們去責備它們,實際也改變不了物種進化的自然規律。
我不喜歡用非黑即白的方式來分析企業以及企業的老闆。我必須客觀地認識到,生存環境必須面對,生存方式必須選擇,生存智慧和生存技能務必擁有。一旦事關生死存亡,無不是竭盡所能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市場波詭雲譎,細分後的市場畢竟有限,企業的生存有很強的排他性,用競爭來求生存是每個經營者不能迴避的。因此,在市場的“潛在規則”之下,競爭充斥著實力的衝撞與擠壓,充斥著奇謀迭出的交鋒。面對生存,眾生之相無不畢露,消亡當前,窮途英雄無不悲壯慘烈。那么,這些“潛在規則”如同狼、虎、獵豹和鯊魚的獵殺手段和生存原則一樣,人們怎好對其妄加評判呢?
近20年來,本人一直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深感有幸的是,能與一位大企業的管理大師向綺文小姐一起共事,向小姐是香港的實業人士,是一位企業管理者,其經營理念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對筆者無異於夜行得燈。在這裡,鄭重向她致謝。
上天是公平的,也是殘忍的,公平在於它提供一個有陽光、空氣和水分的環境時,既給你春天,也給你冬天;既給你春雨,也給你霜雪;時而風調雨順,時而百災臨降。這個環境(平台)是公平公正的,也是變化無常的。放眼自然界,競爭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植物界所有物種,上爭陽光雨露,下爭水分養分;為了生存不惜進化自己來適應這個世界。物種生存、滅絕以及新物種的出現,都是“物競天擇”的結果。而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準則更生動地揭示了生存競爭的殘忍。也正是生存競爭比其他競爭顯得更深層、更廣泛、更殘酷、更激烈,因而激活了萬物眾生的活性,使萬物眾生竭盡所能地參與競爭。植物、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對於社會的競爭者來說,其往往不會抱怨競爭的殘酷和對手的強大,因為這些是他們自己挑的,成功失敗全憑本事,怨不得別人;但是,他們希望其競爭平台,也就是為競爭所制定的各項政策和制度以及各級政府的監管行為,可以同老天為動植物界所提供生存的自然環境一樣,應該體現公平公正、好壞共享。然而,企業的競爭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不論是人與人的競爭,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其程度都遠比動、植物界的競爭激烈和複雜。加上政府的監管行為也是人為的行為,以及政策制度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性,進而形成各種各樣的“盲點”,這些“盲點”伴隨各種“尋租”行為的介入,使看似有序的競爭交織著無序的競爭。成功的企業意味著在一系列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百年老店”就是在百年中,經歷了無數有序和無序的競爭與劫難並生存下來,這真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更不是常人可以做得到的。
四、著書目的
為了讓讀者深諳企業的生存之道,切合實際地剖析企業競爭的潛在規則,解碼這些企業的盈利模式,揭示企業的經營風險,把握企業系統管理體制中活的靈魂,筆者將所歷、所見、所聞、所感著成此書。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生存和發展是每一人要努力去做到的。追逐利潤、創造價值既是企業的使命,也是企業老闆的天職。所以,要求證企業經營管理之道,就要以“真言”和“實例”為據,以多維觀察來剖析。筆者認為,只有真實本原的東西,其魅力才是無窮的。
所以,此書將以企業競爭為主線,通過對企業核心經營理念和核心競爭力的剖析,以“真言”和“實例”來求證企業競爭的潛在規則;來解碼這些企業的盈利模式;揭示企業的經營風險;把握企業系統管理中活的靈魂。此書的特點是每一篇章節為讀者揭示一個理念,讓企業經營管理理論祛除粉飾之後,顯出最堅實、最粗糙、最本原的質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