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泰山

贊泰山

《贊泰山》是馬玉濤所作的泰山只上詩七首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贊泰山
  • 創作年代:民國
  • 作者:馬玉濤
  • 屬性:泰山只上詩七首之一
原文,廟堂音樂,鼓班音樂,相關人物,

原文

[原創]泰山只上詩七首
其一:《贊泰山》起伏連綿生紫煙,百轉千徊羞萬川。盛世流傳五大夫,磨斷腳掌十八盤。悠悠矗立幾萬年?皆因不語心胸寬。任你君王與布衣,由你踐踏不喊冤!
其二:秋意昂然去泰山,一路躑躅氣頻喘。心中期盼南天門,大夫之上十八盤。眼中美景無暇顧,欲登玉皇難上難。意懶情怯思回頭,八旬老翁笑開顏。臉色羞紅重邁步,牙關緊咬步履艱。台階密麻慢慢數,腳底微痛心暗甜。五嶽之尊誰不敬?武帝秦皇曾封禪!精疲力竭過牌坊,玉皇頂上已忘言。
贊泰山
其三:單身隻影攀泰山,心意彷徨去問天。李杜終身不得志,含冤而歿是屈原。人生有夢直須追,莫管他人遲與先。敢做憨態敢痴狂,笑傲一世苦也甜。
其四:醉臥青山起風雲,醒眼朦朧意未混。清歌一曲聊自慰,漫步荒野數星辰。遙想秦皇與漢武,功高千秋傲眾神。任你雄才與武略,魂隨輕風身拌塵。
其五:夜深人靜天幕黑,萬物沉寂人何歸。孤燈野火心緒亂,人生如意有幾回?紛紛擾擾爭名利,歲月無情把人催。細數前世可有誰?把持名利未成灰!
登泰山有感之《贈友人》
之一:我心飛揚去天堂,要到南海拜無常。同出一門人何在?學海無崖不荒唐。如能相見當置酒,意氣風發不痴狂。幸得攜手伴君舞,福氣滿門玉滿堂。
每句第一字送給同學們,祝大家幸福如意,美滿健康。
之二:我心依舊未張狂,愛意無限隨夕陽。禹王三疏妻兒面,城外荒郊痛斷腸。更有今朝賢士在,想效前輩好兒郎。同心一片天與地,學子盼歸任飛翔。

廟堂音樂

過去,村中舉辦廟會或有錢人家辦喪事,大多要請和尚演奏廟堂音樂。
贊泰山
廟堂音樂的法器分為吹奏法器和打擊法器兩種。吹奏法器以笙管為主,枚笛為配。打擊法器以鐘鼓為主,以鐃、子、木魚、銅磬、碰鈴、雲鑼為配。演奏方法分吹奏、合念兩種形式。吹奏是單吹單打的套曲和散曲。合念是一邊誦經,一邊用樂器伴奏。
廟堂音樂的曲目有:《一錠金》、《三皈依》、《四字月兒高》、《五方結界》、《六句贊》、《八板》、《千聲佛》、《萬年歡》、《西方贊》、《秘摩言》、《普庵咒》、《花道子》、《方便偈》、《楊枝淨水》、《大乘經》、《散八音》、《爬山虎》、《梳妝檯》、《蘇武牧羊》、《大開門》、《茉莉花》、《麥穗黃》、《燈偈子》、《收場》、《望江南》、《乾枝梅》、《山坡羊》、《萃黃花》、《如意歌》、《哭靈堂》等。

鼓班音樂

本縣操此業者,均屬半農半樂的莊戶鼓班,城關則有專業“鼓房”。承攬祭祀、社火、婚喪事宴、祝壽賀生的演奏。舊日社會地位低下。
保德鼓樂以四人為一隊,嗩吶為主,鼓、小釵、銅鼓(或鑼)為輔。
北鄉鼓樂用鉤吹法,一曲鉤引一曲,專吹二人台小調,末了加《出鼓子》或《得勝回營》,或《鳳凰三點頭》。
南鄉鼓樂多演奏套曲,如《將軍令》、《水龍吟》、《哭皇天》、《爬山虎》、《吊棒錘》、《粉紅蓮》、《勸金杯》等。
第二節民歌
保德民歌,俗稱山曲子,它融合了內蒙、岢嵐的爬山調,陝北的信天游,河曲的山曲子,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保德民歌,語言質樸,簡鍊形象,感情直率,情有所感,脫口而出。
保德民歌的句式為二句一段體。每句字數不拘,節拍、音韻參差有致,鏗鏘悅耳。
歌手們揚長避短,出神入化,運用自如。
保德民歌的曲調,既委婉、柔和,又歡快、明朗,女的講究“三彎三調”,男的講究高亢、激越。
保德民歌和其它民歌一樣,充分運用襯字,雙聲迭韻、比興、蟬聯等手段,加強了藝術效果。
保德民歌所反映的內容很廣泛,描寫愛情的占很大比例。歌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也有一大部分。
有反映攬工的:
吃了冷飯睡冷地
攬長工受的無頭子氣(無頭子氣:原因不明的氣)
有罵媒人的:
槍崩鬼媒人愛吃肉
仰面回家一出出路(縮巴佬:矮子。)
有罵公婆和灰鬼男人的:
公公過來踢兩腳
婆婆過來扭耳朵
天天價起來受折磨
寧可死來也不想活
尋漢尋上的縮巴佬(仰面回家:死後回家。)
穿的吃的瞎夾了(瞎夾了:浪費了,起不了作用)
有埋怨父母的:
俺媽媽愛吃那山扁豆
把奴家賣到那山背後
有謳歌自由的:
新開畦子種白菜
自找的對象心中愛
那山上長著十樣樣草
十樣樣就數你九樣樣好
有反映船工生活的:
上水船呀大麻繩拉
走一步搖三搖來爬三爬
有反映走西口的:
細麻繩繩捆鋪蓋
兩眼流淚走杭蓋(杭蓋:即杭蓋梁,今內蒙杭錦旗。)
哥哥走西口整一年
淚蛋蛋能漂起九隻船
有反映趕牲靈的:
二浪頭河裡炸了一聲鞭
爾下小妹子上岢嵐(爾下:丟下。)
有反映放羊生活的:
山羊綿羊五花羊
背上窩窩拿上狗乾糧
有反映純潔愛情的:
給你銀錢哥沒嘞
懷裡頭揣的個糜子窩
你妹子來拿的些甚
路上挽的個紅蔓菁
有反映地方風情的:
黃河對岸府谷縣
雞叫狗咬都聽見
有歌頌共產黨及領袖的:
朝陽陽開花向太陽
翻身不忘共產黨
熱騰騰的油糕白格生生的粉
好日子全憑毛澤東
紅丹丹的陽婆照的山頂子紅
八路軍那哥哥一個一個是英雄
保德演唱民歌者不乏其人,幾乎達到人人會編,個個能唱,因此湧現出不少人才。楊愛珍兄妹四人均有較深造詣,有的灌片,有的獲“民歌手”稱號。尤其是女高音歌唱家馬玉濤,蜚聲中外,是與孕育了她的這塊民歌土壤分不開的。
1981年縣文化局企業文化工作者下鄉採風,收集整理民歌200首,彙編成資料《保德民歌·第一集》。

相關人物

馬玉濤
馬玉濤,女,1936年2月25日出生於山西省保德縣馬家灘村。
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歌舞團副團長。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
1936——1945年於家鄉渡過童年生活。
1945——1947年於陝西省府谷縣讀國小。
1947——1950年於包頭市讀書。
1950年參加綏遠軍區文工團,開始了藝術生涯。
1952年在北京軍區六十六軍文工隊做文工隊員。
1955年,在北京軍區歌舞團從事合唱、說唱、獨唱事業。後曾擔任歌舞團合唱隊政治教導員、獨唱組副組長。
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隨歌舞團赴朝鮮進行慰問中立國成員的訪問演出。
1957年,參加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獨唱比賽,獲金質獎章。同年,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大學生聯歡節,進行了表演演出。
1958年,隨中國婦女代表團赴高棉進行訪問並演出。同年隨中國文聯組織的福建前線慰問團赴東南沿海前線為三軍指戰員進行慰問演出。
1959年,在維也納參加了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表演演出。
1960年,參加全國第三次文代會。
1961年,參加了中國友好代表團赴阿爾巴尼亞進行訪問。
1964年,參加解放軍第三屆文藝會演,得優秀演員獎。
1966年,赴蘇聯、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國進行訪問演出。
同年9月赴日本進行訪問演出。
1974年,參加全國獨唱獨奏調演。
1975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隨人大代表團赴伊朗、科威特進行訪問。
1977年,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代表大會。同年,赴羅馬尼亞進行訪問演出,並任代表團副團長。
1978年,參加全國第四次文代大會,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音協理事。
1979年,獲演員一等獎。
1980年在本團獲演員一等獎。
1982年任中國音協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
1983年隨中國北京歌舞團赴香港訪問演出。
1966年以後,近三年時間被迫停止演唱活動,至1970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才得以重返舞台,與廣大聽眾見面。
在多年從事聲樂專業中,曾先後受到林俊卿、王昆、沈湘、王福增、羅榮距等老師的指導,旁聽過李洗、郭淑珍等人的聲樂教學,也曾向天津河北梆子老前輩李桂雲學習過戲曲唱腔。1964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學習觀摩團赴朝鮮學習、交流聲樂藝術。
在整個舞台生涯中,共榮立三等功5次。並先後被評為五好文工團員、標兵和“三八”紅旗手。
先後為《江山多嬌》、《紅鷹》、《通訊兵》、《槐樹莊》、《四大》、《紅旗渠》、《長征組歌》等電影配唱。
多次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北京台、河北台等錄音。
中國唱片社錄製發行的唱片有:盒式唱片一組;密紋唱片《桂花開放幸福來》一張;平紋唱片《李勇對口唱》一張。
莫斯科電台錄製過《放馬山歌》。
包頭電視台為其拍了個人專題記錄片《故鄉行》。
山西省林業廳、保德縣委、縣政府拍攝了以其為主要人物的電視劇《故鄉啊故鄉》。
馬玉濤同志經常帶徒授藝和應邀講學,並多次發表專業文章。她演唱的歌曲,在民眾中較受歡迎的有:
《馬兒啊,你慢些走》
《看見你們格外親》
《眾手澆開幸福花》
《老房東查鋪》
《獻給敬愛的周總理》
《革命壯士出征歌》
《贊泰山》
《晨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