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水墨巒上人

《贈水墨巒上人》是北宋文人?>趙湘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描寫的是一位善畫的僧人,通過對巒上人的畫作以及其居住環境的清幽,表達了詩人對巒上人高超畫藝的肯定以及對其清寂的本色的讚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水墨巒上人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趙湘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水墨巒上人
講余題小筆,深院竹修修。
試墨應磨歲,思山忽寫秋。
靜曾窮鶴趣,高亦近詩流。
更擬緣清思,和雲狀沃洲。

注釋譯文

沃洲:山名,在今浙江新昌縣東,晉代高僧支遁曾居於此。

作品鑑賞

詩中描寫的是一位善畫的僧人。雖然善畫,畢竟是餘事,還是應以參究佛理為主,所以只是在講經之餘才拿起畫筆。說是“小筆”,固然點出此僧喜畫小景,同時也可看出,繪畫確是他的餘事。次句一語雙關,既可理解為居處茂竹修修,以見環境之清幽,也可理解為畫的內容是茂竹修修,以見精神寄託和追求。“試墨”句寫出了他的專注和投入,表現他在繪畫中消磨了許多歲月。雖用心甚苦,但寫得太費力,也嫌拙晦了些,所以儘管作了認真的錘鍊,卻與通篇的清靈之氣不能水乳交融。“思山”句卻有思致,將虛與實、物與我結合在一起。而且,思山之時,畫面上表現的是秋,而不是別的什麼,正是僧人清寂的本色。所以下面就以“靜曾窮鶴趣”來進一步寫其本色,而既然在古典美學上詩畫相通,因而又順帶一筆,稱道其亦富詩才。末聯上承“思山”句,以嚮往支遁隱居的沃洲山作結,一方面使人了解他的畫的主要意蘊何在,另一方面也是突出他的身分。
中國的僧人多在文藝上有著較高的造詣,善詩者固不待言,其他尚有善彈琴者,如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有善吹奏樂者,如薛濤聽僧吹蘆管》:“晚蟬嗚咽暮鶯愁,言語殷勤十指頭。罷閱梵書時一弄,散隨金磬泥清秋。”該詩言善畫者,也是一類。另外,從繪畫的角度看,唐代重金碧山水,宋代重水墨寫意。就表達個人情愫,娛情樂志的功能而言,後者或許更能與僧人獲得共鳴。趙湘筆下的這位善水墨的巒上人,是否可以說是得此先機呢。

作者簡介

趙湘(959~993),字叔靈,祖籍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據《宋詩紀事》卷五)。公元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舉進士第,授廬江尉。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卒,年三十三。著有《南陽集》。其後以孫趙抃貴,追贈司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