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以描寫宣州美景開篇,藉以美景闡述了對仲浚公禪悟境界的讚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雲氣②,秀色連蒼梧③。
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
此中積龍象④,獨許浚公殊。
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⑤。
今日逢支遁⑥,高談出有無。

作品注釋

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
②敬亭:敬亭山,在宣州城北。
③蒼梧:蒼梧山,在湖南南部,又名九嶷山
④龍象:原指諸阿羅漢中最大力者,此處泛指高僧大德。
⑤明珠:此處典出法華七喻之衣珠喻。《文句記三下》曰:“眾生身中,有昔種緣,名為衣珠。”
支遁:晉朝名僧,號道林。

作品賞析

白雲繚繞的敬亭山,青翠秀美,連綿不斷,一直連到蒼梧山。澄明清冽的雙溪,倒影著敬亭山美麗的景色,藍天白雲也落收其中。山中聚集著好多佛門龍象,而仲浚公是最出色的。他風度翩翩,氣韻不凡,文章高妙,傾動江南。而禪修也極其不凡。“觀心”是修行的關鍵,《十界二門》云:“一代教門,皆以觀心為要。”“水月”是大乘常用的譬喻。此處指觀察自心,如同水月,非有非無,了不可得而明有妙用。“解領得明珠”巧用“衣里明珠”喻,表明禪師已解下煩惱外衣,得到了自性明珠。這顆明珠個個都有,人人本具,只要轉身解衣,立刻獲得,從此就大受用,不被貧苦困。最後一聯,將仲浚公比作名僧支遁,並通過記述二人高談,進一步闡明見解。“高談出有無”表明二人已領悟佛法中有關“有”“無”的妙義,不在執著。全詩由景到人,說理明晰。

作者簡介

李白像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隋末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葉、蜀中諸說。少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開元六年(718),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開元十二年(724),離開故鄉,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足跡遍長江中下游地區。天寶元年(742),詔征入長安,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因權貴讒毀,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在洛陽與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亂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永王兵敗後.被判罪長流夜郎。中道遇赦放還。後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有《李太白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