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賽菲索斯河之戰
- 地點:色薩利南部賽菲索斯河畔的哈米洛斯
- 時間:1311年5月11日
- 參戰方:加泰羅尼亞傭兵團;雅典公國
- 結果:加泰羅尼亞傭兵團獲勝
- 參戰方兵力:加泰羅尼亞傭兵團6000-7000人
雅典公國1萬人以上 - 傷亡情況:雅典公國傷亡慘重,沃爾特公爵戰死
- 主要指揮官:羅傑·德斯拉爾;沃爾特五世
橫行地中海的山地突襲者,法蘭克人的失敗殖民,違約風波,經典反騎兵作戰,決定性的一戰,
橫行地中海的山地突襲者
早在9-10世紀的西班牙,眾多牧民因北方基督徒和南方穆斯林之間的戰爭而破產。在平原較少的伊比利亞當地,山間的小塊牧場是各支軍隊都要努力控制的戰略空間。因此,當戰爭逐步由零星衝突升級為長期流血,牧民們便被驅趕到臨近的山裡,演變為武裝盜匪集團。
很快,數量劇增的盜匪組織起各自的山地突襲者隊伍。他們熟練掌握了野外生存技巧,並以刀劍、標槍、長矛和石頭為武器,攻擊任何他們看中的目標。相較於依賴固定戰場的正規軍,這些突襲者在非對稱作戰方面很有優勢。
坐擁半島東北部的阿拉貢王國,首先嘗試利用和收編他們,成為守護邊境防線的天然力量。南方的穆斯林和西面的其他基督教勢力,也被迫效仿這一做法,讓整個半島都成為山地輕步兵們的實戰演練場。等他們有機會離開故土,才發現自己已練就了讓所有人都膽寒的作戰能力。
1282年,著名的西西里晚禱戰爭爆發。阿拉貢軍隊中的山地突襲者們,搭乘槳帆船戰艦開始東征。在海軍名將羅傑的指揮下,他們分別在馬爾他、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海岸,挫敗了法國和那不勒斯人的艦隊。大力投擲的標槍,搭配弩與其他遠射武器,讓僅僅依賴熱那亞弩手作戰的法國人非常吃虧。大量發生在甲板上的跳幫肉搏,也很少有士兵可以同這些兇悍的山民們抗衡。
當法軍在教皇支持下進攻阿拉貢本土,突襲者們又在庇里牛斯山脈的羊腸小道內讓入侵者心驚肉跳。法國-熱那亞聯合艦隊,也再次被搭載他們的阿拉貢海軍擊潰。
戰爭結束後,一些失業的阿拉貢突襲者開始組織自己的僱傭兵公司。1302年,他們在拜占庭人邀請下來到了東地中海。希臘皇帝想讓他們能在同樣多山的安納托利亞地區,復刻在西部世界的輝煌戰績。這些阿拉貢傭兵也不辱使命,在數次戰役中挫敗了包括奧斯曼人在內的突厥勢力。他們也逐漸在東方發展出自己的獨立軍團,在傳統的山地步兵外還包括有貴族後裔組成的重騎兵部隊,來自海員的弩手和拜占庭人分配給他們的突厥裔輕騎兵。若非因為工資和軍紀問題與僱主鬧翻,他們可能在小亞細亞戰鬥更久。
法蘭克人的失敗殖民
在阿拉貢人一路東征的同期,希臘各地依然有存在許多十字軍後裔留下的法蘭克式國家。由於拉丁帝國與薩洛尼卡王國的毀滅,位於南方的雅典公國就成為拉丁武士在東方的最後要地。但無論他們的國運如何,根本性因素都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典型的十字軍國家,雅典就和當年的聖地同類一樣,在表面上實現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居於頂層的統治者,是挑選自法蘭西文化區的大貴族後裔。他們的武力和統治中堅,是大量受封東方的貴族騎士。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基本上通行法語,並在近乎完全一致的訓練模式中成長起來。在他們之下,還有一個來自西方各地的移民團體,包括普通的士兵、商人等職業人群。原本的東正教希臘人,則只能屈居末尾。對此,一直視西歐為野蠻之地的正教人群,顯然不會覺得滿意。
雅典公爵沃爾特五世便以重金招募他們為自己服務。按照簽約時的規定,每個地位最低的步兵都可以獲得1盎司黃金。地位稍高的輕步兵則可以掙得2盎司,而裝備最好的騎士可以拿到4盎司。
違約風波
起初,加泰羅尼亞人和法蘭克貴族之間的合作非常愉快。6000名加泰羅尼亞僱傭步騎兵,幫助雅典瞬間成為地區一霸。短短半年內,沃爾特的地盤就從原本的阿提卡半島,擴張到南方的伯羅奔尼撒和北方的帖撒利(色薩利)地區。威尼斯公國、尼西亞拜占庭、塞爾維亞王國和保加利亞王國,都不敢對其等閒視之。
雖然一年的契約還沒有到期,但沃爾特卻已經不準備繼續供養這支費錢的軍隊。原因也很簡單,貧瘠的希臘並不支持這種以土地為衡量標準的勢力擴張。法蘭克人需要繼續分封地產,慢慢積累財富。因此,沃爾特將大部分僱傭兵直接解散。但還是挑選了他認為最精銳的200名騎士和300名山地步兵,讓他們成為自己的采邑封臣。至於剩下的5000多人,則在拒發剩下4個月工資的基礎上,要求其立刻走人。就連僱傭兵在歷次戰勝後所劫掠的財物,也要求一併留下退還。
加泰羅尼亞人自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不公平待遇,但也不想同雅典公爵直接開戰。由於地盤擴張了近2/3,沃爾特此時已可以召集一支數量龐大的武裝。除了不同時代遷入的法蘭克騎士,還有拜占庭時代就就留下的村級武裝體制。加上通過其他手段獲得的僱傭兵部隊,足以對突襲者們的孤軍形成數量上的碾壓。
況且,僱傭兵團內部的突厥裔也和西班牙老兵存在隔閡。雙方是在亂世中形成的被迫組合,彼此間多少有著相互猜忌。因此,僱傭兵公司派人向雅典公爵商量。表示自己可以不要剩下的軍餉,但也希望公爵安排土地賜予他們。但沃爾特早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將這個最佳解決方案給直接否決。
1311年的5月,雅典公爵對麾下各地下達了總動員命令。知道大事不好的加泰羅尼亞人,開始沿著山路向北撤退,儘可能靠近遠離法蘭克貴族的地方。在經過了底比斯後,全體成員抵達了位於帖撒利南部的哈米洛斯。他們找到了作為戰場的理想地點,並準備在此同背信棄義的雅典公爵來個了斷。
先前被沃爾特留用的500名公司成員,也在隨後追蹤而來,決定不為一點眼前利益而背棄同胞。
經典反騎兵作戰
5月11日,沃爾特和他的大軍開始接近加泰羅尼亞人。由於早年曾在那不勒斯等地同阿拉貢軍隊作戰,他非常清楚這些山民的戰術優缺點。自恃有大量法蘭克-希臘部隊的他,已不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當500名留用突擊者請求離隊時,他甚至用嘲諷的語氣鼓勵他們快去送死,以便為自己節約采邑封地。
然而,傲慢的公爵並不清楚,原本應該是乾旱平原的帖撒利戰場,已經被加泰羅尼亞人做了地貌改造。這些突擊者利用築壩,使得附近的河水出現暴漲。同時,幾道較為隱秘的壕溝通向了預設戰場。這樣一來,大量的河水便流經地面,並將不少地方的泥土浸泡變軟。對於以騎兵作為主要突擊力量的雅典軍隊,這絕不是一個好訊息。加泰羅尼亞人則在這片濕地後的小山丘上列陣。騎士和少量的重裝戰士居於中心,占絕大多數的輕步兵分配兩翼。除了劣質頭盔與小型圓盾,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其他裝備來保護四肢和軀幹。
戰役開始後,沃爾特輕率地下令全部騎兵衝鋒。700名重裝騎士以標準隊形展開,策馬殺向眼前的4000名加泰羅尼亞步兵。在他們的兩側與身後,還有2000多其他類型的騎兵提供掩護。除了同樣來自西歐的軍士,還包括新近投誠的希臘裔地方部隊。但在能夠接觸到對手前,他們就受到泥濘地面的阻礙,衝鋒速度變得非常遲緩。一些人更是馬失前蹄,連同失控的坐騎一起倒地,引起了很大範圍的混亂。只有少數人可以同時衝到山坡上,並隨即遭到大量的標槍和箭矢齊射。
看準時機的加泰羅尼亞人,立刻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大規模反擊。他們三五成群地衝下斜坡,對著驚訝不已的騎士擲出標槍。在遠射武器耗盡後,又用隨身攜帶的長矛捅殺失去速度優勢的重騎兵。一些人甚至拔出隨身的砍刀,對準馬腳或騎士鎧甲的薄弱部位猛擊。沖在最前端的法蘭克騎士,很快就因前後人群的夾擊而陷入死地。沃爾特本人也在這場大亂中摔倒,並被分不清他是誰的阿拉貢傭兵殺死。更多輔助騎兵卻還在不斷沖向前方,一直到自己被戰友絆倒,或被阿拉貢人以各種武器殺死。出於怨恨,這些山民基本上沒有給任何貴族子弟以活命機會。
原本位於雅典軍二線的步兵,這時被迫主動出擊來救援己方的菁英階層。但他們同樣會受到泥濘地形與戰場空間限制,無法將號稱多達20000兵力一次性鋪開。阿拉貢輕步兵在收拾完大部分騎兵後,轉而也組成相對密集一些的近戰佇列,再次以類似的手段進行還擊。下馬步戰的阿拉貢騎士,在這樣的環境下很有幫助。他們作為箭頭部分,首先承受對方施加的最大壓力,為輕裝小夥伴們爭取足夠的反應時間。
由於雅典軍隊的數量過於龐大,加泰羅尼亞人還是漸漸在步兵激戰中步入下風。尤其是在面對大量結成方陣的重裝對手時,山地突襲部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他們被迫與對方在正面衝擊中,進入消耗戰模式。好在,一直居於觀望狀態的突厥裔騎兵,在這時終於選擇加入戰鬥。他們在兩位指揮官的率領下,從兩翼迂迴到雅典步兵的側後方位置。在近距離內射出的重型箭矢,很快讓缺乏掩護的對手開始大量傷亡。已經沒有騎士中堅的雅典人,就這樣在四面合圍中出現紊亂,被加泰羅尼亞人殺死大半。
決定性的一戰
哈米洛斯之戰(賽菲索斯河之戰)的勝利,讓加泰羅尼亞傭兵成為了公國主人。沃爾特的魯莽行事,讓包括雅典在內的大部分城鎮都失去了防衛力量。傭兵團在收拾完戰場後,幾乎兵不血刃地就進入了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他們將陣亡對手的領地、財產和家眷瓜分,並在之後的幾十年里統治整個公國。
雅典之戰的失敗,也讓眾十字軍國家在希臘地區的滅亡倒計時開啟。原本在尼西亞帝國收復北部後,他們還能在南方各地守著一畝三分地度日。但大部分貴族與武士階層的損失,使得封建制國家的架構被直接摧毀。如同歷史上的所有十字軍國家那樣,因為沒有紮實的本土基礎,中上層殞命就意味著政權和王朝的顛覆。
當然,從更大層面來看,哈米洛斯之戰也是一個舊時代結束的縮影。依靠封建軍功與采邑制度的法蘭克式國家,已經難以適應遠距離的擴張需求。在諸如希臘之類的邊緣地帶,他們將首先遇到各類想不到的問題挑戰。儘管封建制的後撤與淘汰,還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卻在14世紀初的巴爾幹有了明顯跡象。
同時,加泰羅尼亞人的暫時勝利,更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象徵。騎士絕對統治中世紀戰場的年代,正被歷史的滾滾洪流所侵蝕。包括希臘在內的巴爾幹與東地中海區域,將只剩下義大利商人、拜占庭遺老和突厥化勢力這三大對抗因素。他們彼此之間都將進行更多洗牌,但都和法蘭克式封建制國家沒有太大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