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教授課程,專攻領域,研究項目,主持項目,參加項目,出版圖書,研究成果,代表著作,經濟類論文,日語論文,歷史類論文,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7月 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6年7月 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6年3月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農學研究科農林經濟學專攻,獲農學(農林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74年7月-1975年2月 貴州省清鎮縣(現清鎮市)青陽農場 知青
1975年3月-1978年9月 四川省南充報社印刷廠工人
1982年7月-1983年8月 四川省
遂寧縣黨校理論教員
1986年7月-1991年10月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
1996年4月-2000年3月 (日本)
京都大學農學部研修員
2000年4月-2002年3月 (日本)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外來研究員(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博士後JSPS postdoctoral felloship)
1991年11月留學日本以後,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屬於停薪留職,1997年又重新回到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在農村經濟研究所工作(承擔了相應的科研任務和一定的研究生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在日本參加京都大學農學部農林經濟學專攻野田公夫教授和日本關西大學經濟學部石田浩教授(已故)的相關研究項目,2000年4月以後在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
研究方向
農林經濟學、中國經濟史
教授課程
農業經濟管理、實證調研方法、供應鏈管理
專攻領域
1.農村土地制度研究:這是迄今用力最勤的領域。博士學位論文主要研究中國土地改革,發表了五篇相關日語學術論文,以後又繼續在農村土地流轉和宅基地置換等方面有一定研究。
2.農業經營研究:這是最擅長的領域。在日本留學期間,師承荒木乾雄教授,學習農業經營分析多年,對土地改革的研究實際上也主要以經營分析為主。以後主要對農業產業化和都市農業有一定研究積累。
3.農村勞動力轉移研究:這是近年來的重點研究領域,主要希望將在日本期間長期協助石田浩教授的相關調查研究積累給予繼承和深化。
4.中國經濟史研究:這是碩士學位課程學習期間和畢業後曾經從事過的研究領域。
研究項目
主持項目
1.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興農軟課題:“上海郊區農民宅基地置換問題研究”
2.2009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系列課題“上海推進社會建設研究系列”子課題:“上海外來人口市民化中長期政策研究”
3.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外來務工人員教育培訓需求與對策措施的研究”
4.上海財經大學2010年度校級重點研究基地招標項目:“長三角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調查”
參加項目
1.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部教授荒木乾雄和繼任的野田公夫主持的日本文部省課題:戰後各國土地改革的比較研究
2.日本關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石田浩主持的日本文部省課題:上海郊區農村綜合調查(擔任中方負責人)
3.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郭曉鳴研究員主持福特基金會資助的四川省社會林業研究課題,
4.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杜守扶研究員主持福特基金會資助的四川省“四荒資源”流轉研究課題
5.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安田喜憲教授主持的日本文部省大型研究項目:長江文明的探索(博士後研究)
6.趙曉雷教授主持的上海市政府重大決策諮詢研究課題:郊縣“三個集中”深化細化研究等多項課題
吳方衛教授主持的上海市農業產業化工作小組辦公室委託課題:上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案例研究等多項課題
7 劉志平博士主持的2009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土地供給的體制機制研究等多項課題
9.王眆博士主持的2006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大城市郊區農村土地流轉中的農戶行為及土地徵用補償機制研究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賴涪林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0年12月1日
《過剩人口與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基於過密化與全球化視角的歷史反思》是2010年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賴涪林。
研究成果
代表著作
《過剩人口與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基於“過密化”與全球化視角的歷史反思》,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本書是基於筆者對中國社會歷史變遷多年來的長期思考和對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與農村勞動力轉移長期研究積累的總結性著作。
內容提要:本書藉助黃宗智的“過密化”理論,從全球化的分析視角,指出中國傳統社會的發展模式,是一種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沒有明顯遞進關係的模式,很難與之直接對接。書中重點通過對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以及改革開放以後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村勞動力非穩態轉移的實證分析,說明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儘管經歷了從“過密化”到全球化的兩個輪迴,仍然難以完全融入全球化潮流。本書主張,全球化雖然不可逆轉,但並非不可改變。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是多元化,應該摒棄市場經濟的一元化發展觀,通過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解釋能力、全面調整黨的職能、構築執政黨+小政府+大社會格局等方式,重塑國家意志和社會理性,開創符合國情的全球化道路。
主編的《長三角農民工的非穩態轉移——理論探討、實證研究與現狀調查》一書,獲得了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參編過《都市農業經濟分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30年》、2008-2011歷年的《中國都市農業發展報告》、多年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上海城市經濟與管理髮展報告》和2004年《中國財政發展報告》等著作。
經濟類論文
1.遂寧市農村土地流轉狀況的調查與分析(與任晶晶、張鳴鳴合作),《農村經濟》2002年12期
2.西部大開發的他山之石——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的環境保護問題與對策,《中日學者論西部大開發》(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開發研究中心編,2000年西部論壇論文集)
3.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三種不同的荒山、荒地權屬流轉辦法——四川林業變革個案調查報告之一(與林玉清[Elisabeth Grinspoon]、左文霞合作),《“四荒”資源流轉:理論、政策、實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4.東亞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比較研究,《農村經濟》1998年增刊(四川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5.論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的上海都市農業(與吳方衛合作),《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6期
6.“孟買現象”與農民邊緣化的隱憂(與吳方衛合作),《黨政幹部文摘》2004年7期
7.現代參與式農業的發展條件與路徑選擇,《農業技術經濟》2005年2期
8.日本東京圈的商務成本(與吳方衛合作),《現代日本經濟研究》2005年2期
9.農業產業化的利益平衡機制,《經濟體制改革》2005年4期
10.一個關於食品安全監管的實證分析框架(與康焱合作),《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年5期
11.園區式都市農業商業化發展的基本要求,《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7年5期
12.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投入產出機制分析——以韓國的新村運動經驗為鑑(與張炳珊合作),馬欽榮、劉永章主編《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國的發展》(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13.中部崛起與中部農業發展的戰略抉擇(與陳明紅合作),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3期
14.農民工春節返鄉調查報告,《中國經濟》2008年2期
15.“長三角”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困境調查(與趙曉雷合作),《科學發展》2009年4期
16.金融危機影響下上海外向型製造業恢復增長研究——基於閔行區問卷與訪談調查的分析(與趙曉雷合作),《科學發展》2010年2期
日語論文
1. 中國的土地改革(日本農業史學會“戰後世界土地改革研討會”報告論文),日本『農業史研究』第30、31期合刊1998年2月
2. 中國土地改革論再考,荒木幹雄教授退官記念論文集『近代農史論爭-経営・社會・女性-』,文理閣1996年3月出版
3.従過剰人口看中國土地改革與農業集団化的社會歴史関連,日本『農業史研究』第28號 1996年2月
4.中日土(農)地改革關於“農民的土地所有”的比較分析,日本『地域農林経済學會大會報告論文集第3號』(『農林業問題研究』別冊 1994年度)
5.従四川省郫県合興郷與達県河市郷的実証分析看中國地主制與土地改革,日本『農業史研究』第27號 1994年12月
歷史類論文
1.宋代隆州士大夫家族的興亡(與陳世松共撰),《釣魚城及南宋後期歴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重慶出版社1991年出版。
2.明末農民軍“均田”口號再探,《江漢論壇》1989年第4期
3.“清官”張鵬翩簡論,《四川歴史研究論文集》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出版
4.明初土地賦役制度史実考辯,《四川大學學報輯刊第三五輯-研究生論文選刊-》1986年。
5.評四川諮議局機関報-『蜀報』,《四川大學學報輯刊第九輯-辛亥革命研究論文集-》1981年。
另外翻譯過《赴美留學訪問獎學金指南》(與劉子建合作,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年出版)和數篇日語論文,還用日語發表過《中日“家”制度比較》等數篇小論文。
社會任職
上海市楊浦區僑聯委員、上海財經大學留學歸國人員聯誼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