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岩穴無結構》是隋朝王由禮(一說王申禮)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運用了多感官結合、遠近結合、動靜結合等藝術手法,通過對山中景色的細緻描繪,流露出作者對山中清幽美景的喜愛,表現了作者對棲居山村生活的企羨之情和對高潔品性的追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賦得岩穴無結構
- 作者:王由禮(一作王申禮)
- 創作年代:隋朝
- 出處:《藝文類聚》
- 作品體裁: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賦得岩穴無結構
岩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
葉落秋巢迥,雲生石路深。
早梅香野徑,清漳響丘琴。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賦得:根據某個預定的題目賦詩。
⑵岩:山中洞穴。
⑶結構:指房屋建築。
⑷谷處:兵辨蘭腳謂隱居山林之中。
⑸迥(jiǒng):遠。
⑹丘琴:一作邱琴。
⑺棲遲:盤桓游息之意。
⑻客:著眼於隱者立尋逃避塵俗,入居山林而言。
⑼芳杜:一種香草,山間多有,故可以概指山中景物,以至隱居環境。
作品譯文
棲身洞穴,沒有恥習獄殃房屋建築,自然更不會有什麼朱門鎖窗,畫閣飛檐之類的美可供享受,然而隱居山林,卻可以盡情的尋幽探勝,那清幽的自然景色,足以使人賞心悅目。
時屆清秋,木葉盡落,可以極目遠眺,遠遠樹上的點點鳥巢,已歷歷在目;雲生霧起,蔽遮掩抑,山間的石路,遠遠看去,分外覺得幽深。
身邊的小徑旁,早梅頌轎陵已經發花,幽香陣陣襲人,清澈的溪水,流聲潺潺,猶如丘上的琴聲。
唯有游息盤桓於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願離去之意。
創作背景
該篇的創作年代為隋代,大約是作者選擇晉代詩人左思《招隱》詩二首第一首中的句子“岩穴無結構”為題寫成。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首兩句以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美相映照,而作者情之所鐘在後者,已經顯而易見。
“葉落秋潮迥,雲深石路深。”這兩句同是寫秋日望遠所見之景,但前句境界曠遠,後句景象奧幽,從而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山間秋景的不同的美。“早梅香野徑,清澗響丘琴。”這兩句,收攏筆觸,轉寫近景。
中間兩聯,承次句而申寫,意在具體展現出山林中的幽境勝景,顯示它使人心曠神怡之所在。採用了遠近結合,遠處寫了樹上的鳥巢和榆愚籃雲霧中的山間石路,近處寫了野徑旁的香梅和山溪;調動了視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視覺上寫了鳥巢和石路,嗅覺上寫了早梅的幽香,聽覺上寫了清泉的流水聲;以動襯靜,清越的流水聲更襯托出山中環境的幽靜。總之,四句雖只有二十字,但由於作者能多層次、多角度的感受、捕捉,並加以描寫,再加上讀者的聯想、補充,那么,山谷中清幽的自然景色應該說已經相當充分的展現在讀者眼前了。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直抒作者的感受。兩句意謂唯有游息盤桓於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願離去之意。言外之意是那些抗塵容而走俗狀的人是領略不到此中趣味的。至於作者自己,用陶淵明的話說,則大抵是能辨得“此中有真意”的人了。
與左思《招隱》詩相比,該篇雖無投簪避世之情,但在對山中清幽之境的描繪中所流露的蒸嬸充企羨之意,卻與左思的原詩頗為近似。
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鄔國平:“葉落”、“雲生”,一近瞻,一遠觀;“香野徑”、“響丘琴”,一嗅覺,一聽覺,結束直接道出“心’’字。未經過人工“結構”的深谷岩間可愛可親,全葛元地從官能感覺著筆描繪,周至而不失繁碎。(《漢魏六朝詩選》)
作者簡介
王由禮(一作王申禮,生卒年不詳),曾任三公郎。陳太建初,與徐伯揚等為文會友,稱一時之士(《陳書·徐伯揚傳》)。《藝文類聚》卷三六錄《賦得岩穴無結構》詩,稱“隋王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