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藝黃家》是2004年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宗江黃宗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賣藝黃家
- 圖書編號:1147710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定價::14.8
書名:賣藝黃家
圖書編號:1147710
出版社:三聯書店
定價:14.8
ISBN:710801362
作者:黃宗江黃宗淮等
出版日期:2004-04-01
版次:1
開本:32開
簡介:
“賣藝黃家”可謂中國演藝界一個非常獨特的家庭,黃宗江是劇作家、演員、教授、文化使者;黃宗英是作家、是演員,是大紅大紫和令人景仰的名作家;黃宗淮是專演小角色的大演員;黃宗漢則是著名的文化實業家。本書以講述黃家的生平事跡為主要主線,由黃家成員黃宗江、黃宗淮、黃宗英、黃宗洛、黃宗漢等幾位的回憶性文章組成,內容涉及藝術、生活、交友等多個方面。
片斷:
吃呂、藝品、人品——談談爸爸黃宗江(片段)/丹梯
有人要寫我的爸爸,問我他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我幾乎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好吃。”不錯,好吃是爸爸的一大特點,並且確實頗有研究。
在吃學上,爸爸講究要有藝術性,達到色香味俱全。什麼樣的菜,用什麼樣的盤子盛,都要精心設計。尤其是請客,研究菜譜,那是爸爸最大的樂趣。他能像平時寫作時一樣蹲在椅子上,嘴裡抽著煙,思考再三,才向大家宣讀擬好的選單。如果這頓飯達到了他預期的標準,酒足飯飽之後,爸爸就會眯起眼睛來得意上好一陣子。但經常是達不到標準。每到這時,爸爸就會捶胸頓足地哀嘆他“藝術的統一”被破壞了,同時還要惋惜這整桌精心設計的佳肴都因此而失了色。媽媽在一旁則柔聲細語地來一句:“什麼大驚小怪的,怎么不能吃啊?”爸爸長嘆一口氣:“可這是藝術啊!”
爸爸聲稱吃學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他認為各門藝術總的規律無不可套用於美食學上。因而,他對吃學的講究與對藝術的見解,竟有如此之多的相通之處。了解他的吃品,也就如聞他的藝品,如見他的人品。
雜吃與雜家
吃東西,爸爸從來主張嘗百味。凡是能吃的,只要有機會,他都要嘗一嘗。據他自己說,什麼哥倫比亞的螞蟻,山東青州的蠍子,越南的刺猖、狐狸、大象,他都嘗過。還真不是吹牛,爸爸這輩子跑過不知多少地方,北國、江南、戈壁、高原,亞、歐、拉、美,都留下過他的足跡。走到哪兒吃到哪兒,這些地方,便也都留下了他的嘴跡。昨天他還在誇說新疆的手抓羊肉,今天又稱讚上海的醃肫鮮,明天可能就該回憶他兒時常吃的炒豆渣了。說不定還要念叨起東京料理的生魚片,越南鄉村的炒芭蕉芯……至於肯德基、漢堡包的,早已不足掛齒!“行萬里路,嘗百味鮮。”這一點,爸爸早就落實在行動上了。
爸爸要求飯菜應儘量達到完美,但並不就是說越高級越好,他所追求的是有特色,要地道。他也時常津津有味的去吃那些“下里巴人”的東西,如媽媽愛吃的貼餅子。姐姐愛吃的炒肝,外孫剛從外面爆好的爆米花兒,甚至我們家誰也不吃的豆汁兒他也要喝上幾口。爸爸絕不偏重什麼南味還是北味,中餐還是西餐。他將這種種雜吃總結為“並重南北,兼宗中西”,自認是吃學上的一大優勢。
以雜吃著稱的爸爸,在藝壇上也以其雜學獲得公認。聽聽近幾年來各種文章對他的稱呼吧:“影劇藝術家”,這是一般統稱。“三棲劇作家”,這是比較了解他的人對他的美譽。“著名話劇演員”,這是老朋友們對他的懷舊。“著名戲劇戲曲電影電視評論家”,這是藝術界新近送給他的雅號。他自己卻在拚命抗拒,自稱“雜家”而已。是的,“雜家”正是對爸爸幾十年藝術生涯的總概括。
爸爸是劇作家,但他曾經也是演員。我最愛看他的影集:這是《家》里的覺新,這是《雷雨》中的周沖,這是與三姑黃宗英合演的(鴛鴦劍),這位窈窕淑女也是爸爸扮演的,還有這個醜媒婆,那個老艄公……爸爸的舞台形象真可謂豐富多彩了。一談起他的舞台生涯,爸爸總是一言難盡。他向我們講起過,怎樣帶著三姑在上海“跑碼頭”,怎樣在重慶舞台上“一趕三”(即一台戲裡演三個角色),又如何與謝添、藍馬、沈揚一起,在重慶戲劇界被稱為“四大名醜”。講著講著,來了情緒,爸爸還會即興表演一番。
爸爸確實是非常喜歡錶演藝術的,直到現在還常常“戲癌”纏身,不能自拔。德國朋友烏韋領著攝製組在我家院子裡拍電影,是紀錄爸爸和英若誠叔叔用英語合演《訪鼠測字》。演著,演著,爸爸忽然從凳子上翻了個“倒毛”,接著一轉身,又從凳子下面鑽了出來。嚇得我們全家人目瞪口呆,生怕把老爺子給摔出個好歹來。可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我師兄王傳淞就是這么演的,我不能少了……”
愛吃與愛藝
爸爸的愛吃可真是沒辦法,可謂“屢教不改,病入膏肓”。無論在什麼條件下,他都念念不忘一個吃字。即使在“文革”時期,也還是依然如故。據八一廠的嚴寄洲伯伯說,他們在一起當“反革命”的時候,有一陣子有點寬鬆。他忽然發現爸爸上衣口袋裡排列了一排小藥瓶,就好像是哥薩克的子彈夾。開飯時便掏來掏去,忙得不亦樂乎。原來那些小瓶子裡分別裝著爸爸的“武器”:醬油、醋、鹽、味素、胡椒麵……
爸爸的愛藝也同樣沒有辦法。“文化大革命”之初,爸爸剛從越南南方前線歸來不久。在緊張的游擊隊戰鬥生活中,他寫了一部話劇《南方啊南方》,自認為是部傑作,並滿以為回國後很快就能搬上舞台。可萬沒有想到,迎接他的是批判此劇的列印件,接著是檢查交代,直到戴上“反革命”的帽子。爸爸被“批倒批臭”之後,“革命派”禁止他再寫東西“毒害”革命民眾。而爸爸這時又“惡習”難改,在牛棚中還利用寫交代材料的廢紙,寫出了京劇劇本《南方雲水》。明知身陷囹圄,難見天日,可就是要“頑固”到底。
再“解放”之後,爸爸可就“猖狂”起來了。張志新的事跡被揭露出來,他夜不能寐,日不能安,毅然將多年前就寫好的“敦煌”重新壓人箱底,又放下頭腦中已構思成熟的“侯寶林”,一頭奔赴瀋陽,全力以赴去寫這一偉大的共產黨員。電影劇本《悲歌》很快問世了。早有人預言他的這個劇本不會被搬上銀幕,可爸爸始終不改他對這一女英雄的崇敬之心。又十年了,爸爸至今還是那樣的“頑固”……
爸爸酷愛藝術這片土地,孜孜不倦地耕耘著,收穫著。這幾年,他在寫作上將其雜學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發揮起吃學上“兼宗中西”的主張,“土”“洋”結合,左右開弓了。用英語演出我國的傳統戲,那只是個開端。接著,爸爸又把尤金·奧尼爾的名作《安娜·克里斯蒂》改編成發生在中國的故事,還借了我的名字就叫《安娣》,此劇已刷美國導演來中國排練上演了。前年爸爸去美國講學一年,臨行前他又將《趙氏孤兒》和《牡丹亭》改編成話劇,帶到美國,讓他的洋學生們來排演。回國後,這兩個戲也都被陸續搬上了中國舞台……
爸爸愛寫戲,演戲,更愛看戲。他幾乎欣賞一切形式的表演藝術,百戲都看,“並重南北”嘛。
爸爸看戲的主要交通工具,曾經是一輛侯寶林相聲中所說的那種“哪兒都響,惟獨鈴兒不響”的破腳踏車,騎著它,爸爸幾乎跑遍了四城。自從他上了年紀,破車已換成一輛新女車,但很快也騎舊了。
爸爸騎車去看戲,散戲之後,還常要登台與演員們握手、拍照。一切結束,各位首長、名家,都鑽進小汽車打道回府。而爸爸還蹬著他的“永久”,行進在大馬路上。要是會見的時間長了些,爸爸出了劇場門,竟會連車子也找不到的。看車的老大媽,以為是無人認領的車,早給收起來了。有的劇團負責人好心地問他:“您的司機在哪裡?給他留了票。”爸爸眨眨眼睛:“司機?我兼了。”
看完戲還得騎車去開座談會,接著就是寫文章。當然,這時爸爸早已忘了騎車之辛苦,寫到得意之時,好像這台戲就是他寫的,他演的……可他哪還有時間寫自己的劇本啊?我們心疼老爺子,曾在一起商量,是否能為他“請命”?或者為他置輛汽車?可是……得了,得了,別做夢了。還是實惠點,給他買點他愛吃的天福醬肉、冬筍、豌豆苗吧,他就會眉開眼笑……
目錄:
賣藝黃家 許國榮
贈黃家兄妹季羨林
贈黃家兄妹楊憲益
贈黃家兄妹邵燕樣
與弟弟妹妹同演戲黃宗江
我“難得糊塗”的老伴黃宗江
吃品、藝品、人品——談談爸爸黃宗江丹梯
我的好人阮若珊
戲迷外傳黃宗洛
附:藝海弄潮記許國榮
戊戌變法時期的“三貧”黃宗淮
就缺我二哥宗淮黃宗英
故我依然黃宗英
小迷糊大不了了黃宗英
快樂的阿丹黃宗英
但願長睡不願醒黃宗英
山一程水一程黃宗英
該死不死黃宗英
附:呆大有呆福馮亦代
小妹是我姐黃宗洛
焦菊隱先生教我演戲黃宗洛
掃邊老生的苦與樂黃宗洛
十八敗黃宗洛
文丐釋黃宗漢
附:黃家老四初小玲
小毛軼事黃宗洛
代跋老黃家之光黃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