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方教授詩》是明代詩人蜀獻王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賜方教授詩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蜀獻王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教授,伊昔,東閣,相看,文章,
作品原文
伊昔開東閣,相看眼獨青。文章奏金石,衿佩睹儀刑。
應世游三輔,焉能困一經。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作品注釋
教授
(1).學官名。 宋 代除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外,各路的州、縣學均置教授,掌管學校課試等事,位居提督學事司之下。 元 代諸路散府及中州學校和 明 清 的府學亦置教授。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撫字長民·教授》:“ 宋 朝 神宗 元豐 中,興太學三舍,以經術養天下之才,又於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導諸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仲子教授》:“至壬子癸丑,果連捷,中會榜第四,後補 寧國府 教授。”
(2).對私塾先生的尊稱。《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吳教授 看那入來的人,不是別人,卻是十年前搬去的鄰舍 王婆 。”《水滸傳》第十四回:“ 雷橫 便道:‘教授不知,這廝夜來赤條條地睡在靈官廟裡,被我們拿了這廝。’”
(3).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為 魏文侯 師。”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蔣琛》:“ 霅 人 蔣琛 ,精熟二經,常教授於鄉里。” 巴金 《關於〈長生塔〉》:“他教授中文,也需要找人幫忙。”
(4).高等學校教師學銜或職務名稱之一。 老舍 《犧牲》:“我是哈佛的博士,我是大學的教授。” 冰心 《我的學生》:“又在兩月以後,我在一個大學裡,單身教授的宿舍窗前,拆開了 P 的一封信。”
伊昔
從前。《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伊昔有皇,肇濟黎蒸。” 李善 註:“《爾雅》曰:‘伊,惟也。’ 郭璞 曰:‘發語辭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 唐 劉希夷 《相和歌辭·白頭吟》:“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東閣
(1).東廂的居室或樓房。古樂府《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床。”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閒扉。”
(2).古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隱 《九日》詩:“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一本作“ 閤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今日個東閣玳瑁筵,煞強如西廂和月等。” 清 龔自珍 《乙酉臘見紅梅一枝思親而作時客崑山》詩:“南天初返棹,東閣正留賓。”按,此義本作“東閤”,後世閤、閣形近音同混用。參見“ 東閤 ”。
(3). 明 清 兩代大學士殿閣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參閱《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4).閣名。指 東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慶縣 東。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 東閣 官梅動詩興,還如 何遜 在 揚州 。” 仇兆鰲 註:“ 東閣 ,指 東亭 。”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東閤:東向的小門。《漢書·公孫弘傳》:“ 弘 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 王先謙 補註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門,不以賢者為吏屬,別開門延之。”《後漢書·周黃徐等傳序》:“ 東平王 蒼 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後因以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閤賢。”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閤,為邦屬故園。”
相看
(1).互相注視;共同觀看。 南朝 梁簡文帝 《對燭賦》:“回照金屏里,脈脈兩相看。” 唐 杜甫 《又呈竇使君》詩:“相看萬里外,同是一浮萍。” 宋 楊萬里 《記羅楊二子游南嶺石人峰》詩:“二子相看面無色,疾趨山後空王宅。”
(2).探望。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張亢》:“又進士 黃通 來 涇州 相看,與錢五十貫文。”
(3).對待;看待。 宋 沉俶 《諧史》:“今亦自知無脫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 寶叔塔 上某層某處,可往取之。”《再生緣》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兒女,萬勿相看當上賓。”
(1).端詳;觀察。 王統照 《攪天風雪夢牢騷》:“﹝ 陳醫生 ﹞望望 景武 ,又歪向左邊,仿佛在相看他的面貌。”
(2).提親後家長或本人到對方家相親。《紅樓夢》第三一回:“前日有人家來相看,眼見有婆婆家了,還是那么著。” 老舍 《龍鬚溝》第三幕:“不教我相看相看他,你不用想上轎子!”
文章
(1).錯雜的色彩或花紋。《墨子·非樂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非以刻鏤華文章之色以為不美也。”《後漢書·張衡傳》:“文章煥以粲爛兮,美紛紜以從風。” 宋 梅堯臣 《賦孔雀送魏生》詩:“一身粲爛文章多,引聲笙竽奈遠何。” 清 納蘭性德 《五色蝴蝶賦》:“矧彩翼之有斐兮,備文章之自然。” 徐遲 《精神分析》:“可是這匹畜生的身上,金輿錯衡,黼黻文章。”
(2).禮樂制度。《禮記·大傳》:“考文章,改正朔。” 鄭玄 註:“文章,禮法也。” 孫希旦 集解:“文章,謂禮樂制度。”《論語·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註:“文章,禮樂法度也。” 唐 韓愈 《讀〈禮儀〉》:“於是 孔子 曰‘吾從 周 ’,謂其文章之盛也。” 嚴復 《原強》:“其法令文章之事,歷變而愈繁。”
(3).指車服旌旗等。古代於其上加彩飾以區別尊卑貴賤。《左傳·隱公五年》:“昭文章,明貴賤。” 杜預 註:“車服旌旗。”《孔子家語·問禮》:“既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別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漢 崔瑗 《草書勢》:“書契之興,始自 頡皇 ,寫彼鳥跡,以定文章。”《後漢書·董卓傳》:“又錢無輪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辭或獨立成篇的文字。《史記·儒林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後漢書·延篤傳》:“能著文章,有名京師。” 唐 杜甫 《偶題》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張元乾 《隴頭泉》詞:“視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稱尊。” 郭沫若 《蒲劍集·革命詩人屈原》:“人類最初,只有言語,沒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發明,才開始用文字紀錄言語,便成為所謂文章。”
(6).特指文學作品。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則確然以文章之事,當具辭義,且有華飾,如文繡矣……然後來不用,但書文章,今通稱文學。”
金石
(1).金和美石之屬。《大戴禮記·勸學》:“故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馬,百姓藏布帛。”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堅固、剛強,心志的堅定、忠貞。《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後漢書·獨行傳序》:“或志剛金石,而剋扞於強御。” 宋楊萬里《程泰之尚書龍學輓詞》:“相逢便金石,一別幾春秋。” 清梁章鉅《退庵筆記·攝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則必鹹保金石,而壽比南山矣。”
(3).指古代鐫刻文字、頌功紀事的鐘鼎碑碣之屬。《墨子·兼愛下》:“以其所書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 孫詒讓 間詁:“《呂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績銘乎金石,著於槃盂。’ 高 注云:‘金,鐘鼎也;石,豐碑也。’” 唐 韓愈《平淮西碑》:“既還奏,羣臣請紀聖功,被之金石。” 清戴名世《〈傅天集〉序》:“揚厲無前之偉績,可以勒之金石,垂於無窮。”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五篇:“ 始皇 始東巡郡縣,羣臣乃相與誦其功德,刻於金石,以垂後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漢 陸賈《新語·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終傳不絕之世,豈不難哉!” 三國 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
(5).指鐘磬一類樂器。《國語·楚語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為樂。” 韋昭 註:“金,鐘也;石,磬也。” 南朝 梁江淹《別賦》:“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唐司空圖《連珠》:“金石之懸已扣,孰謂識微;風雲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詩至於動天地……正謂播諸樂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鐘磬發出的樂聲。 唐張喬《宴邊將》詩:“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6).指鐘磬發出的樂聲。 唐張喬《宴邊將》詩:“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