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圖信息
地址:金華市磐安縣
地址:金華市磐安縣
賜敕村是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窈川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共有6個生產隊,211戶519個人口,全村山多地少,地理環境較差,民眾經濟收入以勞務輸出、茶葉、中藥材、來料加工為主,2013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7331元。這幾年來,村二...
敕賜沛恩寺建於白洋淀文化苑內,是清朝康熙年間在白洋淀郭里口建起的皇家禪寺,寺名是康熙帝御敕。整個寺院建築灰瓦鋪就,雕樑畫棟,結構嚴謹。佛像塑造莊嚴,神態各異,布局合理。歷史背景 康熙先後四十次來白洋淀,其中水圍就有二十九次。並在白洋淀郭里口村、圈頭村、端村、趙北口修建了四處行宮,直到他生命終結...
24歲中進士第三十一名,永樂壬辰十年(1412)五月,賜敕一道選任廣東道監察御史。洪熙丙午(1426)元年四月敕贈河南道監察御史,正統丁巳二年(1437)晉升中憲大夫、三省監察御史。還有道教聖地廣應堂位於清溪河畔也是一個休閒散步的好地方。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愛衛辦擬命名為福建省衛生村。
後由朝廷賜敕額、書籍,並委派教官、調撥田畝和經費等,逐步變為半民半官性質的地方教育組織。當時,最為盛名的四大書院為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與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京郊延慶地區的書院,相對來說起步較晚,歷史也較短,曾經興辦的冠山書院和縉山書院均發軔於清代中期,...
《賜青州敕》是五代後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賜青州敕 敕青州在城及諸縣鎮鄉村人戶等,朕臨御已來,安民是切,務除疾苦,俾遂蘇舒。據知州閤門使張凝近奏陳八事於人不便,積久相承,宜降指揮,並從改正。其一,屬州營田後槽兩務所管課利斛斗錢物人戶牛具屯官等,宜並割屬...
三世近公安石長子字士進號如輕行谷四十一守居莆田黃石金墩官至廣東新州府教授宋嘉定元年戊辰二月十一日生元至元三十年癸已十二月十四日卒以聖恩蔭長孫鳳公入太學承襲府學教授旋授蒙古學教授敕贈徵仕郎配進士建康推官吳穎長女封孺人葬今裏鄉陽門山子五松公權公檟公枊公梨公 遠公初名恭安石次子字士從號如軒晚號...
截至2020年6月,窈川鄉轄7個行政村:依山下村、川一村、川二村、賜敕村、嶺溪村、玉長坑村、新錦村,鄉人民政府駐窈川一村川一路177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窈川鄉地處磐安縣中部,東連尚湖鎮、方前鎮,南接安文鎮,西、西北靠雙溪鄉,北界九和鄉,距磐安縣城20千米,區域總面積42.72平方千米。自然資源 20...
尚路研村是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尚湖鎮下轄村,位於尚湖鎮西南部,距鎮駐地西南方7公里,東與湖口、嶺乾村接壤,南西毗鄰窈川鄉玉長坑村和賜敕村,北靠同田村,該村四面環山,村落高差較大。3個自然村數,4個村民小組,145個鄉村戶數,鄉村人口為380,人均收入為4096元,耕地面積為178.50畝,山林面積為2001畝.屬亞...
明萬曆三十九年,敕賜寺名為“護國明遠慈門寺”,並賜烏斯藏大士一尊,經二十部,為此寺內特地建造觀音閣和藏經閣,以珍藏這二件御賜的鎮寺之寶。明崇幀元年(1628年)殿左建一座鐘樓,樓高六丈二尺(20米),鐘重二千五百斤。幾經戰亂,慈門寺逐漸衰落,民國期間,寺被改為醫院,四十年代末僅存大殿、鐘樓...
埕頭村主要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教育場所:宋·敕賜靈慈宮,系湄洲祖廟第五座分靈宮,興化灣媽祖海洋文化傳播遺址中心之一,橋東“四大雅號”之首(埕頭大宮、竹莊大厝、前葉大墓、沖沁大祠),其中下馬碑待找或重立(村輝煌史物證)。宋·鋪石路碑待重立(公益和橋東史物證)。埕頭兩境兩社:瀛洲境安寧社...
明《高陵縣誌·祠廟志》載:“其時村側有隆昌寺,宋太宗敕賜(寺)名額,且有塔突兀”隆昌寺地勢高仰,林木簇擁,霜月浮空,瑞煙繚繞。故“隆昌月夜”為高陵四大景觀之一。宋、元、明、清歷代詩人多有吟詠。1983年在隆昌寺舊址出土石棺一副,銘文:“平陽府霍山塔下釋迦如來真身舍利,晉:大金明昌陸年歲次乙卯拾...
敕封聖旨 【授魁躔凌雲堂慈濟宮正神葉森尊王誥】朕擇大臣專執政,社稷賴以保守。宏賜神祇冀裨民,黎元得以奠安。嘉耇成仁而遂其志,旌揚賢靈而贈祀典。具官葉森,雖藏閭閻,素履修治,蛻化益顯,德音懋著。一方道仙,蒿目時艱期報國。千秋正氣,關懷世務在安民。邊陲祝釐,神靈丕震。有扶危濟困之德、捍賊御...
1884年中法戰爭,左宗棠任命貝錦泉為定海總兵,防守鎮海前沿陣地定海。他日夜修築防禦工事,駐兵3000多名。長年戎馬倥傯,貝錦泉疲憊了,病逝於家中,清廷賜敕為“建威將軍”。貝珊泉是貝錦泉的兄弟,他由兄長招募入軍,後成為“超武”兵艦管帶。鎮海口戰役勝利後,貝珊泉也因為立功被擢升為水師總兵、候補副將,...
晏殊故宅,掛在中堂的鍍金匾,極艷麗,題著“袞繡堂”三字。這是一塊宋匾,是仁宗“敕賜”的。晏氏家廟 晏殊故宅,在進賢縣文港鎮的鄉下——沙河村。五代十國,世局變亂,從山東來江西做官的晏墉,任滿,不能身返故土,在宜豐落了籍。晏墉是晏殊的高祖。到了晏殊的曾祖晏延昌這一輩,因夢擇居,又把...
明遼東巡撫李松與寧遠伯李成梁見葉赫勢大,決心除去“二努”,於是在萬曆十二年(1584),兩人設計,一方面派人招來揚吉努兄弟,謊稱“賜敕賞齎”,另一方面李成梁親率重兵,埋伏於中固城,病又在葉赫貢市鎮北關設伏。李松坐鎮鎮北關,並戒中軍說:“虜入圈,聽撫,則張幟,按甲勿動。不,則鳴炮,皆鼓行而前...
晚 夜 感南陽墓 相思樹 九日 敕賜長 壽酒 玉台體四首 王 涯 太平詞二首 遊春曲二首 送春詞 隴上行 塞上曲二首 從軍二首 閨人寄遠二首 宮中 樂四首 遠別離二首 長相思二首 思君恩二 首 王昭君二首 朱慶餘 送蕭校書 宿道士觀 送陳� 重陽宴百花亭 楊 凌 送客往睦州 送客之蜀 剡溪看花 江中風...
夢宗(忠)公系峽州六路宣撫使、加為四川宣撫都總管向天福之子,於元朝統一後,即延佑五年(1318年)戊午,元主賜給文武大小群臣,以衛天下關隘江海,重任其責,不得游數,元泰定帝特予夢宗祖為靖安侯,授討巡江宣撫使,賜給敕印,防守衝要。夢宗公生子二: 即肇榮(即斯安)、肇華(紹榮即斯重).肇...
前後奏永奠堡、丁字泊、馬蘭峪、養善木、紅土城、寬奠、廣寧右屯、錦、義、大寧堡諸捷,累賜敕獎勵,就加兵部尚書。以修築黃花鎮、古北口邊牆,加太子少保,再廕子至錦衣世千戶。召入掌部務,疏陳軍政四事。尋錄防邊功,加太子太保。十年六月,居正歿,吏部尚書王國光劾罷,夢龍代其位。逾月,御史江東之劾...
乃密謀之鷹司家臣小林良典、近衛家婢村岡等,相結周旋京師。既而幕嗣定,事不果成。更相議,密有所奏請。於是敕書下。日下部伊三次、鵜飼幸及,奉以東下,致之水戶。【賜敕始末、近事紀略。天皇次內旨於齊昭。】彗星見西北。天下暴痢,潮瀉夕死,諸藥無驗。彗星滅,而痢亦息。幕府以田安慶賴,為後見...
承安丁已(1197年)牒敕賜額曰“玉虛觀”。翌年,王玉陽為章宗皇帝講完道學,攜御賜金帛及道經一藏回到這裡,約集善眾門人“獻木”、“獻谷”、“剪荊芟草”、“夷峻堙谷”,擴建殿宇樓閣、亭台橋榭。金至寧元年(1213年)又牒賜“玉真觀”,即“萬壽宮”。至此時,王玉陽在此地開創了全真教嵛山派,...
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澤,屢次奉報朝廷,敕賜“昭應廣慧善利慈濟大師”封號。另根據台灣三峽祖師廟說明,清水祖師是北宋京都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曾追隨宋丞相文天祥義舉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轉戰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師生前隱居於福建清水岩,仙逝後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國家,敕封為“護國公”...
23.玉泉村雙龍古硯 24.藥王廟中石香爐 25.縣東村金蟾石刻 26.九龍山雕龍石柱 27.上沈村節孝牌坊 28.畢浦同人橋古蹟 29.城隍廟抱珠獅雕 30.五雲山狀元雙碑 31.鳳凰山廟碑刻石 32.分水招待所碑群 33.東溪村錢祠石礎 34.百歲坊鳳凰石刻 35.桐廬岩橋村石刻 第三章 湮碑追記 第一節 敕賜碑 1...
康熙四十六年,聖祖仁皇帝南巡時,敕賜“谷林寺”御書匾額,清泉寺由此更名為谷林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寺宇年久毀損,經報省宗教事務處批准,舊寺全部拆除。二十世紀末,谷林寺所在的村及周邊民眾,遵照有關宗教政策,將古寺恢復。現有佛殿三進,前進為韋馱殿,中進供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後進為大雄寶殿,長...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
明太祖朱元璋不忘舊願,敕賜“白雲禪寺”,京陵官賈紛相朝覲,史志中錄“明皇敕封高峰白雲禪寺乃寧郡東南第一古剎也。”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清雍正年間,禪寺大殿棟折梁塌,住持三保大師攜眾信士重修並加蓋鐵瓦,以圖永久。寺院殿宇遂恢弘,氣象得以更新。從此“鐵瓦寺”名聲遠播,香火日盛。佛事之時香客雲集近...
使者無以對,乃敕占城王,令盡還所掠人物。已,占城移咨禮部言:“本國前歲遣使往須文達那,亦為暹羅賊人掠去,必暹羅先還所掠,本國不敢不還。”三年,暹羅貢使又至,賜敕曉以此意,令亟還占城人物。十一年,王思利波羅麻那惹智剌遣使入貢。景泰四年,命給事中劉洙、行人劉泰祭其故王波羅摩剌札的賴...
該寺占地20餘畝,敕賜僧田300餘畝,有僧眾70餘人。近寺居民大多為寺內佃戶,足見當時香火之盛。(二)、與少林寺一脈相承 源遠流長 歷漢末、三國、兩晉至南北朝梁武帝時,有西域高僧達摩祖師千里跋涉來到中國,梁武帝崇佛,為達摩在南京修了一所同泰寺作為其寓所。3年後,祖師見南梁腐敗將衰,乃棄梁奔魏,...
南吉祥寺,位於禮義鎮平川村,建築宏大,結構完整,形制壯觀。該寺創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原位於平川村南面的宋家川,至宋天聖年間遷移至平川村重建。南吉祥寺原名吉祥院,據寺廟中保存至二十世紀的《吉祥院碑文並序》碑記載,該寺原在平川南面的宋家村,993年(宋淳化三年)敕賜院額,1030年(宋天聖八年)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