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房玄齡》是唐代政治家、文學家李世民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意在稱讚、勉勵房玄齡為國求賢。首句從反面落墨,說明房玄齡與太液池距離甚遠,無暇遊樂。次句從正面著筆,點明西園裡“上才”房玄齡。三、四兩句,盛讚房玄齡“夙興夜寐”、“勤勞王事”。全詩四句,寫得興會淋漓,亦充滿意境美,值得玩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賜房玄齡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李世民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賜房玄齡1
太液仙舟迥2,西園隱上才3。
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房玄齡:房玄齡(579—648),齊州臨淄(今屬山東)人。與魏徵、杜如晦等同為唐太宗重要助手。任宰相十五年,求賢若渴,量才任用,史稱賢相。
2.“太液”句:漢、唐京城都有太液池,像蓬萊仙境,故稱池中“舟”為“仙舟”。迥(jiong):遠。
3.西園:指西苑。房玄齡貞觀初任中書令,中書省靠近西苑。引:《全唐詩》作“隱”,與下兩句不貫,據《萬首唐人絕句》改。
4.雞鳴:《史記·孟嘗君傳》載,函谷關雞鳴開關放行。
白話譯文
像蓬萊仙境一樣的太液池相距很遠,在西苑的房玄齡是上才啊。
雄雞初唱天還未亮,關門就早已為他們打開,賢良的房玄齡正在西苑忙於援引他們。
創作背景
李世民為秦王時,房玄齡即以文學侍從,參與機要,運籌帷幄。貞觀以後,久居宰輔,助成“貞觀”之治,時人比之伊尹、呂望、蕭何、曹參。李世民與之親密無間,倚之為左右手。不怎么作詩讚揚臣子的唐太宗,在此期間,三次寫詩稱讚房玄齡,有《威鳳賦》《賜房玄齡》和《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作《賜房玄齡》是為嘉勉房玄齡之為國求賢。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贈贊房玄齡的詩,雖難說有什麼深遠意蘊,但卻可以看出李世民與房玄齡之間相知之切。
詩的首句,是回憶過去游處之樂。太液池是大明宮裡的一個湖,中有蓬萊山,象徵著海外仙山。當年秦王李世民延攬房玄齡等人為“十八學士”,興文學館,當時人稱為“登瀛洲”(《唐會要》四十六)瀛洲、蓬萊,各為“三神山”之一,可以互舉,意思相同。次句“西園隱上才”,房玄齡是“聞人有善,若己有之”(《舊唐書·本傳》),“引拔士類,常如不及”(《唐會要》五十七)的人。這一點,李世民非常了解,詩句充滿了感激之情。
後兩句“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關開得早,這位行人也那樣早就從關門通過,這不是一般泛指,詩是贈房的,含意是贊房“夙興夜寐”,“勤勞王事”。表面看,幾句詩,互不相干,但一和李、房的關係聯起來,卻很值得玩味。
名家點評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員毋永利《古詩觀止》:此詩的主旨,意在嘉勉房玄齡為國求賢。雖然房玄齡與“太液仙舟”距離甚遠,無暇遊樂,但他卻忙於援“引上才。天未破曉,不遠千里而來的賢士豪傑已經驅車而來,而我們的關門也早已為他們打開。四句詩,寫得興會淋漓,其求賢望治之意,溢於言表。
作者介紹
李世民(599一649),即唐太宗。李淵次子,隴西成紀人,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其人虛懷若谷、克己為國。非常善於任賢納諫。打破了帝王旨出不改的成法,其內閣機構已具有現代議會的雛形。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發展科舉制度,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其開明的文化政策和自己提倡並從事詩歌創作,對唐詩的繁榮有積極影響。《全唐詩》存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