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角蟾

賓川角蟾

賓川角蟾,角蟾科角蟾屬物種,生活于海拔1900~2800m的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賓川角蟾
  • 拉丁學名:Megophrys binchuanensisYe, C.-y., and L. Fei .,1995.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亞目:變凹型亞目
  • :角蟾科
  • 亞科:角蟾亞科
  • :角蟾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範圍,物種辨識,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32~36mm,雌蟾體長40~43mm。頭長寬幾乎相等;吻部呈盾形,顯著突出於下唇,吻棱很明顯,頰部垂直;鼓膜縱橢圓形,有耳柱骨;上頜有齒,無犁骨棱和犁骨齒。體背麵皮膚光滑,背中部和背側有膚棱,但不明顯,體側和體後端有圓疣;上眼瞼無角狀疣;體腹麵皮膚光滑,腋腺小位於胸側,股後腺明顯。前肢較細;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中部,左右跟部相遇,脛長小於體長之半;趾側緣膜寬。背面為黑灰色或栗棕色,眼間三角形灰色斑隱約可見股部和脛部為棕紅色;咽、胸部棕色,四肢腹面淺棕色或密布褐色斑。雄蟾第一、二指具棕色細婚刺,有單咽下內聲囊,無雄性線。第39期的蝌蚪全長38mm,頭體長13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98%,尾末端鈍圓或圓;口部呈漏斗狀;體尾淺褐色,尾鰭色略淺,尾部略顯斑紋;第40~42期的變態期蝌蚪,趾側具緣膜,其他特徵與成體相近。

生境繁殖

該蟾生活于海拔1900~2800m的山區。成蟾多見於植被茂密,溪邊倒木、雜草較多的流溪兩旁。5月下旬雄蟾發出鳴叫聲,在野外未見到雌蟾和卵群。6月下旬發現一隻雌蟾,腹內輸卵管粗大,卵巢內卵粒直徑1.2mm左右,乳白色,卵未成熟。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減少。受脅等級:費梁等(2010)建議列為易危VU。

分布範圍

雲南(麗江、賓川)。

物種辨識

本種以趾側緣膜寬,鼓膜縱橢圓形區別於小角蟾Megophrysminor;其上眼瞼無角狀疣,蝌蚪尾末端鈍圓則不同於短肢角蟾Megophrysbrachykolo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