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實施意見

《資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實施意見》是資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07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意見》(川府發〔2007〕10號)精神,進一步加強節水工作,推動水資源最佳化配置,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節水型社會而發布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實施意見
  • 時間:2007
  • 目的:加強節水工作
  • 地區:四川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資府辦發〔2007〕3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意見》(川府發〔2007〕10號)精神,進一步加強節水工作,推動水資源最佳化配置,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現就建設節水型社會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檔案內容

充分認識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戰略舉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賦予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它對於最佳化配置水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減少取用水過程中水的損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抵制用水量的過快增長,實現水資源、水環境與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對此務必引起高度重視,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落實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各項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任務
控制用水總量
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水量控制在13億m3,沱涪兩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控制在15%範圍內,全市主要污染物總控制目標為化學需氧量21200噸,氨氮1900噸。
提高用水效率
1.農業節水:重點對大、中型水庫灌區以及萬畝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到2010年農業渠系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5,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45以上,綜合畝均毛灌溉用水量較現狀年減少30立方米左右。
2.工業節水: 2010年全市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60%,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00 m3以下。
3.生活節水: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築用水,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95%,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力爭達到20%以下。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定額不超過180L/d·人。
改善生態環境
到2010年全市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11萬噸,污水處理率爭取達到70%以上。工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河道水質要有明顯改善,2010年河道水質優於地表水III類水域水質標準,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指標達標率為100%。各水功能區水質指標達標率為100%。
推進水利科技現代化建設
2015年建成覆蓋全市的水質自動測報系統、骨幹工程的自動配水信息系統、水土保持監測網以及節水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實現水資源實時監控、最佳化調度和數位化管理。供水保障達標率達到95%,辦公自動化率達到70%,全市大中型灌區實現自動化監測的輸水系統的比重為90%;全市大中型灌區支渠以上的分水口安裝計量設施達到80%;供、用、排水自動化計量監測管理系統覆蓋率達到80%。
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措施
改革水管理體制
調整現有水資源管理體制,明確相關部門的事權劃分,加強體制保障,實行區域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
成立節水機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水資源節約責任制,把節約用水工作納入政府工作重點,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加強宣傳,提高參與意識
節水型社會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提高全民節水技能與常識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部門要利用各種媒體和採取各種宣傳手段,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的、意義及相關節水知識,使全社會都了解、支持和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調動廣大幹部和民眾的積極性,把建設節水型社會變成廣大幹部民眾共同的自覺行動,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共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健全管理制度與保障體系
1.編制中、長期水資源綜合規劃
在摸清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統籌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把節水和水生態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考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為水資源的有效保護、科學管理、合理開發和最佳化配置提供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定性定量的決策依據。
2.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研究制定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指標。根據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提出全市及各縣(市、區)、各行業和各部門、各企業和各灌區的用水總量,依據國家有關節水政策和技術標準,借鑑國內外同類產品用水水平,制定主要農作物、主要工業產品用水定額以及生活用水定額。
3.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政策體系
按照《水法》有關規定和建立節水防污管理制度的要求,認真執行現有的涉水政策、法規,制定出台關於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的地方規範性檔案。同時,完善水政監察機制,強化執法手段,為管理制度的建設提供政策支撐和法律保障。
4.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全面推進水價改革,合理確定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和城市用水價格,運用市場機制適度調整農業水價,利用價格槓桿促進節約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非居民生活用水根據用水定額和用水計畫,實行定額用水平價、超定額超計畫用水累進加價收費制度。
5.制定相關經濟政策,促進節約用水
節水型社會建設要與節水型城市、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社區建設相結合,積極探索調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建設的新機制。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節水工程建設和節水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給予資金傾斜。利用徵收的部分水資源費、超計畫、超定額加價水費和排污費,建立節水基金,用於節水工作。通過稅收優惠及其他優惠措施,鼓勵和支持節水技術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
1.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節水和生態農業
調整農業種植業結構,減少高耗水作物的種植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節水灌溉和生物防治技術,使用高效、無污染的綠色肥料,推廣生物農藥,控制農藥、化肥、地膜等污染,逐步削減化肥用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2.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
限制高耗水特別是有污染的高耗水工業企業的發展,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充分發揮水土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的優勢,實現資源的保護性綜合利用。大力發展高新產業、節水型工業、節水型服務業,壓縮高耗水產業。在安岳和樂至等缺水地區,從嚴控制新上高耗水產業。
3.大力推進清潔生產
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實現重點工業企業工業廢水全面達標排放。在實現從末端治理為主逐步轉向源頭治理為主的同時,要把推行清潔生產同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和加強企業管理結合起來,在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原材料使用和能源利用、污染物處理等各方面實現清潔生產,實現從治污到防污的轉變。
體制與科技創新
1.加快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2〕45號)、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03〕36號)及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資陽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資府辦發〔2004〕58號)精神,結合資陽實際,2007年要全面完成水管單位體制改革任務,爭取在2010年初步建立起符合資陽市實際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分類管理,對不同水管單位,規範財政補助範圍和方式,制定不同的財政補助政策;積極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精簡管理機構,降低運行成本;進行人事、分配等相關制度的改革,建立有效的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對小型水利工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採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使用制等多種模式,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工程運行效率和效益。
2.以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
大力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促進水利和水資源管理現代化。利用計算機網路、信息化和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建立起現代化的水資源實時監控系統、最佳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統和專家決策支持系統,對水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和科學調度,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科技在水資源管理中的貢獻率。
3.推廣各種先進實用的節水治污、節能降耗技術
加快節水技術和節水設備、器具及污水處理設備的推廣與運用。推廣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工業廢水、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推廣節水器具,發展“節水型住宅”。對新建和改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築,都不得繼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凡達不到節水標準的,可不予供水。推廣先進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全市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比重從7%提高到20%。實施農作物節水、高產、低耗栽培技術,推廣水稻節水栽培技術(如旱育秧、半旱式栽培)、旱地覆蓋栽培技術。
工程建設
1.逐步安裝取水計量監控設施
加強監控和計量硬體設施建設,為實現供水、用水、排水一體化管理提供支撐。推行計量用水試點工作,逐步全面推廣,計畫到2010年在各縣(市、區)安裝取水計量監控設施4套。
2.實施節水改造工程
因地制宜採用不同工程技術措施對已建成的支斗農渠進行全斷面渠道防滲襯砌,減少末級渠系輸水損失,全面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使灌區末級渠系防滲率由目前的43.7%達到90%;渠系配套率由目前的62.4%達到81.8%。將灌區灌溉水利用率由原0.36提高到0.61。改善灌溉面積69.93萬畝,新增灌溉面積63.6萬畝。渠道防滲處理規劃到設計水平年共新建整治渠道2295條,長6710km。狠抓節水增效項目示範區建設。建立現代節水農業示範區和住宅生活節水示範區,開展建設節水示範企業和單位的活動。建設現代節水農業示範項目,推廣噴、微、管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和先進的農耕農藝措施。建設生活節水示範區,推廣使用節水龍頭、節水便器和淋浴器,對公共節水設施進行改造。實施水土保持工程。開展小流域、水庫庫區綜合治理,通過坡改梯,營造水保林、經果林,封禁管護、保土耕作,修建蓄水池、攔泥壩、排灌溝渠和沉沙函等措施,防治水的面源污染。在“十一五”時期全市治理水土流失400km2。
加強領導,完善保障機制
(一)加強對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領導
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項全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必須加強領導。要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成立由各級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負責,包括水利、發改、經濟、建設、城管、環保、農業、林業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共同參與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高效有序的工作機制,市級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相互溝通,密切協作,搞好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規劃與前期工作、制度建設、示範區建設、節水宣傳、農業節水、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以及水資源管理設施建設。實行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制度,項目建設要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的規程運作,強化管理與監督,全面推進項目業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契約管理制等。
(三)加強水利基礎工作和基礎研究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儘快完成水資源中長期綜合規劃編制,加快骨幹工程前期工作,開展水價、用水定額、排污定額和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等專題研究工作。市級有關部門要抓緊成立資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專家諮詢組,為資陽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提供技術指導,保證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取得高水平的預期成果。
資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七年七月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