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理論與編碼(第2版)(贈授課用電子教案)

資訊理論與編碼(第2版)(贈授課用電子教案)

《資訊理論與編碼(第2版)(贈授課用電子教案)》是2014年04月出電子工業出版社版的圖書,作者是傅祖芸、趙建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訊理論與編碼(第2版)(贈授課用電子教案)
  • 作者:傅祖芸、趙建中
  • ISBN:9787121226700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0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論述資訊理論與糾錯編碼的基本理論。共有9章,內容包括:信息的定義和度量,離散信源和連續信源的信息熵,信道和信道容量,平均失真度和信息率失真函式,三個香農資訊理論的基本定理: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和信道編碼定理,若干種常見實用的無失真信源壓縮編碼的方法,以及信道糾錯編碼的基本內容和分析方法。
本書深入淺出、概念清晰、系統性和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傅祖芸,自1968年至1979年在中國科技大學,1979年至1983年在中國科技大學,1983年至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三十年一直主要講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資訊理論與編碼》或《資訊理論基礎》。自1980年起就編寫《資訊理論與編碼》方面的教材,所編寫的《資訊理論基礎》於1986年和1989年兩次入選全國高等院校電子類第二輪、第三輪統編教材。1989年出版的《資訊理論基礎》於1992年1月榮獲第二屆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一等獎。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的概念
1.2 資訊理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
1.3 資訊理論發展簡史與信息科學
第2章 離散信源及其信息測度
2.1 信源的數學模型及分類
2.2 離散信源的信息熵
2.2.1 自信息
2.2.2 信息熵
2.3 信息熵的基本性質
2.4 信息熵的唯一性定理
2.5 離散無記憶的擴展信源
2.6.1 離散平穩信源的數學定義
2.6.2 離散二維平穩信源及其信息熵
2.6.3 離散平穩信源的極限熵
2.7.1 馬爾可夫信源和m階馬爾可夫信源的定義
2.7.2 m階馬爾可夫信源的信息熵
2.8 信源冗餘度與自然語言的熵
2.9 意義信息和加權熵
習題
第3章 離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數學模型及分類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1.3 單符號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2 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條件互信息
3.2.1 信道疑義度
3.2.2 平均互信息
3.2.3 平均條件互信息
3.3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3.4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計算方法
3.4.1 離散無噪信道的信道容量
3.4.2 對稱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4.3 準對稱信道的信道容量
3.4.4 一般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離散無記憶擴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6 獨立並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7 串聯信道的互信息和數據處理定理
3.8 信源與信道的匹配
習題
第4章 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
4.1 連續信源和波形信源的信息測度
4.1.1 連續信源的差熵
4.1.2 連續平穩信源和波形信源的差熵
4.1.3 兩種特殊連續信源的差熵
4.2 連續信源熵的性質及最大差熵定理
4.2.1 差熵的性質
4.2.2 具有最大差熵的連續信源
4.3 熵功率
4.4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息傳輸率
4.4.1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分類
4.4.2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息傳輸率
4.4.3 連續信道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4.5 高斯加性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
4.5.1 單符號高斯加性信道
4.5.2 限帶高斯白噪聲加性波形信道
習題
第5章 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5.1 編碼器
5.2 等長碼
5.3 漸近等分割性和ε典型序列
5.5 變長碼
5.5.1 唯一可譯變長碼與即時碼
5.5.2 即時碼的樹圖構造法
5.5.3 克拉夫特 (Kraft)不等式
5.5.4 唯一可譯變長碼的判斷法
5.6 變長信源編碼定理
習題
第6章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1 錯誤機率和解碼規則
6.2 錯誤機率與編碼方法
*6.3 聯合ε典型序列
6.4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5 聯合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習題
第7章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
7.1 失真度和平均失真度
7.1.1 失真度
7.1.2 平均失真度
7.2 信息率失真函式及其性質
7.2.1 信息率失真函式
7.2.2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性質
7.3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參量表述及其計算
7.4 二元信源和離散對稱信源的R(D) 函式
7.4.1 二元對稱信源的R(D)函式
7.4.2 離散對稱信源的R(D)函式
7.5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
7.5.1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
7.5.2 高斯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
7.6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定理
7.7 聯合有失真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7.8 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的實用意義
習題
第8章 無失真的信源編碼
8.1 霍夫曼(Huffman)碼
8.1.1 二元霍夫曼碼
8.1.2 r元霍夫曼碼
8.1.3 霍夫曼碼的最佳性
8.2 費諾(Fano)碼
8.3 香農—費諾—埃利斯碼
8.4 遊程編碼和MH編碼
8.4.1 遊程編碼
8.4.2 MH編碼
8.5 算術編碼
8.6 字典碼
8.6.1 LZ-77編碼算法
8.6.2 LZ-78編碼算法
8.6.3 LZW編碼算法
8.6.4 KY(KiefferYang)編碼算法
8.6.5 LZ複雜度和LZ碼性能分析
習題
第9章 信道的糾錯編碼
9.1 差錯控制的基本形式
9.2 糾錯碼分類與基本概念
9.2.1 糾錯碼的分類
9.2.2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及其糾錯能力
9.3 線性分組碼的數學基礎
9.3.1 群論基礎
9.3.2 環與域
9.3.3 多項式理論
9.3.4 有限域的性質和代數結構
9.3.5 有限域上的線性代數
9.4 線性分組碼
9.4.1 生成矩陣與一致校驗矩陣
9.4.2 伴隨式及標準陣列解碼
9.4.3 縮短碼、擴展碼和增刪碼
9.4.4 漢明碼
9.5 循環碼
9.5.1 循環碼結構及其描述
*9.5.2 由生成多項式的根定義循環碼
9.5.3 循環碼的解碼
9.6 BCH碼
9.6.1 BCH碼的結構及其描述
*9.6.2 RS碼和Goppa碼
9.7 卷積碼
9.7.1 卷積碼的解析表示
9.7.2 卷積碼的圖表示
9.8 分組碼性能分析
習題
附錄A 凸函式和詹森不等式
附錄B 隨機過程
B.1 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
附錄C 熵函式的函式表
附錄D LDPC碼簡介
D.1 LDPC碼的基本概念
D.2 LDPC碼編碼算法
D.3 LDPC碼解碼方法
D.4 校驗矩陣的構造方法
D.5 LDPC碼的套用與展望
參考書目及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