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隨著資源約束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逐步顯現和我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迫切性不斷提高,資源經濟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這一研究領域將成為一個熱點;與此同時,受數據和理論工具約束,該研究又是一個難點。本文嘗試以規範的理論分析、實證分析和政策分析結合的方法,從經濟成長方式分析、資源投入效應估算、資源使用效率與長期經濟成長關係、資源政策等角度進行探討,由巨觀和微觀視角得出的理論和實證分析結論,為我國的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之路提出符合國情的建議。 首先,我們通過文獻的梳理和綜述,指出西方主流經濟成長理論在解釋實際經濟成長方面有其局限性;而國內對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研究雖多,但大都停留在概念的定性分析上,缺乏實證分析,其直接從定性分析上給出政策建議,也難以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其次,我們通過理論分析探討了我國經濟成長方式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得到了我國經濟成長方式的基本模型,並利用我國各省區1952—1998年的面板數據,建立面板數據的經濟成長方式模型對此進行驗證。所得模型結論是,資源投入對於我國的經濟成長非常重要,同時技術進步並非我國各地區經濟成長的主推動力。包括我國主要的經濟發達地區,粗放型擴張仍是過去五十年來的經濟成長主題。模型結果還告訴我們,我國傳統的經濟成長模式使得這種經濟成長趨勢有路徑依賴的特徵,因此難以僅靠市場力量促使其跳出該軌道,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需要市場以外的推動力。通過此部分的模型研究和實證結果,我們結合廣東省的多年發展實踐進行分析,將模型研究結論與實踐分析相結合,由此引導出了以下各部分研究的主題。 接著,本文嘗試探索我國長期經濟成長水平的變化和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否存在聯繫。我們通過理論分析兩者間的關係,其後選擇了我國各省區1983— 2004年的相關數據,建立分析我國經濟成長中的
全要素生產率模型,再進行資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面板數據單位根穩定性檢驗,根據該
單位根檢驗結果,進行兩者的面板數據
格蘭傑因果關係分析,得到結論是我國經濟成長達到一定階段後,資源使用效率的停滯和下降將阻礙我國長期經濟成長水平提高;通過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我國各省區對資源使用效率的引導和管理,可推動我國長期經濟成長水平進一步提高。結合模型的研究結果,我們對國家以及廣東省所採取的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政策和實踐進行了分析,明確了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和該地區長期經濟成長水平提高的重要關係。 再次,本文分析了不同理論中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資源政策,然後從德國、日本和西歐等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歷史中,尋找國際經驗,同時分析了國內先進省市的相關實踐經驗,從而明確了僅靠市場化推動資源使用效率提高、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是不夠的,必須有一個堅決推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政府。在此基礎上,我們建立了我國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中的政府角色定位模型,並由此得出結論:我國應在地方政府的效用函式中增加資源使用效率指標,同時推動資源價格體系改革等。 最後,我們將理論研究的政策結論套用到地方政府在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實踐中,根據對廣東省的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分析,剖析廣東省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必要性和轉變條件,提出了適用於廣東省的節能降耗評價體系,總結了廣東省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成果,並明確了轉換增長方式需要處理好的各種關係,最終得到對地方政府的政策建議和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