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構建了自然資源在經濟成長中效應的分析框架,研究在自然資源約束下的經濟成長問題,分析自然資源對中國及各地區經濟成長貢獻,對中國省際層面及各地區的經濟成長中自然資源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在中國省際層面驗證“資源詛咒”命題,探討中國自然資源管理制度運作中問題產生的制度根源,探索如何破解“資源詛咒”難題以及如何在“資源詛咒”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有效地解除資源約束的途徑,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自然資源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理論演進 第三章 經濟成長中的自然資源 第四章 經濟成長中自然資源稟賦的作用機制 | 第五章 自然資源內生化的經濟成長模型 第六章 經濟成長中自然資源效應的實證分析 第七章 自然資源管理制度分析 第八章 資源開發與經濟協調發展對策建議 |
創作背景
自然資源與經濟成長的關係應該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命題。經濟成長理論對自然資源要素的關注日益減少甚至不予考慮,忽視對自然資源的研究,尤其忽視對自然資源在經濟成長中的內在機制的研究,而更多地關注技術、人力資本、制度等要素,把“資源問題”演繹成單純的“生產成本問題”,現有經濟成長理論對自然資源重視和分析不夠深入。伴隨著對經濟成長“現代性”的反思,人們又重新審視自然資源要素對現代經濟成長的內在意義,在經濟理論中關注自然資源因素已漸成潮流。在此背景下,《經濟成長中的自然資源效應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廓清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和內在機理,對自然資源在經濟成長中的效應做出清晰的梳理,認為經濟成長是一連串的事件,自然資源稟賦是一枚硬幣的雙面,自然資源對經濟成長而言,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並將自然資源同技術進步、制度安排等要素納入同一分析框架,綜合考慮自然資源、制度、技術進步等要素共同作用時經濟成長路徑的演變歷程。在一定的條件下,自然資源稟賦主要通過內生的要素流動、技術和外生的制度安排三種渠道制約經濟成長。從長期增長趨勢看,技術的創新和制度的創新更具有決定性意義。
該書對中國及各地區經濟成長中自然資源貢獻率進行定量分析,以面板數據對東中西部地區經濟成長中自然資源效應進行定量比較分析,對自然資源制約經濟成長的傳導機制進行了計量檢驗,在中國內部的地區層面驗證了經濟學中的一個經典假說——“資源詛咒”,並揭示了自然資源詛咒的傳導機制。該書認為,豐裕的自然資源主要通過投資、人力資本、創新、制度等渠道影響中國地區經濟成長。
該書從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自然資源稅收制度、自然資源價格制度和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四個方面對中國自然資源制度因素做了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破解自然資源對中國經濟成長的約束及資源稟賦優越地區擺脫資源詛咒的路徑:推進制度創新,依靠科技進步,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構建資源共享機制,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重構自然資源競爭論,培育優勢產業,資源開發和保護相結合。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景華,1982年生,國家稅務總局黨校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後,研究興趣集中於稅收經濟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