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管理策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資源管理策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的環境和資源的策略,對學生的動機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尋求支持策略等。成功的使用這些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適應環境以及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管理策略
  • 外文名: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 套用方面:教育
  • 適用人群:學生
  • 出處:《儘管去做》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時間管理策略,努力心境策略,環境設定策略,工具利用策略,電腦網路策略,人力資源策略,

時間管理策略

1.統籌安排學習時間
人生猶如一張大的時間表,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己的總體目標,對時間作出總體安排。總體時間表必須通過階段性的時間表來落實,例如,將自己的一生分成不同的時期,其中,又將中學時期的時間錶轉變為不同的學年時間表、學期時間表、每月時間表、每周時間表以及每天的時間表。
對每一天的活動,都要列出一張活動優先表來。每天能夠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有限,而學習活動可能較多。因此,必須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儘量減少無計畫、無節制、無意義的時間。在安排活動時,要分清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每天都要列出一張活動優先表,要按事情的重要性程度來選擇活動,確保每天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這樣,即使沒有做完某些事,也不會有什麼值得後悔的。
在制定學習計畫時,要注意將學習計畫落實在學習成果上,也就是說,制定學習計畫時,要明確確定學習結束時有什麼看得見的結果,而不只是規定:“讀完第二章”。相反,可以規定,“讀完第二章,標出重要部分,生成一張框架結構圖”。
在執行學習計畫時,要有效防止拖拉作風。做事拖拉的人總是習慣性地把(不愉快或成為負擔的)事情推遲到將來做,他們一般花許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給自己找藉口推遲行動,又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悔恨,其實他們本來能完成任務,而且應轉入下一項學習活動了。為了有效克服拖拉作風,一定要首先確定一項任務是否非做不可,然後作出決策,避免過分追求完美無缺,要有意識地養成好習慣。
2.高效利用最佳時間
在不同的時間裡,人的體力、情緒和智力狀態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學習時間的質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在不同質的時間裡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例如,要在人生理功能旺盛、精力充沛的時候,從事最重要、最緊張的學習活動,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
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科學家已證實,人體記憶體有體力、情緒和智力三種周期。每個周期控制著各自的機能水平,如智力周期控制著人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以33天為一周期。人的體力大約23天為一個周期,人的情緒大約28天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中,又區分為高潮期、低潮期和臨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兩段起始的0線)。高潮期也就是最佳時間。人的智力周期的高潮期,腦子清楚,邏輯思維能力強,工作效率高;低潮期反應較遲緩,臨界期就更差。
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一周之中,由於長期的雙休制,也形成了智力周期。星期一和星期五臨近休息日,智力機能有下降趨勢。
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由於每個人在一天當中的體內新陳代謝狀況和大腦機能狀況不同,其最佳時間也就因人而異了。有的人是白天型的,早睡早起,一覺醒來,精力充沛,大腦活躍。而有的人則是晚上型的,一般早上狀態不佳,到了下午逐漸精神起來,夜幕降臨時,腦細胞隨之轉入興奮狀態,精力專注,尤其到了夜深人靜時,大腦異常活躍,學習效率很高。還有的人是混合型的,容易適應生活環境和作息制度,不管任何時候,只要經過充分休息後,就可以達到最佳狀態。當然,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白天,因此,晚上不宜睡得太遲。
此外,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學習時,隨著學習的進行,人的精神狀態和注意力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存在三種變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間高兩頭低;先低後高。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模式,安排學習內容,確保狀態最佳時學習最重要的內容。
3.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零碎時間大多是學習的低效時間,如課餘、飯前飯後、等人等車、乘車乘船等等。這些時間也可以加以靈活利用。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時間處理學習上的雜事。學習上有些雜事不得不做,這些事不宜使用整段時間來做,而要利用零碎時間做。例如,削鉛筆、收拾用具、整理學習環境、整理書包等。一定要注意,所有與學習有關的東西都必須有條理地放好,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都要心中有數,用完東西歸還原處。如果雜亂無章,任拿任放,要用時,四處亂找,不僅耽誤了學習時間,而且,破壞了學習心境。其次,讀短篇或看報刊雜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或者背誦詩詞和外文單詞,這實際上等於在進行分散複習,可提高記憶效率。此外,可以進行討論和通訊,與他人進行交流,在輕鬆的氣氛里與人交流,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啟發。

努力心境策略

系統性的學習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為了使學生維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斷的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激勵。
1.激發內在動機
對學習本身就有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一種重要的內在學習動機,它可以使人持續學習下去,敢於克服障礙,迎接挑戰,從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學習的內在動機是可以自我培養的。例如,可以設法通過某些活動,如參觀博物館、展覽會、聽講座、觀看影像資料等,了解某一學科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以及對將來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的願望,並使學生在求知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創造各種機會,使學生多與那些熱愛並擅長某一學科的老師和同學等來往,分享他們從這一學科知識中所獲得的快樂,逐漸使這些學生自己也產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為了更好地與他們交流,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從而產生學習該門知識的動力。或者,在實際生活中設法套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向別人講述某些現象的原因,設計小小的工具或活動,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問題等。隨著套用和學習,自己會感到知識上的不足,而後,願意得到更多的相關知識。
2.樹立為了掌握而學習的信念
每個人學習時都帶有不同的目的,這些學習目的大致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為了追求好成績,即所謂的績效目標,這種人一般特別注重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生怕別人覺得自己不行。另一類則特別注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即所謂的掌握目標,這種人敢於迎接學習挑戰,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因為它也是學習效果的反映,但學習不是為了回答幾個選擇題什麼的,而是掌握某一門知識。因此,除了要在考試中真實反映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給自己設立一個內在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是否成功,如此,才能關心老師所規定任務之外的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最終通過不斷積累,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3.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
在挑選學習任務時,要挑選那些具有中等難度的任務。中等難度的任務比太易或太難任務更能激勵自己。過難了,自己怎么努力,也解不出來;過容易了,不需費什麼力,沒有多大的成就感。一個一心想著掌握、不斷追求成功的人往往挑選中等難度的任務;而一個一心為了外在成績和效果的人則總是設法避免因失敗而帶來的丟臉和難堪,他們不是選擇容易任務,就是選擇特難的任務,因為,容易任務不會失敗,自己不會因失敗而丟臉;特難的任務肯定會失敗,但別人也難以成功,自己也不會因此受人小瞧。
4.調節成敗的標準
學習時,對於成敗,要做到自己心中有一桿秤。有時,即使自己得了99分,別人覺得你學得不錯,但自己並不滿意,因為題目太容易了,未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或者發現自己還有一處關鍵地方並未弄懂。相反,有時,即使自己得了60分,別人覺得你一般,但自己很滿意了,因為,相比自己的過去,自己進步了很多。隨著學習的深入和自己能力的變化,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成敗標準。如果標準一直過高,自己總不滿意自己,結果會造成自責、自卑和情緒低落。相反,如果標準一直過低,自我感覺過於良好,造成盲目的自信,學習也受到影響。因此,只有適時調整自己的內在的成敗標準,才能維持自己的學習自信心。
5.正確認識成敗的原因
學習有成功,但也難免失敗。人在成功或失敗時,肯定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但積極或消極的情緒並直接等於自己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反應過後,需要冷靜下來,客觀而正確地認識自己成敗的原因,以便獲取下一次成功,避免下一次失敗。一般來說,在學習成敗之後,人們總會找這樣那樣的原因。人在成功時,往往傾向歸因於自己能力高。而在失敗後,自卑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能力不強,過於自我保護的人則可能傾向於找一些主觀原因,如,我身體感覺不舒服,我心情不佳,我不喜歡那門學科,我不擅長考試,也可能會找一些客觀原因,如老師教得不好,考題不公平合理,複習時間不夠,運氣不好等。但是,一個人的成敗主要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努力程度。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努力不斷積累起來的。如果認為能力是成敗的關鍵,而能力又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那就會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覺得自己能力高的人,認為自己肯定能成功,不需要努力,努力反而顯得自己能力不高,為了顯示自己能,往往不是選擇特難的任務就選擇特容易的任務,因為這不會導致失敗,也就不會丟臉,也就不會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另一種情況是,覺得自己能力低的人,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怎么也不會成功的,努力也白搭,老師和同學也別來幫我,幫我也沒用,因為,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因此,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自我歸因。
6.自我獎勵
當學生獲得了滿意的效果後,要設法讓學生對自己進行獎勵。獎勵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暗示自己“我真行”,“我成功了”、“堅持就能成功”等,也可以是從事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等。但是,要注意,並不是只有獲得好成績後才能獲得獎勵。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每個人都可在自身的起點上進步和發展。只要自己取得了滿意的進步,即使外在分數不高,也值得獎勵。因此,要為了掌握而學,要引導學生設立自己的成敗標準。

環境設定策略

學習環境是可以人為地選擇、改善與創設的。設定學習環境是為了使周圍的環境更有利於學習活動的展開。首先要注意調節自然條件,如流通的空氣、適宜的溫度、明亮的光線以及和諧的色彩等。其次,要設計好學習的空間,如空間範圍、室內布置、用具擺放等因素。如果條件容許,應當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學習場所,以減少家庭成員間的相互干擾,形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要注意桌面的整潔。各種學習用具要擺放在固定的地方,用完後歸還原處。學習時,儘量減少可能的干擾和分心的因素。例如,最好將電話掛斷,以免分心和打亂思緒。

工具利用策略

學習工具是學習中所必不可少的學習資源,學會有效利用學習工具對一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1.參考資料的利用
選用參考資料時,要注意所選資料宜精不宜雜;與自己的學習內容相吻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自己的現有水平相適應;編寫體例要條理清晰;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使用參考資料時,要注意配合教材;有選擇性地參考重要內容,不必從頭到尾地學習;遇到不懂之處,要對照其他參考資料,或請教老師,或與其他同學討論。
2.工具書的利用
工具書是學習時的“無言的老師”“案頭顧問。”它包括字典詞典、百科全書、年鑑以及索引等。選擇工具書時,要注意選擇最新版本和有權威性的出版社或作者群,以確保知識的科學性和時代性。使用工具書時,一是要注意了解並熟悉檢索方式,二是要注意將工具書中的信息與書本上的上下文結合起來理解。
3.圖書館的利用
進入圖書館,首先要學會根據圖書目錄查閱所需要的書籍。檢索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按書名或著者檢索、分類檢索等,書名或著者既可以按筆畫查找,也可按拼音查找。在圖書館看書,要注意作讀書筆記和摘要。
4.廣播電視的利用
廣播電視不僅可供人娛樂,也能增長人的知識,開闊人的視野。但要注意有選擇地收看,如新聞述評、科技常識、軍事天地、文藝欣賞、電腦世界以及英語講座等。並且,要嚴格控制時間,可以有計畫的連續收看一兩項重要內容學習,如新聞聯播、英語講座或電腦世界等。

電腦網路策略

電腦的使用不僅可增長有關電腦科技方面的知識、電腦操作技能,而且,也同樣有助於各科課程的學習。它可用作教學工具和學習工具,如,可選擇一些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來自學、預習、複習所學的課堂知識;也可利用電腦中的一些工具軟體(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畫筆以及某些高級程式語言)獲取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等。但要注意電腦遊戲的影響,可作為學習獎勵,然不可多玩。
值得一提的是,電腦網路給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可以在國際網際網路上探索與學習有關的信息,如101網、中學生線上、萬恆教育網以及全國一些著名中學的網頁等。這些專門為中學生設計的教育網能提供最新最及時的信息和輔導。這些教育網可以通過一般的搜尋引擎(如搜狐等)查到。上網時,要帶著一定目的,切不可無限制地漫遊,身入寶山空手回,另一方面,要注意利用一些導航工具,指導自己對信息的探索過程,不至於迷向。

人力資源策略

學習總是需要與人交流,老師和同學是學習的最重要的社會性人力資源,必須善於利用。
1.老師的幫助
老師不僅是一座知識庫,而且是學習的引路人和促進者。因此,除了老師的講授以外,自己一旦有什麼疑問無法解答,最好向老師請教,值得注意的是,老師並不一定能給以滿意的解答,但這並沒有關係,一個人不可能什麼事都知道,另外,老師的解答並不一定就是對的,老師也只是從一個角度出發看事物,也只代表一種理解,因此,不要過分迷信老師的權威性。關鍵是得到老師在知識、解決問題以及學習方法上的啟發。
2.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
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和討論有助於彼此相互啟發、達成對事物的全面理解。同學間的合作存在許多形式,一種是雙方或小組學習同樣的內容,相互討論,彼此提問和回答;另一種是雙方或小組共同完成同一項任務。此外,同學間還可以相互輔導。當自己不懂時,可以請教已經弄懂了的同學,由於同學之間背景知識相同,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所進行的輔導可能比老師更好懂;當自己弄懂了而別人不懂時,可以主動輔導別人,這不僅僅是一個付出,同時也能有所收穫,往往是雙方受益。因為,要想輔導別人,自己必須先理清思路,並且還要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無疑,這將有助於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