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資源利用致力於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技術進步和先進技術的推廣, 加強可再生能源行業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促進國際間交流,加強企業間的聯繫。建立資源利用與環境整治規劃體系。資源與環境建設涉及面廣,是一項跨區域、跨部門的系統工程。
發展歷史
歐洲人初到加拿大時就開始做皮毛生意。然而,第一種被系統地加以利用的資源卻是漁業產品如
鯨、
鱈魚等。以後,皮毛交易日益重要,在殖民地的某些地區幾乎成為唯一的經濟支柱。1665年,讓·塔隆作為新法蘭西的地方長官來到加拿大,建立一系列農產品加工廠以滿足殖民地人民的需要。這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地對資源進行加工的嘗試。隨著畜牧業在新法蘭西的大規模展開,羊毛、牛皮提供了製造服裝鞋襪的材料。塔隆鼓勵人們種植亞麻、大麥,生產瀝青。這又為造船業、釀酒業提供了原料。塔隆還認識到銅、鉛、鐵、煤的重要,開展一些勘探活動。只是由於當時採礦技術的限制,這些努力沒有成功。加拿大礦產資源的利用雖然早在歐洲人到來以前就已開始,然而,認真地對礦產進行勘探和開採還是在歐洲人到來之後。最早發現並開採的礦產是銅和鐵。1868年,蘇必利爾湖上發現銀島,成為一個有開採價值的銀礦。1857年首次發現黃金,導致1862年的卡里布淘金熱。以後,相繼又在新斯科舍和安大略發現黃金。著名的克朗代克淘金熱開始於1897年。幾次淘金熱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為育空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殖民化開闢了道路。市場對海狸皮毛的需求帶來對加拿大西部的開發。以後,鐵路的修建又為開發西部豐富的礦產資源鋪平道路。同時,鐵路還帶來最早的農墾者,開發豐富的農業資源。早期的開拓者們開闢了西北部遼闊的疆土,為後來的科學勘探人員蒐集土地和資源的情報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利用發展
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能源危機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構成威脅。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成為綜合解決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生態工業
是從區域範圍套用生態學和系統工程原理仿照自然界生態過程物質循環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的原料、產品和廢物進行統籌考慮,通過企業間的物質循環、能量利用和信息共享,使得現代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態工業追求的是系統內各生產過程從原料、中間產物、廢物到產品的物質循環,達到資源、能源、投資的最優利用。生態工業倡導園內企業進行產品的耦合共生,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通過
副產物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既降低了園區的環境負荷,又減少了企業廢物處理成本和部分原料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改變了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的矛盾,達到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多贏。
循環經濟
是在一個更廣的社會經濟層面,包括生產領域、消費領域及其支持保障體系,套用
3R原則(
減量化、
再利用、資源化)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在企業層次、城市層次和區域層次開展,生態工業是其核心環節。
自然資源利用
自然資源利用統計負責對制定的自然資源儲量、 自然資源再生和保護,以及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計畫的 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要進行環境經濟學的研 究,除了研究一些經濟發展方面,如社會生產的需要、 工藝技術的可能、成本的高低等因素外,還要研究對自 然保護和環境保護最有利的開發利用的形式、規模和 速度。
土地利用
全市土地總面積101.96萬公頃,耕地面積41.3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0.54%,其中水澆地面積19.74公頃,占耕地面積47.74%。水澆地主要分布在南部8縣市區,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水澆地占耕地90%以上。旱地面積21.18萬公頃,占耕地面積51.48%。旱耕地多處在渭北黃土高原。土層深厚,土質良好,屬境內第二糧倉。菜地面積0.25公頃,占耕地面積不足1%。分布在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武功縣、三原縣、涇陽縣城郊地區。全市共有園地面積11.52萬公頃,占總面積11.30%,其中果園面積11.49萬公頃,占園地面積的99.42%。全市共有林地面積17.15萬公頃,占總面積16.82%,其中有林地面積14.37萬公頃,占林地面積83.76%;灌木林地面積0.64萬公頃,占3.72%;疏林地面積0.96萬公頃,占5.57%;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14萬公頃,占6.64%;其他林地面積0.05萬公頃,占0.31%。林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旬邑縣、淳化縣、彬縣、長武縣、永壽縣5縣林地面積占全市林地面積80%以上。全市共有牧草地面積2.23萬公頃,占總面積2.19%,其中天然草地面積1.84萬公頃,占草地面積82.64%;改良草地面積73公頃,占0.33%;人工草地面積0.38萬公頃,占17.03%。天然草場主要分布在彬縣、永壽縣、淳化縣、旬邑縣以及乾縣、禮泉縣的北部。全市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共有10.3萬公頃,占總面積10.1%,其中城鎮用地0.73萬公頃,占7.08%;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8.39萬公頃,占8.14%;獨立工礦用地面積0.71萬公頃,占0.69%;特殊用地面積0.47萬公頃,占0.46%。全市交通用地面積1.77萬公頃,占總面積1.73%,其中鐵路占地593公頃,公路占地0.33萬公頃,農村道路占地1.34萬公頃,民用機場占地480公頃。境內鐵路主要是橫貫南部的隴海鐵路和斜穿東北方向的鹹銅鐵路,兩線相交呈“Y”字形。全市水域面積2.6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59%,其中河流水面為0.84萬公頃,溝渠為0.78萬公頃,水庫坑塘水面0.31萬公頃,灘涂葦地0.67萬公頃,水工建築物占地273公頃。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積共1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4.73%,其中荒草地13.66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90.97%。
旅遊資源利用
是指旅遊資源在一定時間內實際 接待的旅遊者人數與所能容納接待的旅遊者人數的比 較,任何旅遊資源,都要受到本身條件與本身以外有關 條件的限制,在一定時間內旅遊資源所能容納的旅遊 者人數,都有一個限度。根據各種條件測算出來的能容 納的旅遊者最高人數,稱為旅遊資源最高容納能力。旅 遊資源的利用情況,實際上是指對旅遊資源容納能力 的利用情況。
確定旅遊資源容納能力,由於考慮的條件不同,就 有旅遊資源本身容納能力與旅遊資源綜合容納能力之 分。游遊資源本身容納能力,是指只考慮旅遊資源本身 條件後所確定的容納能力,不同的旅遊資源,其本身容 納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計算方法較簡單,有的計算方 法就比較複雜。旅遊資源綜合容納能力,是指既考慮旅 遊資源本身條件,又考慮與有關的各方麵條件後所確 定的容納能力。即是考慮遊覽點本身容納能力外,還要 考慮通往遊覽點的交通工具的運輸能力,設在遊覽點 附近的餐館、飲食品商店的接待能力等。經把各方接待 能力綜合平衡後,確有實現可能的容納能力。
衡量旅遊資源容納能力在實際中被利用的程度, 可把一定時間內實際接待的旅遊者人數與其容納能力 作比較,獲得旅遊資源實際利用情況的比率。
這個指標計算結果,對超過100%時,說明旅遊資 源的利用超過承受力,這對旅遊資源和旅遊者都不利。 低於100%時,說明旅遊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水資源利用
中國快速的城鎮化導致資源被集約化使用的同時,耗用量卻顯著增加。以城鎮化進程為視角,探討中國城鎮化率與全國用水總量、水資源利用效率與用水結構之間的關係,並以此基礎,預測2020年城鎮化率到60%時的水資源利用情況。結果表明:城鎮化率是全國用水總量和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格蘭傑因;城鎮化率每提高1%,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將提高7.68%,而總用水量將提高0.58%;預測2020年城鎮化率到60%時,全國用水總量將突破紅線控制要求,水資源作為戰略性經濟資源的制約作用更加凸顯。對此,提出從技術節水、結構節水和生活節水三方面挖掘節水潛力,以及從生態增水、國際市場購水以及虛擬水貿易三方面增加水資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