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廢毀諸寺德音表》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賀廢毀諸寺德音表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德裕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賀廢毀諸寺德音表
臣某等伏奉今日制,拆寺、蘭若共四萬六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並奴婢為兩稅戶共約四十一萬餘人,得良田約數千頃,其僧尼令隸主客戶,大秦穆護襖二十餘人並令還俗者。臣聞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大宏聖道,以黜異端,末季以來,斯道久廢,不遇大聖,孰能拯之,臣某等中謝。伏以三王之前,皆垂拱而理,不可得而言也。厥後周美成康,漢稱文景,至化深厚,大道和平,人自稟於孝慈,俗必臻於仁壽,豈嘗有外夷之教,玷中夏之風。東漢楚王英,始盛桑門之饌,淪於左道。桓帝更增犀蓋之飾,歸於亂政。魏之三祖,西晉太康,雖君非大聖,臣非上哲,然猶祖尚老莊,斯教未行。至東晉因吳人之佻薄,襲孫權之弊政,始建塔廟,乃譯梵書。宋齊梁陳,其教浸盛,好大不經之說,陋乃《詩》《書》,因報拔濟之談,隆於仁孝,運祚綱篡奪相尋,二百年間,五變朝市,君無殷宗之福,臣靡衛武之年,感驗寂寥,斯可明矣。高祖神堯皇帝方欲剗除斯弊,掃刷中區,時屬宰臣蕭瑀,本梁氏之子孫,尋覆車之軌轍,廢格明詔,以迄於今。遂使土木興妖,山林增構,一岩之秀,必極雕鐫,一川之腴,已布高剎,鬼功不可,人力寧堪,耗蠹生靈,侵減正稅,國家大蠹,千有餘年。伏惟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陛下明紹於天,粹合於道,黜霸圖而功盛,入聖學而德優,常欲天下之動,鹹貞於一,以一言之蔽,思必無邪,先定宸心,獨發英斷,破逃亡之藪,皆列齊人,收高壤之田,盡歸王稅,正群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澆風,出前聖之模,為後王之法,巍巍功德,煥炳圖書。臣竊位樞衡,莫能裨益,愧無將明之效,徒懷鼓舞之心。千古未逢,百生何幸,不任忭賀踴躍之至。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職。又先後出任劍南、西川、淮南等地節度使。後遭李宗閔、牛僧孺集團打擊,被貶崖州,卒於崖州司戶參軍任所。工詩文、書法,貶黜嶺南時詩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