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年片

賀年片

賀年片,也稱“拜年帖”,是一種藝術紀念品春節元旦投遞送人的一種名片新春期間,人們喜歡互贈賀年片,以聯絡情感,增進友誼,恭賀新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年片
  • 外文名:New Year card
簡介,賀年片的歷史,

簡介

舊時元旦,拜年人多,來不及會晤,常留下一名片。後來成為風俗,特製帶吉祥字樣的紅貼,互相投送。宋代已盛行。現代的賀年片,印製精美,花樣繁多,且帶有香味與音響,除春節郵寄親友外,也於元旦前投贈,表示節日的祝賀。由於時代的變化,現在人們往往通過網上投遞電子賀卡,這樣做到了環保,節約了紙張。
賀年片

賀年片的歷史

我國使用賀年片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名帖演變而來的。古時把名帖叫做“名刺”,宋代宮廷官府中送“拜年帖”的風氣極盛,稱為“飛帖”。到了明代,年節投遞恭賀年帖,蔚然成風,並開始廣泛流行於民間,明朝四大才子文徵明有《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宋代已用名片拜年,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清波雜誌》載:『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過年時候,『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可見名片拜年之盛。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古代遺風。
早期的賀年名帖,裝飾造型還較為簡單,多用梅花箋紙裁切而成,長3寸,上端書寫受片人姓名,下端簽署祝賀者姓名,中間寫上“恭賀新禧”、“萬事如意”之類的祝辭。
清代康熙年間,為了擴大喜慶之意,開始用紅色硬紙片製成賀年名帖。清末時,又時興一種“拜匣”,將賀年名帖裝在錦匣里送對方,以示莊重
我國古代時使用的是農曆,所以贈送賀年片大都在春節期間。辛亥革命後,隨著陽曆的推行,人們也開始在公曆新年互贈賀年片。
解放後,賀年片不斷推陳出新。形式各異,有單片折頁挖洞、凸凹版,絲漆印版和撒銀點金等;圖案豐富多彩,有戲劇舞蹈體育風景文物工藝品等;表現手法上有中國畫油畫木刻年畫剪紙等。還有一些特種工藝賀年片,如手工繪製、麥稈羽毛貼上等,獨具一格,富於特色。有一種將電子技術與賀年片結合在一起的電子音樂賀年片,翻看卡片既能奏出優美動聽的音樂,十分精美新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