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家橋鎮

賀家橋鎮

賀家橋鎮位於醴陵市西南部40公里處,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2.2萬。鎮政府駐湖塘。轄培賢、妙泉、水口山、鎮新台、洪羅、謝橋、金門、塘頭、梓山、七星、賀市、復興、琥瑪、寺沖、南岸、潘家圩、龍龜山17個村委會和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

鄉鎮企業有鎢金礦、仲鎢酸銨、鞭炮、顏料、服裝、紙質包裝箱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生豬等。特產辣椒。

鎮域面積62.4平方公里,有耕地11937,其中水田10863畝,旱土1074畝,山林面積43197.75畝,森林覆蓋率達70%。境內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3座,總面積1300畝,蓄水量1521萬立方米。這裡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南有全市海拔最高的明月峰,北有天華台,中有佛教聖地、曹洞宗的發祥地----雲岩寺,此外,石筍沖、觀音岩、杉仙殿等系列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賀家橋鎮種養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歷為水稻高產區,也是西瓜主產地之一,特別是傳統特產----大紅玻璃牛角辣椒,肉厚色紅、辣中帶甜,深受人們喜愛,遠銷東南亞國家及歐美市場。此外,生豬、黑山羊養殖業發展迅速,年出欄生豬在萬頭以上。位於羅霄山脈東端的明月峰,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鈾、鎢、金、石灰石矽火泥等,有很好的開採價值,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基本介紹

概況,沿革,行政區劃,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傳統產業,新建農業,綜合開發,特色產品,名勝古蹟,地圖信息,

概況

賀家橋鎮位於醴陵市南部。面積62.2平方千米,人口2.1(一說2.48)萬人(2005年)。轄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新台、七星、賀市、琥瑪、妙泉、洪羅、寺沖、水口山、檔梓山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賀家橋集鎮,距市區40千米。

沿革

相傳明朝賀姓在境內建一石橋,名為賀家橋,由此得名。1950年屬第五區,1951年屬第七區,1956年為賀家橋鄉,1958年屬大障公社,1961年析置賀家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6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政府駐湖塘,轄培賢、妙泉、水口山、新台、洪羅、謝橋、金門、塘頭、梓山、七星、賀市、復興、琥瑪、寺沖、南岸、潘家圩、龍龜山17個行政村和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2004年轄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培賢、新台、金門、七星、復興、龍龜山、賀市、琥瑪、妙泉、洪羅、塘頭、寺沖、潘家圩、水口山、謝橋、南岸、梓山17個行政村。
【郵編】412216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001 122雲岩居委會 ~002 122明月居委會 ~202 220新台村 ~204 122七星村 ~207 121賀市村 ~208 122琥瑪村 ~209 220妙泉村 ~210 122洪羅村 ~212 121寺沖村 ~214 220水口山村 ~218 220檔梓山村

行政區劃

賀家橋鎮位於醴陵市西南部40公里處,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2.2萬。鎮政府駐湖塘。轄培賢、妙泉、水口山、鎮新台、洪羅、謝橋、金門、塘頭、梓山、七星、賀市、復興、琥瑪、寺沖、南岸、潘家圩、龍龜山17個村委會和雲岩、明月2個居委會。
2015年,賀家橋鎮與大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明月鎮。

產業發展

2006年,該鎮圍繞農民增收,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建立了以辣椒、甘蔗藥材種植為主的三大農業產業基地。
賀家橋鎮賀家橋鎮
工業基本形成了以煙花鞭炮生產與礦產開發為主的鄉鎮工業體系。並以資源招商,做好了招商引資這篇文章,引進了兩個大型礦山企業。鏨石錫礦由江西業主投資近3000萬元,雙源鉛鋅礦由遼寧業主投資600多萬元,現已啟動運轉。
該鎮各項工作均取得顯著成績,被評為醴陵市文明建設紅旗單位。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工作,分別被評為醴陵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醴陵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醴陵市計畫生育先進單位。鎮敬老院被評為湖南省先進敬老院。

社會事業

傳統產業

醴陵市賀家橋鎮圍繞“村民富、村莊美、村風正”的目標,立足於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基本實情,積極培植優勢農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取得明顯的效果。
該鎮以傳統產業發展為重點,發揮優勢產業。根據產業發展現狀,該鎮突出抓好了辣椒種植業的發展。為鼓勵農民種植積極性,2008年初,鎮政府繼續對種植辣椒的大戶實行了獎勵扶助政策,對連片種植辣椒50畝以上的大戶每畝補助100元,建立了以賀市村為中心的辣椒種植基地,基地面積達3000畝以上。同時,進一步扶持以賀氏調味品公司為龍頭的辣椒加工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民增收致富上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新建農業

在抓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以新建農業產業化基地為依託,發展特色產業。建立了以賀市、水口、檔梓山、洪羅為中心的甘蔗種植基地,全鎮甘蔗種植面積達到200多畝;新建以賀市、洪羅村為中心的藥材種植基地,種植青蒿500多畝,射干200多畝;充分利用賀市村龍龜山境內良好的自然環境,新建蜜蜂群養示範基地。通過基地建設,該鎮農業發展走上了特色化、多樣化、規模化發展的道路,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空間。

綜合開發

賀家橋鎮辣椒生產歷史悠久,其“玻璃椒”以肉厚、色艷、味甜而施名中外。但由於受耕地灌溉不便等條件限制,辣椒生產一直形不成規模。省有關部門同意將賀家橋鎮列為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農民聞訊後無不拍手稱快。

特色產品

特色農產品以辣椒西瓜、奈李、板栗、柑橘等為主,特別是傳統特產――大紅玻璃牛角辣椒,肉厚色紅、辣中帶甜,深受人們喜愛,曾一度遠銷東南亞。賀氏調味有限公司生產的辣椒製品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識,產品供不應求。
辣椒辣椒
位於羅霄山脈的明月峰,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鈾、鎢、金、錫、石灰石、花崗岩等礦藏,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名勝古蹟

雲岩寺位於湖南省醴陵市賀家橋鎮境內,與麓山南嶽並駕齊名,其寺所在名山發脈於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明月峰之下,素有回雁峰為首、明月峰為腹、嶽麓為足之謂,以赤峰秀拔而著稱,肇自唐中,稽於雲祖,少室九傳之嫡裔,新豐一脈之先宗。
雲岩寺雲岩寺
雲岩寺系禪宗道場,原有大雄寶殿,觀音堂羅漢殿、方丈室、僧尼客舍、齊堂、十祖祠等建築用地約一百多。歷代國內外高僧多有來訪者。他們雲遊到此,講經說法,開壇受戒,鼎盛時住持僧尼達千餘人。在進寺左側的石壁上曾有刻石一方,寫的是:“古寺雲岩,九峰名山。曇晟寶所,第一禪關。”落款是唐朝祖嬋書“明洪武三年僧宗立乙卯年當住持野符彬和尚建立。”
雲岩寺系無住禪師曇晟所建。曇晟禪師俗姓王,江西奉新人。少年出家師奉百丈山慧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由江西百丈山雲遊至醴陵賀家橋九峰山麓。見山岩陡峭,雲氣蒸郁,儼然佛境,即傍岩坐禪。後投灃洲藥山惟儼禪師門下,得法,於唐文宗大和年間(827年)再來醴陵,在原九峰山坐禪岩旁劈岩建寺,初為茅庵。歷經宋元明初,規模漸大,後毀於明末,時重修。原寺坐北朝南,寺內有“千人鍋”、“萬人床”、“飛來鐘”等古蹟,還有唐貞觀引入的曹洞藏經萬卷,有雲岩寺曹洞之派別,曇晟無住祖師經歷多個朝代,雲岩寺幾經興廢,幾度修復。
曇晟昔日主持雲岩寺時傳徒四人,系撫州洞山良價、琢州杏山鑒洪、潭州神山僧密及幽溪和尚。洞山良價傳給曹山本寂時,特彆強調參悟雲岩寺曇晟禪師指導下所作的《寶鏡三昧歌》以及師徒二人對話所組成的公案,並把它們編為禪宗教材。曹洞宗風由此開創,形成其後的曹洞宗。始於洞山良價,經曹山本寂完善,以曇晟禪師為祖師。唐武宗會昌年間(841年),江西分寧寺與雲岩寺平分曇晟舍利靈骨,並分別在兩處建塔,謚“無住禪師舍利塔”。今雲岩寺無住祖師塔尚存。
至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日僧永平道元來華學佛,曹洞宗傳入日本,在日仍然法脈不衰,日本國駒澤大學佛教史跡訪華團曾於1971年、1983年、1991年專程來醴陵雲岩寺禮祖考察曹洞宗遺蹟,尤其是《寶鏡三昧歌》。據《中國佛教》一書中稱,曇晟提出“寶鏡三昧法門”意謂人觀萬象,應該像面臨寶鏡一般,鏡里的影子正是鏡外形貌的顯現,所謂“渠影正是汝形”。以後的所謂“即事而真”和“理事互回”等思想皆源於此,寶為曹洞宗密傳之旨。洞山良價回到江西後創立了曹洞宗,故云岩寺被稱為曹洞祖庭。
雲岩寺雲岩寺
昔日的雲岩寺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蔽日、禽聲陣陣、清脆悅耳。寺內老龍井之水冬暖夏涼含二十多種礦物質成份,是天然的好礦泉。經測試,老龍井直通地下泉河,其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遠流長。
作為千年古剎,在歷史文化的滄桑變遷過程中,雲岩寺同樣也幾經風雨摧殘,僅存觀音堂破屋數間,寺宇僅留基腳斷牆。1986年市政府撥了四萬多元將觀音堂重加整修,在各方善士的支持下,陸續建起了僧尼宿舍、放生池、大雄寶殿等。到1997年8月,大雄寶殿建築工程告竣,有八百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17米高的三層扮爪蓋琉璃瓦,40個立柱支撐,其造價為150萬巨資。
雲岩寺內主要文物是僧人墓塔二座,一為法岡禪師墓塔;一為無住曇晟祖師塔,塔內供奉曇晟禪師舍粒子70顆。無住塔和舍利子皆為該寺鎮山之寶。寺內現有一株唐朝古松。寺內還有碑記三塊,分別是禪關碑、祖師碑和坐禪碑,此外珍藏木刻版藏經數部。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