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馬原理

費馬原理

費馬原理(Fermat's principle)最早由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德·費馬在1662年提出:光傳播的路徑是光程取極值的路徑。這個極值可能是最大值、最小值,甚至是函式的拐點。 最初提出時,又名“最短時間原理”: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

費馬原理更正確的稱謂應是“平穩時間原理”:光沿著所需時間為平穩的路徑傳播。所謂的平穩是數學上的微分概念,可以理解為一階導數為零,它可以是極大值、極小值甚至是拐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馬原理
  • 外文名:Fermat's principle
  • 學科領域:幾何光學
  • 用途:光學、地震學
定義,光的反射,平面反射,半球面反射,運動學,參閱,

定義

過空間中兩定點的光,實際路徑總是光程(或者時間)最短。
費馬原理是幾何光學的基本定理。用微分變分法可以從費馬原理導出以下三個幾何光學定律:
  1. 光線在真空中的直線傳播。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線在界面上的反射,入射角必須等於出射角。
最短光時線可以有多條,例如光線從橢圓面焦點A經過反射到另一焦點B,可以有無數條路徑,所有這些路徑的光線傳播時間都相等。

光的反射

平面反射

光從P點出發射向x點,反射到Q點。
P點到x點的距離
,Q點到x點的距離
,從點P到點Q的光程D為
根據費馬原理,光線在真空中傳播的路徑是光程為極值的路徑。取光程
的導數,令其為零:
但其中:

半球面反射

球面的半徑=R,光線從直徑一端Q射向球面,反射到直徑另一端P,光程:
因:
所以:
根據費馬原理:
解之, 得
,代入D得到:光程
,乃是一個最大值=2.8R;(最小值光程是從直徑一端到Q另一端P,光程=2R)。

運動學

伯努利家族約翰·伯努利在解決最速降線問題時曾利用到費馬原理。他將小球運動類比作光線的運動,從而得出最速降線為擺線

參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