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換石油模式

貸款換石油模式

貸款換石油模式是一個中國式的國際石油貿易模式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貸款換石油模式
  • 類型:經濟術語
發展,風險,意義,

發展

與從國際石油市場上直接購買“貿易油”和直接投資海外從而獲取“份額油”不同,貸款換石油所選擇的談判對象既不是財大氣粗的中東石油生產國,也不是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國家,而主要是與中國一樣的新興國家,其內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同時對國外資本又有較高需求。
自2009年以來,我國先後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安哥拉、哈薩克斯坦和巴西五國簽訂了總額為45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定。按照這些協定,在未來十五到二十年間,中國將通過向相關國家的石油企業提供貸款,換取每年3000萬噸左右的原油供應。“貸款換石油”對貸款雙方而言,可謂各取所需。

風險

(一)協定貸款利率風險
中國的貸款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利率為固定利率6-7%。俄羅斯與中國早在2008年秋天就簽署了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原計畫俄羅斯兩家公司在2008年底之前就獲得第一批貸款,但雙方未能就貸款條件達成協定。雙方經過多輪談判,分歧主要集中在貸款利率上。俄方始終要求貸款採用固定利率,並享受較低的援助性優惠,而中方則堅持採取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相掛鈎的浮動利率,國際上正常的貼現利率在8%左右,美國國債的利率也在6%以上,所以貸款利率相比國際市場較低。國際資本市場利率長期處於波動狀態,而我國按照相對較低的規定利率進行貸款,將會產生較大的利率風險損失。
(二)石油貿易價格風險
出於穩定供應的考慮,石油供應價格肯定要進行階段性談判來提前確定,類似於目前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過程將“艱苦而漫長”。以俄羅斯貸款換石油為例,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德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最終確定實行浮動價格機制,隨行就市。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家石油價格較低成為協定相關國家不願一次性簽訂長期固定石油價格的根本原因,未來世界經濟的復甦一定會帶動整個國際市場油價的回升。如果未來石油價格市場波動較大,中國貸款換石油協定就會面臨巨大的貿易價格風險。
(三)油源穩定供應風險
由於貸款換石油協定的供油量協定只是意向性的,存在未來協定執行期間供油量不確定的風險,而俄羅斯由於財政資金短缺等經濟原因和設備老化等技術原因,有可能會出現東西伯利亞石油產業上游開發不足,短期內無法實現每年1500萬噸管道供油的承諾,而從西伯利亞西部油田調撥又勢必增加成本,最近這兩年,出於戰略需要,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占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現如今俄能源公司開始面臨“還債高峰期”。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產的問題。這幾年協定相關國家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為了急於實現石油外匯收入和國家財政投入都在迅速擴大勘探開發投入,資金缺口較大。
(四)貸款擔保機制風險
“貸款換石油”中貸款擔保機制一度成為中俄協定談判的焦點,由於雙方在俄羅斯為契約提供政府擔保的問題上存在分歧,談判陷入僵局。中國要求俄羅斯為貸款提供包括保證對華石油供應量,以及獲得俄羅斯油田開發許可等多種形式的擔保,完全是出於考慮貸款執行的保障和貸款回收的安全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