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都指揮使司
- 歷史地位: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
- 所屬朝代:明朝
簡介
下轄衛所
- 土官
- 新添長官司、小平伐長官司、把平寨長官司、丹平長官司、丹行長官司:屬新添衛
- 楊義長官司:屬平越衛
- 大平伐長官司:屬龍里衛
貴州古稱羅施鬼國,自蜀漢彝族中有火濟者,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歷唐朝、宋朝皆以歸順,不失爵位領土。明朝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設定貴州都指揮使司,命平涼侯費聚、汝南侯梅思祖署理司事。朱元璋遣傅友德等平定雲南,朱元璋...
雲南、貴州五都司也有實土衛、所。五行都司中,陝西、四川全為實土;山西初大部為實土,永樂初、正統中,部分衛、所分別內遷北直隸及山西大同府境後,基本無實土;湖廣、福建無實土。留守司二,均無實土。實土衛、所和無實土衛、...
3.貴州都指揮使司是洪武十五年正月初七成立的,梅思祖為首任都指揮使,任職僅11天,就被調任代理雲南布政使,接任的程暹自(xiān)直到洪武二十九年依然在任,馬燁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擔任貴州都指揮同知(省軍區副司令員),所以根本不...
洪武十五年(1382年),費聚隨沐英攻取大理,不久又被任命為副總兵,與吳復分兵攻打關索嶺、阿咱寨,平定雲南地區的蠻族叛亂。後來,明太祖設定貴州都指揮使司,命費聚署理都司事務。洪武十八年(1385年),費聚擔任總兵官,率領指揮丁忠...
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世襲貴州宣慰人物生平元朝末年順元城(今貴州貴陽)人 祖籍濠州定遠。他是貴州宣慰同知宋欽與劉淑珍之子。人物生平 同知,賜三品官服。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在貴州城設貴州都指揮使司,這與宋誠和水西安氏...
建省之初的貴州版圖,大致與盛唐時黔中道相當,因有“黔”這個簡稱;其主體為由古思州發展演變而來的思州、思南等八府。可以說:古思州是貴州省的淵源,是貴州立省的根基。《明史、地理志》記載:“洪武十五年正月置貴州都指揮使司...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置府。洪武十年(1377年),撤南川縣,併入綦江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南川縣,仍隸屬重慶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貴州都指揮使司(明地方一級軍事...
丁亥,置貴州都指揮使司,命平涼侯費聚、汝南侯梅思祖署司事。甲午,遣使諭傅友德等曰:「比得報,知雲南己克。然區畫布置,尚煩計慮。前已置貴州都指揮使司,然去雲南尚遠。今必置都司於雲南,以統諸軍。既有土有民,又必置...
洪武初置龍里驛站,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龍里等寨長官所為龍里長官司,隸貴州宣慰使司;十九年(1386年),置龍里軍民指揮使司,隸貴州都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龍里衛,築城,屬貴州都指揮司。二十九年(1396年),升為軍民...
開陽—遵義大道,加上滇黔、湘黔和川黔驛道,貴陽交通戰略地位日趨重要;同時水東宋欽和宋斌先後支持明朝設定貴州都指揮使司(軍事)、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和提刑按察使司(刑獄)於貴陽,貴陽成為貴州省會,...
元朝統一後,朝廷才將這三部分別設定了土司,其中永寧宣撫司的轄地大致與唐代羈縻藺州的轄地相同。古藺原本是“藺州”,明代地屬永寧衛。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明軍平定四川,建置永寧衛,隸屬貴州都指揮使司,與四川“永寧宣撫司”...
侯宗:明朝時任貴州都指揮使司指揮使。侯義:明朝時任貴州都司揮使司指揮使。侯泰:明允文皇帝時期刑部尚書,初明成祖殺害。侯顯;明朝宦官,曾兩次代明進藏入訪,並與鄭和兩次入海航行,被後人列為位居鄭和之後的航海家。侯璡:明...
明洪武四年(1371)設貴州宣慰使司,司治貴州(今貴陽)。六年(1373)十二月置貴州衛指揮使司。十五年(1383)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下領貴州等十八衛。二十六年(1393)又置貴州前衛。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貴州建省,貴陽...
十七年二月十六日(3月8日),昇平越衛指揮司為軍民指揮使司,先隸屬四川都指揮司,後改為貴州都指揮使司。轄左、右、中、前、後5守御千戶所3站72屯堡(百戶所)。今縣內部分地區屬右所,有15堡。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定播州...
由於清肅親王豪格派遣的軍隊追蹤而來,大西軍繼續南撤,進入貴州,“所過民皆安堵”,順利地占領了省會貴陽。明貴州按察使張耀、布政司參議曾益、都指揮使陳瑞徵等逃到定番州(今貴州省惠水縣),拼湊了一批反動武裝負隅頑抗。 孫可望...
②永樂五年,設交趾布政使司,領交州等府十七、廣威等州五、屬州四十二、縣一百五十七。十一年,設貴州布政使司,領貴州宣慰司一、思州等府六、普安等州四、金築安撫司一,威略赫焉。然棄大寧,移東勝,慮亦稍疏矣。③據上游之勢,...
這條小巷為什麼叫復興巷,據《南明區志》、《南明區街道志》記載,自元代貴陽建順元城起,歷代政權機構多設於今南明區境內,元代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明代貴州衛指揮司、貴州都指揮使司、清貴築縣署的遺址均在今都司西路上。...
貴州苗未平定,何文淵建議撤去布使、按察兩司,專設都指揮使司,用大將鎮守。于謙說:“不設兩個司,是放棄了這地方。”建議遂作罷。于謙認為上皇雖然回來了,但國恥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脫脫不花結怨,請求趁機派大軍,自己前往征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