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地處盤南腹地,轄大廠蔭村、譚家寨村、小白岩村、下壩村、糯寨村等。

此地歷史悠久,屬於盤縣文明較早漢文化地區,古為盤州所在地、貞觀八年在現民主壩子成立了盤州府、大理國時為於矢府所在地、元朝為普安路、明朝洪武十四年設立普安府和普山府、明萬曆年間遷普安府至普安衛設九廠、清光緒八年成立歸順營、解放後改叫民主、1958年叫盤南區、1978年叫民主區、1992年拆區才改叫民主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主鎮
  • 外文名稱:MinZhu town
  • 別名:盤州、普安州、普安壩子、九廠、歸順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貴州盤縣
  • 下轄地區:大廠蔭村、譚家寨村、下壩村等
  • 政府駐地:盤縣民主鎮民福路
  • 電話區號:0858
  • 郵政區碼:553506
  • 地理位置:貴州六盤水市盤縣南部
  • 面積:140平方公里
  • 人口:3.56萬
  • 方言:西南官話、雲貴話
  • 氣候條件:常年氣溫接近18度,酷似春城昆明喜晴
  • 著名景點:麒麟洞、白馬洞、大箐、小陸庵塘
  • 機場:月照機場、萬峰林機場
  • 火車站:盤縣高鐵站、紅果火車站、小雨谷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B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民主鎮古為古夜郎國地、後為古滇國地、漢武帝時屬益州郡、西晉屬寧州地西寧縣、北周時屬南寧州西安縣、隋朝至唐初為訓州地西安縣、唐貞觀八年置盤州府於民主壩子、天寶十三年由於大唐天寶戰爭唐軍損失二十萬大軍從此盤州屬於南詔王國地、唐昭宗天復二年(乾寧六年)為反對鄭買嗣政權當地彝族同胞在盤州城獨立成立於矢部落、改盤州城為於矢城、大理明政三年石城盟誓以後才屬於大理國地隸屬石城、公元1255年元軍攻破於矢城改於矢城為普安路、明洪武十四年在今雙鳳鎮(城關)修築普安衛城並在樂民修建樂民衛城用於征戰雲南鎮守西南、洪武十五年在普安路設立了普安府和普山府、在普安衛城設立了普安衛、永樂十三年改普安府為普安州、萬曆十四年由於朝廷財政改革遷普安府於普安衛城,從此普安府就從今民主遷往城關(雙鳳鎮)在原普安府設九廠府隸屬普安衛直轄、清承明制依然為九廠府、康熙二十六年普安衛裁如普安州九廠府屬於普安府直屬、光緒八年由於普安直隸廳貪腐嚴重導致九廠府下轄工人民眾工錢拖欠、苛捐雜稅徭役兵御增多導致了三萬之眾的地方農民大起義(史稱苗篡),當時一度占領了普安直隸廳(即城關)一星期之久,整個戰爭前後持續了一個多月後和解、秋收後改為歸順營當時的雲貴總督岑毓英懼怕慈禧太后和軍機處怪罪不敢上報,此時雖然成立了歸順營但是未有政府正式公文、直到後來顏氏子弟為姑母顏氏求賜表章多次上表太后和軍機處最後由時任雲貴總督李鴻章侄子李經羲親自發文成立歸順營並將時間改前(起義以苗篡名義既往不咎)、民國時沿用歸順叫歸順鎮代為盤縣管理但實際已經屬於貴州保全一團、二團軍閥管轄周邊鄉鎮一團、二團駐軍歸順、1949年解放戰爭在境內和周邊打響於12月底改歸順為民主、1950年叫盤南片區並下設民主區、1958年叫盤南區公社下設民主公社大隊、1978年初叫盤南區後改為民主區、1992年拆區並鎮後(此時大山鎮、瑪依鎮、珠東鎮、保田、新民等鎮成立)民主區改為民主鎮沿用至今。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屬於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下轄20個村

地理環境

民主鎮一般海拔1300—1800米。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石山山原山地和盆地,海拔較低。地形起伏較大。南部為河流切割侵蝕強烈,地形破碎,岩溶發育,坡度大地形較高。地表乾旱缺水,給發展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困難。本區最大的農業氣候問題是冬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暴雨成澇,對作物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由於海拔高,最熱月平均氣候只有21℃~26℃,≥35℃高溫日數,但≥20℃日在9月中,下旬出現。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油菜)、土豆、蕎麥、紅薯一年兩熟為主,冬溫高,凍害輕。民主鎮種植以玉米、小麥、蕎麥、紅薯、洋芋為主,糧食年產量達1萬元以上;畜牧業以養殖豬、牛、羊、馬、家禽為主,現有豬品改點21個,牛品改點4個,羊品改點1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量的40%以上;礦產資源主要有煤、汞、黃金、鐵、銅、硒、石墨、稀土、多晶矽,現有黃金開採點3個,年產9萬噸以上的有證煤礦一個,已成為民主鎮的重要支柱產業。.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地里環境屬於南高北低的多山、多壩子的複合地形帶,境內相對周邊鄉鎮地理位置較平、喜晴、區域內溶洞發達造就了老井洞、麒麟洞、白馬洞、妖精洞、猴子洞、觀音洞等等的溶洞景觀、此地的北面山地較高,適宜蕎麥、土豆、茶葉等生產、屬於原始林地帶這上面有大量的杜鵑花、野八角、刺竹、華竹、水源豐富自然景觀較好,南面多屬於石灰岩山地夾雜小盆地地帶比較適合開展農業生產。
特產
傳統的土特產品核桃、板栗、葵花、柿子餅、臘肉、火腿、牛乾巴、牛肉、民主豆腐、土酒、水果享譽全縣,特別是糯寨茶葉、火腿、豆腐、牛乾巴、臘肉、麵條等

自然資源

在這裡擁有多種地質構造、自然資源在礦產方面擁有大量的煤炭、黃金、銀、汞、石墨、水晶、多晶矽礦產、銅、鐵、鈾礦等等。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人口民族

現有人口3.56萬,大部分屬於漢族、其次彝族較多、苗、蒙古、回、白等聚居。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政治體制

社會主義社會體制

經濟概況

由於近三十年來周邊依靠煤礦經濟發展,導致民主鎮幾乎秉承農業為主的傳統經濟模式和勞務輸出的簡單方式雙重作用下相對周邊經濟顯得越來越凋蔽;近些年的交通閉塞等因素的困擾讓民主成為了盤縣的老少邊窮地區,稅源的缺乏也讓民主鎮成了決策的忽略地,相對周邊鄉鎮發展較落後。各項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建設;不過隨著近幾年高速的穿境而過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利好,有可能在未來發展為以綠色產業為依託,現代農業和高新科技聚集區模式已經在萌芽。希望政策進一步傾斜於民主鎮改變貧窮面貌。

社會事業

幾乎體現在教育上,這裡崇文重教的歷史較為悠久,早在唐朝貞觀九年就在今民主境內(今政府右側原計生辦後面的學校老坡)建立了官方學堂名為龍盤書院也叫盤州書院,並於永徽年間考取多位太學貢生、鑒於歷史記載較清楚的大多為明朝年間普安府人才,到了萬曆十四年後將普安書院改為竹林書院、到了清同治年間後隨著洋務運動的思想和戊戌變法的需要竹林書院第一個在普安廳境內成立了完整國小和偶爾開設中學課程的現代化學校並且有據可考的為小松林李家在晚清出了兩個留學生所謂功勞巨大,到了民國時國小改為歸順學校開設有完整國中課程可以直接考取興義中學和貴陽中學,一直到解放後被沿用幾年,而後將國小遷往今國小所在地,而後召集到國中教師設了半年國中而後地名狹窄搬遷到原普山書院原止今民主鎮中學所在地當時中學名為盤南中學,幾乎開設國中班課程,偶爾為幹部和教師培訓開高中班課程,盤南中學可謂為了盤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量的高層次人才,當時與盤縣一中屬於盤縣教育的兩大支柱這裡走出去的市領導、縣領導、鄉鎮領導、工作人員和教師比比皆是;包括現在這裡的民眾和中國小依然源源不斷的培養著一批批現代化人才從這裡一步步走向外面。
除了教育就是水利工程和生活飲用水有所發展,鄉村文化也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通村公路硬化路燈安設等。

歷史文化

這裡歷史悠久,歷史文化特色突出,特別是大理國時期第一次以政府的形式將儒釋道文化和為一體,最出名的為麒麟洞的麒麟廟、還有就是建於大理國時期的白馬寺(規格形式幾乎模仿大宋洛陽的白馬寺)由於多次被毀最為徹底的是清朝初年和民國初年的炮火打擊,解放戰爭後幾乎只剩下了白馬洞,七八十年代還有老人和孩子在這裡趕廟會,白馬洞裡面留有一些儒釋道文化遺蹟因為大理國時期多位大理皇帝禪位以後都會到白馬寺裡面來跟東面的僧人、道長、儒生交流,而且還會故意派官員、貴族子弟到白馬寺來交流學問;因為在大理國的選官制度當中明確要求出身僧人但是需要儒生、當然還講究一點道家修養。所以當時於矢的白馬寺有如說是寺廟不如說是大理王國的政治思想教育學校,高規格學校。那么多的皇帝會來清修緣於白馬寺容易給漢人(當時的宋朝人)以好奇以及好感,特別是距離東面宋朝較近但是又屬於大理腹地而且商業在大理國當時的於矢城商貿經濟文化的發達遠超大理,在這裡被漢人接受的程度和舒適度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大理和昆明。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後來的九廠大量遺留遺址,包括營盤、倉庫(今倉庫所在地為一部分)、火石山、頭廠、二廠、碳廠、銅廠坡、火石山、磨石山、鐵廠、金廠、銀廠、等等遺址,還有境內大量的古建築、古墓、包括李家老房子、唐家老房子、董家老房子、董家大山上面的道觀遺址、三神廟原為打虎三將因為遇上窩虎當三人打死三隻老虎時師傅累死了後來兩個徒弟為表忠心也隨師傅死去當縣官帶上賞錢前來致謝時發現三人已死因此才聯合商人砍下三棵古樹將其埋於樹下修廟祭奠因此才有了三神廟。
這裡除了這些遺址民主還有很多歷史文化遺留有待進一步發掘。
農民起義
1946年夏,寓居昆明的彝族軍人龍騰霄根據云南地下黨組織何現龍的指示,回到故鄉糯寨組建革命武裝,開闢黔西的敵後鬥爭。1948年9月10日,龍騰霄、龍德霖兄弟在廣泛發動民眾的基礎上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成立了以龍騰霄為主任,司開德為副主任的農村經濟復興委員會。以此為掩護,組建了8個游擊大隊,分別以龍德霖、丁偉光、陳雲飛、錢萬選、楊宏偉、龍學成、肖崇武、孫志文為大隊長。部隊由雲南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朱家壁,副司令員何現龍授予“黔西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支隊”番號,在支隊長龍騰霄的領導下,挫敗了貴州保全一、二團及興仁專屬教導大隊和盤縣民衛隊的聯合進攻。
糯寨暴動後,桂滇黔邊區(滇桂黔邊區前身)羅盤地委派中共黨員唐德錕為支隊黨代表。先後擴編了羅波大隊、吳麟川大隊和組建了陳和清、普成學、丁立典大隊。
1949年2月經桂滇黔邊區縱隊司令部決定,將“黔西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支隊”番號改為“桂滇黔邊區縱隊黔西南遊擊隊”,仍以龍騰霄為支隊長。1949年 7月,部隊遵照羅盤地委指示,留部分在當地堅持鬥爭外,其餘部分開赴羅平板橋鎮整訓,並增派王中、王日強、李啟恭、尹居、李家祥、羅群、程南、史志華、范達、曾毅、左高林等十九位同志到部隊加強政治工作。整訓後,支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羅盤支隊盤縣游擊團。龍騰霄調任羅盤支隊參謀長,龍德霖任盤縣游擊團團長,王中任政治委員,楊德光任副團長,李鳴武任參謀長,王日強任政治處主任,聶益民任供給處主任。下轄三個營:一營營長羅波,教導員李啟恭;二營營長丁偉光,教導員蘇維群; 三營營長陳雲飛,教導員尹居。部隊奉命回師盤縣配合解放大軍解放貴州,創下了魯番戰役等輝煌戰績。從糯寨暴動到貴州解放,盤縣游擊隊發展為千餘人槍的革命隊伍。經歷了大小戰鬥七十多次,殲敵連長以下五百餘人,俘敵營長等四百餘人,爭取國民黨一個營的一百三十餘人起義,緝獲六O炮四門,重機槍四挺、輕機槍二十四挺、衝鋒鎗、步槍二百七十四支、手槍十一支以及手榴彈、子彈等大批軍用物質,為解放黔西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風景名勝

大箐風光、茶園風光、坡上古道、冷風丫口、民主春夏秋神秘晨霧、雲海景觀、麒麟洞、老井洞、白馬洞、妖精洞、猴子洞、三神廟、茶馬古道、萬人坑等等。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貴州省盤縣民主鎮

著名人物

謝唐
盤州牧,貞觀八年唐王朝為了鞏固邊疆政治在今民主鎮壩子設立了盤州府將原本地少數民族首領封為盤州牧統領盤州下轄兩州十二縣,作為土司世代承繼;為感謝唐朝皇帝李世民該首領將姓改為謝,取了漢名唐因此叫謝唐;從此謝姓成了當地的土司直到清朝嘉慶元年才改土歸流取消了謝姓的當地土司家族地位。周邊的謝姓少數民族同胞均為其後代,在南詔後大理國時期包括貴陽等地的土司家族都屬於其後代謝姓家族。
牛虎
盤州府千牛衛將軍,屬於盤州牧謝唐主將,同樣屬於少數民族將領,為感謝唐朝恩德和謝唐賞識;特取千牛衛中的牛為姓意為像牛一樣效力大唐和盤州牧,取漢名為虎,意為入虎一樣威懾盤州下轄兩州十二縣。屬於當時西南地區著名的唐將,周邊現在的少數民族牛姓均為其後代。
邵元善明朝舉人高官、邵元哲明朝舉人、邵元吉明朝舉人、孟本淳明朝官員官至總兵、譚苗子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普安直隸廳苗篡帶頭人)由於民主在明朝萬曆年間遷城以及民國軍閥管控和解放戰爭等原因很多歷史資料和材料所留下的就微乎其微在境內的土司家族謝、牛二姓、段、雷、嚴等唐朝、大理國時期和元朝時期的名人無法考究,希望後來居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