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城鎮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

《貴州省城鎮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是於2021年12月31日由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城鎮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31日
  • 發布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發布背景,

全文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意見,進一步改善城鎮面貌,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為人民民眾辦實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原則和目標
  (一)工作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依靠民眾,發動民眾,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整治背街小巷私搭亂建和“髒亂差”等頑疾,實現硬體提升與管理提升相互促進,進一步改善民眾人居環境。
  (二)工作目標。在全省城市建成區開展背街小巷改造,三年內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任務。2021年完成改造1250條,2022年計畫完成改造2304條,2023年計畫完成改造1619條,打造安全有序、管理精細、空間整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市井氣息濃郁的文明街巷,持續鞏固提升背街小巷品質,形成常態長效建設和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全省城鎮生活品質和文化品位。
  二、工作內容
  背街小巷是指城市主次幹路之外、市民每天進出必經、對市民生活品質影響較大的小街巷。具體判斷標準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51328-2018)劃定的道路功能等級為支路及支路以外的城市道路,其紅線寬度一般在20米以內。
  背街小巷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動內容之一,在達到背街小巷市容市貌日常管理維護要求的基礎上,重點對背街小巷中存在的“髒亂差”、亂搭亂建、無下水管網、路面破損、小巷轉角處無路燈等問題按照查缺補漏、補齊短板的原則實施改造。
  具體要求為:
  1.安全隱患治理。完善消防設施,暢通消防通道。對臨街臨巷圍牆、圍欄、電桿燈桿、供電供氣管線、綠化喬木以及建築外掛物體進行安全排查並消除隱患。
  2.道路設施改造。硬化道路路面,修復破損和積水路面、人行道。補齊或更換缺失破損井蓋、雨篦,杜絕井蓋傷人。配齊照明設施。規範配建無障礙設施。規範設定燃氣管網。完善給排水管網和雨水管網,做到雨污分流,杜絕污水亂排。合理劃定道路停車位,杜絕亂停亂放。
  3.環衛設施改造。根據需要增設廢物箱、垃圾收集點,更換破損和密閉不嚴的垃圾容器。垃圾容器較多的收集點,增建垃圾容器間,避免污水、臭氣擾民。
  4.門頭牌匾改造。拆除違規設定的各類門頭牌匾、布幅標識。杜絕招牌亂掛,補齊道路指示標識、門牌。
  5.外牆立面改造。整修殘牆斷壁,粉飾建築物外立面,做到牆體整潔;外牆立面風貌應與周邊區域風貌協調。拆除違規設定的廣告牌,清理“野廣告”,杜絕廣告亂貼。
  6.架空管線改造。因地制宜,對具備條件的各類管線實施入地,不具備入地條件的進行梳理,重點整治有安全隱患的管線,治理空中“蜘蛛網”亂象。
  7.綠化景觀改造。沿街公共區域能綠盡綠,缺植補植、多元增綠、花木相宜、保護樹木;充分挖掘公共空間資源,拆違復綠、穿牆透綠。
  8.依法拆違控違。限期整改或拆除未經批准占用城市公共空間私自搭建的房屋、圍欄、圍牆、棚亭等建構築物,逐步消除存量。建立“控違”機制,堅決遏制違建增量。
  在以上改造內容的基礎上,各地可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巷內的歷史建築、歷史環境要素、古樹名木大樹等資源,對街巷進行風貌特色提升;充分利用好傳統商業街巷內的特色餐飲、特色商品等資源,對街巷進行業態提升,打造高品質的歷史文化街巷和特色商業街巷。
  三、工作程式
  (一)開展摸底調查。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牽頭部門應會同街道(鎮)、社區,按照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內容,對轄區背街小巷進行全面摸底調查,查清規模、人口、經濟、違建和沿街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情況,找準問題短板,確定改造工作內容,數據應當完整、真實、可靠,經本級人民政府審定後,建立項目儲備庫和工作檯賬。(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二)實行規劃引領。各縣(市、區、特區)在編制城市更新規劃時,應將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納入其中。背街小巷改造方案設計應當符合城市更新規劃要求。(責任單位: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制定改造方案。背街小巷改造單位應委託具備資質的設計單位組織規劃、建築、道路、給排水、電氣、燃氣等專業技術人員對背街小巷進行技術調查,查清存在的問題,以城市更新規劃為指引,結合居民意見,提出改造方案,制定改造內容清單,經當地背街小巷改造工作領導機構認可,經公示後實施。(責任單位: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組織項目實施。項目應依法執行工程建設基本程式。施工單位要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提倡綠色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居民生活影響。各級政府依法組織開展違法建築認定拆除,相關部門依規簡化背街小巷改造審批手續。各專營單位應當按照改造方案的要求參與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網路、安防等設施的遷移和改造。(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能源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大數據局、省廣播電視局、省公安廳、相關專營單位,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組織竣工驗收。項目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驗收。背街小巷驗收資料應報縣(市、區、特區)牽頭部門備案並歸檔城建檔案。項目可依據設計成果檔案、經建設單位確認的工程量清單和現場工程簽證作為項目結算依據編制結算檔案,並進行結算審核。(責任單位: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工作機制。各級人民政府應統籌各相關部門建立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組織制定工作方案和計畫,定期進行工作調度,將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建立政府領導層層包改責任制。各牽頭部門應建立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專班,加強業務指導和日常管理調度,高效有序推進工作。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應發揮政治引領作用,依靠民眾、發動民眾,讓更多民眾主動積極參與到背街小巷改造中。(責任單位:省新型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二)建立社會協同機制。堅持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讓背街小巷居民成為發現、反映、監督、維護的主體力量。在無名街巷命名、改造方案和聯合驗收過程中,要充分徵求周邊居民意見,深入做好居民思想工作,避免激化矛盾,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對占道經營的小攤販治理一定要有“民生溫度”,通過開闢新的經營場地,定時定點經營等方式,引導其規範有序經營,既保障收入來源,又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讓城市保留“煙火氣”。(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各地要結合城鎮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同步實施背街小巷改造,科學確定項目定位,充分利用背街小巷停車位、廣告位、攤位出讓等收益,做好項目整體包裝,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爭取省級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對不能通過項目整體打包方式實施的背街小巷改造項目,縣級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通過統籌各級相關專項資金、同級財政預算安排等方式落實改造資金,市級要通過調整補助資金支出結構等方式支持縣級,省級將通過省級城鄉建設發展專項資金對各地的背街小巷改造工作進行以獎代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檢查督導。建立背街小巷改造調度、監督、評估和通報的管理制度,利用貴州省“住建雲”背街小巷管理業務系統,實行“月調度、季檢查、半年通報、年度考核”。定期對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評估,對工作推進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將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納入新型城鎮化工作督查考核內容。(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新聞媒體及“兩微一端”等新媒體資源,廣泛宣傳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圍。重視典型宣傳,對有效果、有亮點、有特色,民眾滿意、輿論叫好的背街小巷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帶動效應。各地要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和做法,建立典型經驗複製推廣工作機制,並適時組織現場觀摩,進行學習交流培訓。(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發布背景

為加快推進貴州省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切實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堅持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尊重和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嚴禁大拆大建、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等行為,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加強修繕改造,補齊城市短板,注重完善功能,增加城市活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