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晴隆銻礦古油藏發現及其對銻礦成礦的約束研究

貴州晴隆銻礦古油藏發現及其對銻礦成礦的約束研究

《貴州晴隆銻礦古油藏發現及其對銻礦成礦的約束研究》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胡煜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晴隆銻礦古油藏發現及其對銻礦成礦的約束研究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煜昭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晴隆銻礦床是華南銻礦帶典型礦床之一,但地質構造複雜,礦床成因爭議較大。申請者負責的晴隆銻礦外圍銻礦勘查項目,在銻礦賦存層位-大廠層中發現了古油藏,同時在瀝青層之下也發現了銻礦層,說明晴隆銻礦床的形成與油氣藏形成可能存在成生關係。本申請通過對晴隆銻礦及新發現的古油藏開展地質地球化學研究,探討銻礦與古油藏的空間關係、物質關係和時間關係。結合晴隆銻礦床、區域地質和區域地球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將銻礦床研究與南盤江-右江沉積盆地的演化相結合,在盆地尺度上探討晴隆銻礦成礦物質和成礦流體來源、運移路徑及成礦機理,構建銻礦床實體成礦模型。該研究不僅為銻礦床成因研究提供有力證據,將推動黔西南地區銻礦勘查和頁岩氣勘探。豐富和發展沉積盆地金屬礦床成礦理論。

結題摘要

晴隆銻礦床是華南銻礦帶內典型礦床之一,位於南盤江-右江盆地的黔西南坳陷。通過對晴隆銻礦及其附近的古油藏開展地質地球化學工作,得到如下認識。 成礦與成藏背景分析 通過區域構造分析、火山岩相分析和埋藏史分析,結合地球物理資料,查明晴隆銻礦床位於由青山鎮主控斷層、大廠古隆起和北東向二級斷層構成的複式半地塹構造中。晴隆銻礦的成礦流體具有盆地流體性質。 古油藏的發現及地質特徵 在銻礦勘查過程中,施工的5個鑽孔發現合計15層瀝青的古油藏,估算儲量約36.84萬噸。無論是在平面上還是在縱向上,古油藏與大廠銻礦都顯示了密切的空間關係,推測兩者的形成具有成生關係。 古油藏地球化學特徵 根據有機元素分析,確定古油藏瀝青為碳質瀝青。測定的瀝青反射率值對應的溫度為199 ℃ ~ 211℃,平均為206℃,處於凝析油濕氣階段末期或乾氣階段早期。瀝青碳同位素為-27.7‰ ~ -28.8‰,平均為-28.1‰,接近泥盆系烴源岩。瀝青微量元素特徵顯示Cu有一定的富集,Sb未富集。瀝青稀土元素特徵與輝銻礦的差異很大,推測成藏成礦流體不一致。古油藏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為121.5℃~156.1℃,平均為136.8℃,低于晴隆銻礦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說明銻礦床的形成伴隨著部分液態烴和凝析油-濕氣的形成。 瀝青來源及成因 根據飽和烴氣相色質譜和稀土元素特徵曲線,古油藏瀝青來源於泥盆系烴源岩。 古油藏生油時代厘定 通過瀝青Re-Os精確定年,測得約252 Ma年齡,通過瀝青Re-Os同位素分餾原理,結合南盤江-右江盆地石油地質背景資料,認為該年齡代表了D烴源岩的生烴年齡。 古油藏與晴隆銻礦成礦關係 晴隆銻礦泥盆系烴源岩在晚二疊世初期(254.3 Ma)生油,伴隨著埋藏作用的加深和印支運動的驅動,原油沿同生斷層和不整合面運移至二疊系不整合面上下的玄武岩、大廠層和茅口灰岩有利空間中逐漸儲存形成油藏,油藏成藏年代約235 Ma,並逐漸演化成古油氣藏(含瀝青、天然氣等),氣藏運移至大廠背斜核部進而促使銻礦發生硫酸鹽熱化學還原作用(TSR),向成礦流體提供大量的S2+,銻礦在燕山中晚期(142~148Ma)成礦。硫同位素顯示古油藏瀝青與晴隆銻礦具有相同硫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