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貨幣指標制,通貨膨脹制,利率目標制,
介紹
很多讀張五常貨幣文章的朋友都會看到以一攬子商品價格為錨。錨的本義是輪船停泊後用來固定自身方位的工具,一個巨大的叉形物調入海中,讓輪船不會隨意漂泊。美聯儲在實行貨幣政策之前,也會制定一個名義錨,相當於通貨膨脹或是貨幣供給的名義變數,能夠讓貨幣政策都圍繞這這個名義錨來實行,從而實現物價穩定的目標,讓整體經濟不會失去控制。釘著這個錨,保證確立的名義變數在一個狹小的區間內活動,促使實際物價水平達到設定的通貨膨脹預期。名義錨可以看成是一套行為規範,央行必須長期關注這樣的行為準則從而達到自己定下的目標。這會讓貨幣政策不會因為短期的需要而使得整體經濟失去方向,到處漂泊。
貨幣指標制
德國是近幾十年成功控制通貨膨脹的典範。從70年代中期,近20年都以貨幣指標製作為貨幣策略。弗里德曼曾經建議貨幣總量應該按照固定的比例增長。但是德國央行的貨幣指標制卻並非嚴格按照弗里德曼的建議,而是允許兩三年內增長超出目標範圍,不過超出的部分之後要予以修正。
貨幣指標制的優點是其名義錨實施的透明性,央行是否實現其確立的指標通過新聞就能夠獲得,這樣可以幫助普通民眾及時調整通貨膨脹的預期。但是缺點是此制度必須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比如通貨膨脹必須和定位錨的貨幣總量存在相關性,才能夠調節。不然這種調節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貨膨脹制
雖然德國的貨幣指標制有著成功的經驗,但是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總量和目標變數(如通貨膨脹)的關係都十分明顯,有些國家的關聯性不明顯,所以必須採取其他更有效的錨來釘住。
帶有隱性名義錨的策略
除了上述兩種策略,還有近年來的美國策略。
弗里德曼曾經強調貨幣政策的影響是長期並且滯後的。有些經濟模型指出像美國這種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年的滯後性,就是說要一年後才能真正影響產出,兩年才能對於通貨膨脹產生預期的影響。所以滯後性使得貨幣當局不能等通貨膨脹真正開始後才出招,那時出手已經晚了。央行必須有一定的前瞻性並且能夠先發制人。美聯儲雖然沒有明確的公布策略,但是出手的政策中卻一直把控制通貨膨脹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隱性名義錨,不直接公布,只在暗中計畫。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就是先發制人的高手,運用利率調節經濟十分嫻熟,他應該會唱劉歡的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雖然金融危機後名聲不大好,但這是後話)。
這種策略的優點是不依靠貨幣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能夠有效的把通貨膨脹遏制在最初階段。不過此種策略的缺點就是缺乏透明度,普通民眾會不斷的對美聯儲的動作進行不同的解讀,讓市場產生某種政策的不確定性,其次就是這種先發制人的策略必須依靠一些有強權有能力的官員,比如格林斯潘,要我們的川哥去先發制人,估計後果會比較嚴重。
利率目標制
利率目標制不以貨幣增長速度、物價上漲速度為目標,而是以利率為目標,在合理、穩定的利率環境下使貨幣供給被動適應貨幣需求,避免貨幣政策主動調控經濟時造成實體經濟資金成本的異常波動及形成不平等的財富再分配,從而使貨幣以平穩高效的運行服務於經濟的發展,減少經濟危機帶來的實體經濟損失與就業困境。利率目標制在《負利率的本質》一書中首次提出,在《尋找貨幣錨》一書中做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利率目標制的利率以貨幣運行成本為依據制定,更符合實體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