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時差是指貨幣政策從研究、制定到實施後發揮實際效果的全部時間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貨幣政策時差
- 外文名:Time difference of monetary policy
作用,特點介紹,
作用
貨幣政策時差作為貨幣政策運行過程中的客觀存在,對貨幣政策運行效果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這種制約作用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第一,貨幣政策時差長度的制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表現為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間目標,最終目標這樣一個正序型的連鎖運行過程。貨幣政策的運行效果,實際上是貨幣政策在其運行各環節上的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的綜合反映。很顯然,只有分布於貨幣政策運行全過程的各種時差的長度均較短,才能收取最佳累積效應,使貨幣政策獲得顯著的、理想化的運行效果。反之,若貨幣政策時差過長或變異程度很大,則貨政策的運行效果不但難以令人滿意,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經濟、金融形勢進一步惡化。即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選擇非常得當,出台時機非常合適,由於時差過長而引發的滯後效應也勢必使這種政策的調控功能嚴重受損而不得不打一個很大的折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由各種時差加總而成的總時差過長的貨幣政策,無論如何不能說是理智的、優良的貨幣政策。
第二,貨幣政策時差可測程度的制約。貨幣政策時差的可測性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密切相關。這種關聯表現在:(1)貨幣政策時差是貨幣政策調節周期的“參照系”,因而準確預測貨幣政策時差也就成為正確界定貨幣政策調節周期的必要前提。這一點誠如前述。(2)只有準確地預測貨幣政策時差,才能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主動性和預先性,使貨幣政策操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從而也才有可能把貨幣政策的實際效果同中央銀行的預期調節目標較完美地統一起來。否則,預測時差與實際時差偏離過大,則貨幣政策必將在錯誤的時間過程內發揮作用,從而產生與中央銀行預期調節目標完全相悖的兩種結果;或是貨幣政策的功力明顯不足;或是貨幣政策的功力過於強勁。
特點介紹
貨幣政策跨上有計畫商品經濟的大舞台成為巨觀調控的主要角色,是自1984年人民銀行獨立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以來才出現的事情。不過,儘管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時間較短,但循著貨幣政策的運行軌跡,我們仍然不難發現我國貨幣政策時差的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內在時差過長。導致內在時差過長的根本原因,在於認識時差過長。這從1984年以來貨幣政策的波動變化中表現得很清楚。
二、外在時差過短。據西方經濟學家測算,西方已開發國家貨幣政策的外在時差一般為8-12個月,在某些個別行業最長可達20個月。而根據我國貨幣政策的運行情況,從實施貨幣緊縮到工業生產增長速度下降,其間外在時差不足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