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分層(貨幣層次)

貨幣分層

貨幣層次一般指本詞條

貨幣分層,也稱為貨幣層次,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在確定貨幣供給統計口徑時,以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大小作為標準,並根據自身政策目的的特點和需要,劃分了貨幣層次。貨幣層次的劃分有利於中央銀行進行巨觀經濟運行監測和貨幣政策操作。

基本介紹

分層簡介,國外劃分,美國,歐盟,日本,國際貨幣基金,我國劃分,層次劃分,劃分依據,

分層簡介

貨幣層次的劃分不是從來都有的,部分已開發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才劃分貨幣層次。而劃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便於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而且在劃分的標準的問題上,各國經濟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說法。
要討論貨幣層次的問題,首先必須弄明白的是貨幣的範圍。在很多國家的貨幣統計指標中,貨幣的範疇不僅囊括了流通中的紙幣輔幣,並且包括銀行存款,甚至包括有價證券電子貨幣等。一般情況下,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與貨幣定義頗為相似但又被排除在貨幣定義之外,均稱為準貨幣,而通貨又只是貨幣的一部分。可見貨幣包含的範圍很大很廣,因此貨幣可以劃分為許多層次。
關於貨幣層次劃分,各國有各自的劃分標準,而且就是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的貨幣層次劃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別。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貨幣的流動性來劃分的。

國外劃分

貨幣的流動性在大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眼裡實質上就是貨幣的變現能力。根據大部分西方經濟學家對貨幣層次的歸納,貨幣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M1=現金+活期存款
M2=M1+在銀行的儲蓄存款+在銀行的定期存款
M3=M2+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金融機構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以上只是一般情況,具體到每個國家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有些國家只是很簡單地劃分為M1(狹義貨幣量)和M2(廣義貨幣量)。但某些大經濟體,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對貨幣的劃分卻複雜很多。

美國

目前,美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大致如下:
M2=M1+小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貨幣市場基金份額(非機構所有)+隔日回購協定+隔日歐洲美元+合併調整;
M3=M2+大面額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份額(機構所有)+定期回購協定定期歐洲美元+合併調整;
L=M3+短期財政部證券+商業票據+儲蓄債券+銀行承兌票據。

歐盟

歐盟在貨幣層次劃分方面,相對於美國有很大的差別。歐洲中央銀行將貨幣分為狹義貨幣、中間貨幣和廣義貨幣三個層次,具體劃分如下: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現金+隔夜存款;
中間貨幣:M2=M1+期限為兩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個月以內的通知存款
廣義貨幣:M3=M2+回購協定+貨幣市場基金(MMF)+貨幣市場票據+期限為兩年以內的債券

日本

日本現行的貨幣層次劃分為:
M1=現金+活期存款;
M2+CD=M1+準貨幣+可轉讓存單;
M3+CD=M2+CD+郵政、農協、漁協、信用合作和勞動金庫的存款以及貨幣信託和貸方信託存款。此外還有廣義流動性等於“ M3+CD ”加回購協定債 券、金融債券國家債券投資信託外國債券

國際貨幣基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劃分
M0=流通於銀行體系外的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活期存款+郵政匯劃資金+國庫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我國劃分

層次劃分

在我國關於貨幣量層次的劃分,目前學術界也不統一 , 有主張以貨幣周轉速度劃分的 , 有主張以貨幣變現率高低劃分的 , 也有按貨幣流動性劃分的。若是按流動性劃分,其依據是:(一)、相對能更準確地把握在流通領域中貨幣各種具體形態的流通特性或活躍程度上的區別;
(二)、在掌握變現能力的基礎上,把握其變現成本、自身價格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三)、央行在分析經濟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加強對某一層次貨幣的控制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於1994年第三季度開始,正式確定並按季公布貨幣供應量指標,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貨幣層次的劃分具體如下: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在我國,M1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3是為金融創新而增設的。

劃分依據

回到流動性這個劃分標準,不難看出,我國貨幣層次劃分的流動性標準是局限於該金融資產的國內流動性為基礎的。關於中美之間貨幣分層的一些區別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儘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占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較為充足的的且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
此外,我國把流通中的現金單獨列為一個層次的原因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制度還不夠發達,現金在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中占30%以上,流通中現金的數量對我國消費品市場和零售物價的影響很大,現金的過度發行會造成物價上漲。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