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藝術

貧窮藝術

“貧窮藝術”, 觀念藝術的一個流派。由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切蘭(Germano Celant)於1967年提出這個概念。以撿拾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表現媒介,用最廉價、最樸素的廢棄材料——樹枝、金屬、玻璃、織布、石頭等進行藝術創作。這類藝術家被稱為“貧窮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貧窮藝術
  • 外文名:Arte povera
  • 藝術特點:以廢舊品和日常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 起源時間:1967年
  • 概念提出者: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傑馬諾?切蘭
  • 代表人物:義大利藝術家雅尼斯·庫奈里斯
  • 代表作品:《無題》
概念與起源,藝術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概念與起源

“貧窮藝術”由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切蘭Germano Celant於1967年提出這個概念,以概括和描述當時一批年輕的義大利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和觀念。“貧窮藝術”主要指藝術家選用廢舊品和日常材料或被忽視的材料作為表現媒介,他們的觀念旨在擺脫和衝破傳統的“高雅”藝術的束縛,並重新界定藝術的語言和觀念。這種以原始而質樸的物質材料建構藝術的方法和形態常常被認為是觀念藝術的一個流派。
貧窮藝術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義大利Hirschhorn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運動,它被稱之為貧窮藝術(Arte Povera)。這樣的名稱似乎注定了給人們觀念上的誤解,畢竟在很多人的思維中,貧窮和貧苦是如此相似的詞語。但“貧窮藝術”誕生於義大利的“黃金時代”,總體而言,那個時候的義大利人(包括貧窮藝術家們本人)也並不貧窮。對藝術來說本應該是沒有高貴和貧窮的區別,有的只是藝術家們自己對自己作品的定義和人們對其作品的評論而已。貧窮藝術的輝煌僅僅只是在1967年到1977年間的10年時光,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貧窮藝術僅僅也只是露了下自己的身影就退出了最前部分的舞台。

藝術特點

“貧窮藝術”以撿拾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表現媒介進行藝術創作。用最廉價、最樸素的廢棄材料——樹枝、金屬、玻璃、織布、石頭等作為表現媒介,進行拼貼、剪下創作。其中還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仙人掌、速溶咖啡、羊毛、麻袋、裝滿玉米的袋子、飛快的氧氫火焰、古典雕塑、石蠟燈、鐵片等原素,甚至是鐵路的軌道。
“貧窮藝術”打破了藝術語言的地位、現狀與圖式。堅持藝術應該是被生活本身所取代。上世紀60年代,義大利藝術家雅尼斯·庫奈里斯開始借用動物進行藝術創作。這種以動物為媒介的藝術形式便由雅尼斯·庫奈里斯首開先河,之後才有了擅用牛、羊、鯊魚等動物作為藝術素材的赫斯特以及愛用馬、鴿子、松鼠進行創作的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等這些後生晚輩。雅尼斯·庫奈里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在羅馬阿蒂科畫廊放置了12匹活馬。

代表人物

雅尼斯·庫奈里斯、是義大利貧窮藝術最重要的代表。
貧窮藝術
Alighiero Boetti(1940-1994) ,20世紀義大利藝術家,貧窮藝術代表之一。
Giovanni Anselmo(1934- ) 義大利藝術家,貧窮藝術代表之一。
Giuseppe Penone(1947- ) 義大利藝術家,貧窮藝術領頭人之一。
Pier Paolo Calzolari(1943- ) 義大利藝術家,貧窮藝術代表之一。
Pino Pascali(1935-1968) 義大利藝術家,貧窮藝術代表之一。
Mario Merz(1925-2003), 義大利藝術家,貧窮藝術代表之一。

代表作品

雅尼斯·庫奈里斯的《無題》等等。
貧窮藝術
雅尼斯·庫奈里斯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