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果這是虛構的,你可能會嗤之以鼻,但它是真實發生的——
巴拉圭貧民窟,是25,000人掙扎求生的地方,也是以每日1,500噸速度增長的大型垃圾場,孩子們自小撿垃圾以補貼家用,當地輟學率高達40%,但也正是從這裡,走出了一支全世界為之矚目的少年交響樂團。樂團里,所有的樂器都是用垃圾製成的:油桶、釣魚線、爛叉子、鐵皮作提琴,銅管、車鑰匙作薩克斯,舊衣櫃的木板作吉他......
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最佳童書獎得主利昂內爾·勒·尼瓦尼克、法國兒童文學不朽獎得主米歇爾·皮克馬爾共同將這一故事改編成了繪本。通過平實有力的文字和富有真實感的“垃圾”拼貼畫,讀者將直面貧民窟艱苦的生存環境,也將看到孩子們懷抱夢想和希望,對命運做出的奮力反抗,正如樂團的指揮法維歐·查維茲所說:“世界給我們垃圾,我們報之以音樂。”
本書系獲30項大獎紀錄片《垃圾場中仙樂揚》原型圖畫書,由法國1200名教育工作者聯合推薦,鼓勵說“做不到”的孩子,勇敢面對挑戰。
媒體評論
一個巴拉圭貧民窟的真實故事,一本拼貼畫帶來的心靈震撼。他們把“垃圾”變成了樂器,奏出感動世界的天籟交響。
——《出版商務周報》“2020年度桂冠童書”頒獎詞
無論貧富貴賤,音樂帶給孩子們新的生活,將一個原本遙不可及的夢,變成了現實。
必須練習,必須努力,這是進步的唯一途徑,否則你將一事無成。
——卡特烏拉再生樂團小提琴手瑪麗亞·里歐斯
這個故事將激勵全年齡段和各個層次的人們用創造性的思維看待逆境。
——紀錄片《垃圾場中仙樂揚》製片人朱麗安娜·佩納蘭達-洛夫特斯
再生樂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一個簡單的想法可以徹底改變人生,創造出超越當前生活境況的機會。
——紀錄片《垃圾場中仙樂揚》導演布拉德·奧爾古德
堅強的人物證明,人可以憑藉頑強的精神克服自身的困境。
——謝菲爾德國際記錄片電影節環保獎特別提名《垃圾場中仙樂揚》頒獎詞
即使我們在最不利的處境下,也不能停止夢想。一無所有不是什麼都不做的藉口。
——卡特烏拉再生樂團指揮法維歐·查維茲
當你需要一樣東西時,你必須竭盡全力去爭取,去活下來。
——卡特烏拉再生樂團弦樂器製造師尼古拉·高梅
我的人生,一旦沒有音樂,就失去了意義。
——卡特烏拉再生樂團小提琴手塔尼亞
每當我拉起小提琴,就仿佛生活在別處……那裡有藍天、曠野、大片的綠色,沒有垃圾,沒有污染,只有我在獨自拉著小提琴。
——卡特烏拉再生樂團小提琴手阿達·馬利貝爾·里歐斯·博達多斯
作者簡介
作者:米歇爾·皮克馬爾
法國兒童文學作家,現代文學博士。曾從事國小教育15年,對孩子的語言水平及關注點具有直覺性的認識。至今為止,已出版200多部作品,包括《色彩的翅膀》《法國親子哲學啟蒙書》系列,曾獲法國兒童文學不朽獎、法國青少年圖書大獎、法國青少年出版物獎等多項大獎。
繪者:利昂內爾·勒·尼瓦尼克
法國插畫家,作家,視覺藝術家,打擊樂手。曾獲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最佳童書獎、
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插畫雙年展金蘋果獎。對他來說,任何材料都可以用於創作:草、樹皮、木頭、石頭、繩子、黏土、橡皮泥、廢鐵……甚至牛糞。本書中,為貼近貧民窟孩子的生活世界,他用廢棄物、黏土和顏料等製作了充滿立體感和真實感的拼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