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與貧困

財富與貧困

《財富與貧困》是美國經濟學家喬治·吉爾德編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81年。

《財富與貧困》著重從社會學的角度闡述了供應學派的思想,吉爾德認為,人們進行生產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已經創造出的財富,持有財富的人對社會有“貢獻”企業家冒風險投資是對社會的“獻禮”因為投資成功就會對每個人都有好處,應當頌揚會賺錢的人,並應通過改變稅收政策激發資本家投資的積極性。吉爾德還提出,政府舉辦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設施將導致貧困。認為社會保險制度會削個人儲蓄;社會福利會抑制人們工作的積極性,滋長窮人的依賴心理,政府實施社會計畫,不僅不能減輕反而會加重和擴大貧困乃至使貧困永久化,因而主張政府應儘量削減社會福利計畫的支出。

《財富與貧困》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並被供應學派看作“經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財富與貧困
  • 外文名:Wealth and Poverty
  • 作者:喬治・吉爾德
  • 類別:經濟學
  • 首版時間:1981年
  • 字數:36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財富與貧困》共三篇,作者對經濟學比較關心的財富與貧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同時探討了經濟成長的根源。作者在書中抨擊了凱恩斯主義和福利國家政策,反對政府干預經濟,阻礙企業家去冒險,認為這是美國發展的主要障礙。他還在該書中分析了貧困形成的原因和性質、財富的性質、階級的衝突、資本主義的道德風險、稅收制度所帶來的弊端、創造就業機會的困難、通貨膨脹對各階級影響以及經濟成長的迫切性等一系列問題,強調自由、信仰、精神和資本主義制度是擺脫貧困的理想途徑。

作品目錄

第一篇 資本主義的使命
第二篇 政策的危機
第三篇 信仰的經濟
第1章 勝利的輓歌
第10章 自由主義的道德風險
第19章 能動的經濟
第2章 經濟的挫折
第11章 即將到來的福利繁榮
第20章 固執的釀造商
第3章 饋贈的回報
第12章 種族歧視的神話
第21章 信仰的必要性
第4章 供給學派
第13章 就業的困惑

第5章 財富的性質
第14章 創造就業的假象

第6章 貧困的性質
第15章 拉弗經濟學和自由主義經濟學

第7章 企業家的未來
第16章 通貨膨脹的狀況

第8章 階級的衝突
第17章 服務業的生產率

第9章 同財富作鬥爭
第18章 增長的必需性

創作背景

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了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局面,而1973年尤為嚴重。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供給學派應運而生,其基本理論是:主張恢復薩伊定律,強調供給第一。供紿學派認為,凱恩斯“需求自動創造供給”的觀點是錯誤的,凱恩斯所主張的“需求管理政策”是造成滯脹的根本原因。促進經濟成長的著眼點不是需求,而是供給,因此薩伊定律才是正確的,供給是需求可靠的源泉。只有依照薩伊定律去做,制定一系列的供給管理政策來刺激儲蓄,儲蓄自動轉化為投資,投資增加就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產量,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吉爾德是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財富與貧困》是他的代表作,是在他的早期著作《看得見的人》的基礎上完成的。

作品思想

供應學派與資本主義
吉爾德指出,近代一個重要的大事是“資本主義未能取得不斷相應的勝利”。一些思想家在駁倒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的論據那樣令人信服,可是在讚頌自由企業制度時卻總是帶著幾分近乎哀歌的聲調,他們接受了資本主義正在衰敗這一令人憂傷的結論。思想家們對生生不息的資本主義唱起了“勝利的輓歌”。吉爾德認為,正如沃爾特·李普曼讚美的那樣,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創造財富的方式,它能使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自由、博愛和平等懷有的道德抱負,同消滅貧困、增殖財富一致起來,這個制度所以發達興旺,其原因在於它為企業家的英雄般的創造力提供了用武之地。然而,一種強調公平分配的經濟思想使資本主義黯然失色,高福利、高稅收給美國經濟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陷於停頓,儲蓄率下降,大部分投資轉向可以避稅的非生產性活動,如囤積黃金,購置不動產,從事投機買賣,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和貧困所起的相互作用一貧困可以使人努力工作創造財富——被歪曲了。而崛起的供應學派的使命就在於重視資本主義的生機,恢復資本主義創造財富,消滅貧困的功能。關於供應學派能否完成這一使命這一問題,吉爾德認為,供應學派的理論基礎是薩伊定律——供給能自動創造需求。供給先於需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由於無法事先知道回報的是什麼。因此,在給予(供給或投資)之前就要冒險,當然還需要信任。只有從事這種“理智的風險事業”,才能在懷疑和信任的共生圈中創造財富,這一供應學派思想實際上就是資本主義的靈魂。崛起的供應學派就是資本主義的希望之光。“你給大家,大家才會給你”。這不僅是富裕的秘訣,也是經濟成長的秘訣。
吉爾德提出,資本主義為企業家英雄般的創造力提供了用武之地,在人類發展史上,資本主義第一次提供了創造財富的方式,就算你對資本主義有各種反對意見,這一點都是不可否認的。相反,團隊精神卻造成了奴役和貧困。但是,有一種思潮正在對資本主義制度帶來衝擊,那就是公平主義。公平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缺點就是總有那么多的窮人,因此應在分配問題上公平合理。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公平主義是經濟學的一條“金科玉律”,是和平與繁榮的關鍵,這一思潮使強調競爭和淘汰的重商主義經濟學失敗。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思想家們為資本主義唱起了“勝利的輓歌”,為此,吉爾德呼籲,在當今這樣一個豐裕而又為恐懼的幽靈所纏繞的時代,應當在“真正絕望的困境中”盡力恢復。
財富理論
吉爾德認為,財富概念看起來不複雜,但它包含著許多令人想不通的疑惑。什麼是財富,吉爾德認為,財富是由那些可以保證將來有源源不斷的收入的資產構成的。財富存在於資源之中,但並不是所有資源都是財富,“即使是非常結實的肌肉,也會在恐懼的蔓延中很快地消失”。財富從何而來,吉爾德認為,勞動是財富的根源。但是,如果沒有目標和目的,工資掙得再多也會全部花光和浪費掉。財富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無形的思想和精神,特別是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小企業就是由具有企業精神的人開創的,它能迅速發展,承擔國民經濟中的主要角色。企業家的眼光是無法用統計圖表來表達的,但它為資本主義創造了財富。吉爾德認為,在財富中,最重要的不是可以衡量的金錢和機器,也不是累積和分配,而是智力和精神。經濟中的思想和精神的質量,同樣是一種財富,它可以勝過所有資本和勞工契約的數量。吉爾德認為,供給能創造需求,供給先於需求。這些在給予上的競爭,其實是一種利他主義的競爭。送禮者是在理解對方需要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禮者出於對給予者出人意料的理解感到驚喜,並急於回報他們。所以,供給是門很大的學問。“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樣就可以建立一種相互之間的信任,這個信任對經濟發展是舉足輕重的。資本主義生產需要信任:需要對鄰居的信任,需要對社會的信任,需要對宇宙間禮尚往來的邏輯的信任。一旦信任消失,企業精神也就隨之告終。
吉爾德承認,不管美國經濟多么富裕,美國仍是一個擠滿了窮人的世界。貧困可能與移民和黑人等問題有關,但重要的是,歷史上每一個集團的成功都是依靠他們在低工資的職業中比別的階級更加辛勤勞動。他得出結論說,擺脫貧困的惟一可靠的道路始終是工作、家庭和信仰,而不是政府的轉移支付。窮人不僅要工作,而且要比處在他們上面的階層更辛勤地工作。吉爾德認為,結婚會刺激男人的工作積極性,而單身的男人工作懶散,而且喝酒、吸毒。還有一種途徑是信念,能夠搬走使停滯不前的世界經濟受到折磨的怠惰和蕭條之山,把美國變成一個商業帝國。
吉爾德看到,美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是因為資本主義沒有發揮它的功能,通貨膨脹、勞動生產率下降,貧困在積累,它們迫切要求美國經濟迅速增長。
美國福利政策的弊端
該書之所以被稱為“里根革命的聖經”,關鍵在於它為美國經濟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吉爾德提出,儘管美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但仍然到處都可看到窮人。這其實這與移民或種族問題有關,但最主要的根源,還是這些窮人的懶惰。綜觀歷史,任何集團的成功都是依靠自己在低工資的職業中比別的集團更加辛苦勞動而獲得的。所以,要想擺脫貧困,就應該努力地不斷地工作與勞動,政府的救濟是不管用的。除了讓政府不再救濟,吉爾德認為使窮人不再懶惰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家庭可以使人們勤勞,因為在結婚後雙方都有了一定的責任感,就不會再懶惰下去;二是信仰,信仰是一種精神動力,可以讓人在極端困難的時候堅持不懈。
吉爾德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也是一部冒險的歷史,懶惰創造不了這樣的歷史。是企業家將安全轉化為冒險,將小心轉化為創造力,把膽怯轉化為大膽,這才有了資本主義的成功,遺憾的是,這種成功如今面臨著巨大的威脅,自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以來,美國開始成為了一個福利國家,聯邦政府天天想的是追求保險性、公平性,儘量調和貧困者和富人之間的矛盾,並縮小他們之間的貧富差距。政府卻不知道,這樣救濟只會使人們懶惰,對那些以前不得不辛勤工作的人們來說,有了救濟,工作與否就變得無所謂了。吉爾德認為,對整個社會來說,這也絕不是一件好事,它甚至會導致人們隱瞞收入,逃避納稅。同時,富人的創業精神也會受到嚴重打擊。真正的貧困,與其說是人們收過少,還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頹廢。總而言之,高稅收、高福利想體現公平主義,帶來的卻是相反的結果。
吉爾德並不否認福利制度對提高窮人生活水平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他指出,福利金如果超過了窮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水平,就會使貧困擴大,而且永遠不會消失,這與福利制度的初衷是完全相反的福利制度不但使工人工作缺乏積極性和動力,也會給家庭帶來影響。失業保險制度鼓勵人們失業;喪失勞動能力保險使患輕病者裝成重病號,一時的殘疾裝作終生殘廢;而撫育兒童的家庭補助則乾脆是在鼓勵單身母親和無父家庭。結果是男人不會結婚,而只是與女人同居,只享受福利而不承擔任何義務。
吉爾德總結說,由於大規模的福利支出,阻礙了貧困的改善,導致美國社會的整個生產率都下降,生活水平也普遍降低,這是因為政府竭力從富人那裡拿走他們的收入,就會減少他們的投資;政府把資金給予窮人,就會減少他們的工作激情,這肯定會降低美國的勞動生產率並限制就業機會,從而使貧困永遠存在下去。
政府應大幅度減稅
綜觀該書,吉爾德主要提出的政策主張是大幅度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以刺激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增加儲蓄和投資的引誘力。他指出,美國經濟中存在的各種弊端,都是被一種違反常情和具有破壞性的稅收制度造成的或者說是被它弄得更糟的。對資本主義這個制度的主要威脅是以累進稅率徵稅(急劇上升的稅率奪取較高收入中越來越大的部分),稅率的提高在現代大多數民主國家有一個限度,一旦超過某一點(這一點早已達到),提高高收入者的稅率就會導致富人們的生活更加奢侈浪費,而不是節約,增稅所產生的影響只會使稅收減少,特別是從高收入等級中得到的稅收會減少,因為他們會從生產性用途中抽回財富、去儲藏黃金或其他可收藏的東西,或躲稅金庇護所。吉爾德還認為,只有富人才有足夠的資金去刺激經濟迅速增長,只有合理的稅率才能誘使富人去投資。美國的稅率過高,按照拉弗曲線,早已進入刺激富人投資的禁區。
另外,吉爾德建議採取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和長期的經濟成長相適應,從而恢復經濟的穩定和進步;他還建議,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更多地依靠市場的力量自動調節經濟;另外,還應該縮小政府開支,大規模減少福利支出,提高私人的投資能力。

作品影響

《財富與貧困》被譽為“里根革命的聖經”,該書問世後,一舉攀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四位。該書初版時,僅僅印了5000冊,但到2008年,它已累計銷售了100萬冊。

出版信息

原版信息
該書原為英文版,1981年由紐約基本圖書出版社出版。
中譯版本
書名
ISBN
譯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財富與貧困》
——
儲玉坤等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8月
《財富與貧困》
978-7-111-52931-6
李毅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6年10月
《財富與貧困》
978-7-5217-0117-3
蔣宗強
中信出版社
2019年4月

作者簡介

喬治·吉爾德,美國經濟學家、未來學家,被稱為“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193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在哈佛學習期間,師從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20世紀60年代,吉爾德開始為包括尼克森在內的多名政要撰寫演講稿。隨後,吉爾德開始自學經濟學並深入研究貧困問題。1986年,吉爾德被美國白宮授予“企業家卓越獎”,其代表著作有《通信革命》《財富與貧困》《企業家精神》《電視之後的生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