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年

貞明六年一般指本詞條

庚辰年(龍年

後梁貞明六年

南吳武義二年

前蜀乾德二年

吳越貞明六年

貞明六年

于闐同慶九年

契丹神冊五年

南漢乾亨四年

基本介紹

紀年,本年年表,大事,

紀年

庚辰年(龍年
後梁貞明六年
南吳武義二年
前蜀乾德二年
吳越貞明六年
貞明六年
于闐同慶九年
契丹神冊五年
南漢乾亨四年

本年年表

歷史紀事
楊溥即吳王位
武義二年(920)、後梁貞明六年五月,吳王楊隆演病殂,年二十四。六月,隆演之弟溥即吳王位楊溥(901——938),楊行密第四子。吳武義元年封丹陽郡公,楊隆演病重時,由執政徐溫以吳王命迎之監國而即位,時有迎合徐溫之意者,曰:“蜀先主謂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溫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顥之初,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敢妄言者斬!”
晉取梁河西之地
後梁貞明六年(920)四月,梁河中節度使(今山西永濟)朱友謙襲取同州(今陝西大荔),因為子求同州節鉞未得,遂附於晉。六月,梁以劉尋攻回州,晉以李存審李嗣昭等救援。九月,李存審解同州之圍,繼而分兵攻華州(今陝西華縣),大敗梁師。晉遂盡有梁河西之地。
楚與吳越通婚
後梁貞明六年(920)十二月,吳越王錢鏐為子錢傳琇求婚於楚。楚王馬殷許婚,次年七月送女歸杭州。
文化紀事 突呂不和魯不古造契丹文字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根據漢字字型創製的拼音文字。契丹大字是以幾個音符疊成契丹語的一個音綴。在形狀上仿照漢字合成一個方塊字,特別繁贅難認。據史書記載,這種契丹大字是契丹貴族知識分子突呂不創製的。契丹小字,筆劃比契丹大字簡單,所以也叫"中簡字"。據史書記載,契丹小字是阿保機的弟弟魯不古學習回鶻文後製造的。契丹小字約是以一個方體字代表一個音綴,不過不像契丹大字那樣合疊成多音銜的方塊字,而是仿照古回鶻文的辦法,從上至下,連續直寫,所以稱它“數少而該貫”。但因為每個音綴仍然是來自漢字的方體,無法聯定,造成各音綴相互分離,各個多音詞之間不易截斷,運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這種契丹大字和小字,估計只是在契丹貴族文人中使用,範圍極有限。遼朝的文化主要是依靠漢字作工具進行傳播和發展的。
南漢開科選舉
南漢乾亨四年(920),後梁貞明六年三月,南漢因兵部侍郎楊洞潛之請,立學校,設銓選,開貢舉,每年放進士、明經十餘人,有如唐代之制。
雜譚逸事 梁陳州民起事被平
後梁貞明六年(926)七月,陳州(今河南淮陽)民母乙、董乙依佛法自立一宗,不食葷茹以之教化鄉民,漸至千人,攻掠鄉社,影響及於陳、穎(今安徽阜陽)、蔡(今河南汝南)州。梁屢發州兵討捕,均為所敗。十月,梁髮禁軍及數郡兵合力追擊,擒母乙等首領八十餘人,斬之。
逝世 牛嶠
前蜀乾德二年(920),詞人牛嶠卒。牛嶠(850?--920),字松卿,一字延峰。隴西(今甘肅)人。唐乾符五年(878)進士,歷官拾遺、補闕、校書郎。前蜀高祖王建節度西川,牛嶠為判官。王建稱帝,拜給事中。牛嶠博學有文,以歌詩著名,尤善詞,有集三十卷,歌詩三卷。有詞三十二首今存。

大事

(1)春,正月,戊辰,蜀桑弘志克金州,執全師朗,獻於成都,蜀主釋之。
(1)春季,正月,戊辰(初五),前蜀將領桑弘志攻克金州,抓獲全師朗,送到成都,前蜀主把他釋放了。
(2)吳張崇攻安州,不克而還。
(2)吳將張崇進攻安州,沒有攻下,率兵返回。
崇在廬州,貪暴不法。廬江民訟縣令受賕,徐知誥遣侍御史知雜事楊廷式往按之,欲以威崇,廷式曰:“雜端推事,其體至重,職業不可不行。”知誥曰:“何如?”廷式曰:“械繫張崇,使吏如昇州,簿責都統。”知誥曰:“所按者縣令耳,何至於是!”廷式曰:“縣令微官,張崇使之取民財轉獻都統耳,豈可舍大而詰小乎!”知誥謝之曰;“固知小事不足相煩。”以是益重之。廷式,泉州人也。
張崇在廬州,貪暴不法。廬江的百姓抗訴,說廬江縣令接受了賄賂。徐知誥派侍御史知雜事楊廷式前往檢查,打算以此來威脅張崇一下。楊廷式說:“雜端推事官,體制上非常重要,本職工作,不可不做。”徐知誥說;“怎么辦呢?”楊廷式說:“給張崇戴上刑具,派一個官吏去昇州,反覆詰責都統。”徐知誥說:“現在查辦的不過是一個縣令,何至如此!”楊廷式說:“縣令雖然是個小官,但張崇讓他收取的民財都轉獻給了都統,難道可以捨去大官而去詰責一個小官嗎?”徐知誥道歉說:“本來知道小事不足以麻煩你。”徐知誥因此更加器重楊廷式。楊廷式是泉州人。
(3)晉王自得魏州,以李建及為魏博內外牙都將,將銀松效節都。建及為人忠壯,所得賞賜,悉分士卒,與同甘苦,故能得其死力,所向立功,同列疾之。宦者韋令圖監建及軍,譖於晉王曰:“建及以私財驟施,此其志不小,不可使將牙兵。”王疑之;建及知之,行之自若。三月,王罷建及軍職,以為代州刺史。
(3)自從晉得到魏州以後,任命李建及為魏博內外牙都將,統率禁衛軍銀槍效節都。李建及為人忠誠壯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士卒,與士卒們同甘共苦,所以能夠得到士卒們對他盡心盡力,只要他出去作戰,一定會立功,同僚們很嫉妒他。宦官韋令圖監管李建及的軍隊,偷偷地對晉王說:“李建及用自己的財物多次分給士卒,如此看來,他的志向不小,不能讓他率領禁衛軍了。”晉王產生了懷疑。李建及知道後,行之自若。三月,晉王免去李建及的軍職,任命他為代州刺史。
(4)漢楊洞潛請立學校,開貢舉,設銓選;漢主岩從之。
(4)南漢楊洞潛請求建立學校,開設貢舉,量才授官,南漢主劉岩聽從了他的意見。
(5)夏,四月,乙亥,以尚書左丞李琪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琪,之弟也,性疏俊,挾趙岩、張漢傑之勢,頗通賄賂。蕭頃與琪同為相,頃謹密而陰伺琪短。久之,有以攝官求仕者,琪輒改攝為守,頃奏之。帝大怒,欲流琪遠方,趙、張左右之,止罷為太子少保。
(5)夏季,四月,乙亥(疑誤),後梁帝任命尚書左丞李琪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琪是李的弟弟,他的性情開朗出眾,依仗趙岩、張漢傑的勢力,頗通賄賂。蕭頃李琪同為宰相,蕭頃謹慎秘密地觀察李琪的短處。過了很久,有人想將試用的官改為正式的官,李琪就給他改試用官為守官,蕭頃把這件事上奏給後梁帝。後梁帝十分生氣,想把李琪流放到遠方,經趙岩、張漢傑幫助,才未流放,降為太子少保。
(6)河中節度使冀王友謙以兵襲取同州,逐忠武節度使程全暉,全暉奔大梁。友謙以其子令德為忠武留後,表求節鉞,帝怒,不許。既而懼友謙怨望,己酉,以友謙兼忠武節度使。制下,友謙已求節鉞於晉王,晉王以墨制除令德忠武節度使。
(6)河中節度使冀王朱友謙率兵襲擊並奪取了同州,趕走了忠武節度使程全暉。程全暉逃到了大梁。朱友謙任命他的兒子朱令德為忠武留後,並上表皇帝請求賜發符節和斧鉞,後梁帝十分生氣,沒有答應。後來後梁帝害怕朱友謙心懷不滿,己酉(十七日),任命朱友謙兼任忠武節度使。後梁帝的命令下達時,朱友謙已向晉王請求到符節和斧鉞,歸降於晉王,於是晉王直接發出親筆手令任命朱令德為忠武節度使。
(7)吳宣王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王未嘗有不平之意形於言色,溫以是安之。及建國稱制,尤非所樂,多沈飲鮮食,遂成寢疾。
(7)吳宣王很厚道,而且謙恭謹慎,徐溫父子掌管全權,宣王從來沒有不平之意表現在臉色上,徐溫因此就安然自在。到了建國稱王以後,宣王更沒有什麼所高興的,經常喝酒,很少吃飯,慢慢就臥床生病了。
五月,溫自金陵入朝,議當為嗣者。或希溫意言曰:“蜀先主謂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溫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顥之初,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敢妄言者斬!”乃以王命迎丹楊公溥監國,徙溥兄為舒州團練使。
五月,徐溫從金陵回朝,商議誰當為繼承王位的人。有人迎合徐溫的心意說:“蜀先主劉備對武侯說:‘嗣子沒有才能,您可以自代王位。’”徐溫嚴肅地說:“我如果真有心取代王位,是在殺掉張顥的時候,哪能等到今日!即使楊氏沒有兒子,有女兒也應當立她為王。再有敢胡說的,一律殺掉。”於是以宣王之命迎接丹楊公楊溥回來代行處理政事,調楊溥的哥哥楊任舒州團練使。
己丑,宣王殂。六月,戊申,溥即吳王位。尊母王氏曰太妃。
己丑(二十八日),宣王去世。六月,戊申(十八日),楊溥登吳王位。尊稱他的母親王氏為太妃。
(8)丁巳,蜀以同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周同平章事,充永平節度使。
(8)丁巳(二十七日),前蜀主讓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周以同平章事銜,出任永平節度使。
(9)帝以泰寧節度使劉為河東道招討使,帥感化節度使尹皓、靜勝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攻同州。
(9)後梁帝任命泰寧節度劉為河東道招討使,率領感化節度使尹皓、靜勝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一起攻打同州。
(10)閏月,庚申朔,蜀主作高祖原廟於萬里橋,帥后妃、百官用褻味作鼓吹祭之。華陽尉張士喬上疏諫,以為非禮,蜀主怒,欲誅之,太后以為不可,乃削官流黎州,士喬感憤,赴水死。
(10)閏五月,庚申朔(初一),前蜀主在萬里橋修建了高祖原廟,帶領后妃、百官,供上高祖生前最喜歡吃的食品,擊鼓吹樂來祭祀高祖。華陽尉張士喬上書勸說前蜀主,認為這樣做不合祭禮。前蜀主十分生氣,打算把他殺掉。太后認為不能殺,於是免了他的官職,把他流放到黎州。張士喬感到憤怒,跳水自殺。
(11)劉等圍同州,朱友謙求救於晉;秋,七月,晉王遣李存審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質將兵救之。
(11)劉等包圍了同州,朱友謙請求晉國援救。秋季,七月,晉王派遣李存審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質率兵前去援救。
(12)乙卯,蜀主下詔北巡,以禮部尚書兼成者尹長安韓昭為文思殿大學士,位在翰林承旨上。昭無文學,以便佞得幸,出入宮禁,就蜀主乞通、渠、巴、集數州刺史賣之以營居第,蜀主許之。識者知蜀之將亡。
(12)乙卯(二十六日),前蜀主頒發詔書,準備到北邊巡視。任命禮部尚書兼成都尹長安人韓昭為文思殿大學士,地位在翰林承旨之上。韓昭沒有文才,用花言巧語、阿諛逢迎得到的前蜀主寵幸,出入宮禁,在接近前蜀主時,請求賣通、渠、巴、集四州刺史官爵,用來修建他的住宅,前蜀主答應了。明白這件事的人知道前蜀將要滅亡。
八月,戊辰,蜀主發成都,被金甲,冠珠帽,執弓矢而行,旌旗兵甲,亘百餘里。雒令段融上言:“不宜遠離都邑,當委大臣征討。”不從。九月,次安遠城。
八月,戊辰(初十),前蜀主從成都出發,他身披金甲,頭戴珠帽,手執弓箭而行,隨從的旌旗兵甲,連線起來有百餘里長。雒縣守令段融上書說:“不宜遠離都城,應委派大臣出去征討。”前蜀主不聽。九月,軍隊駐紮在安遠城。
(13)李存審等至河中,即日濟河。梁人素輕河中兵,每戰必窮追不置。存審選精甲二百,雜河中兵,直壓劉壘,出千騎逐之;知晉人已至,大驚,自是不敢輕出。晉人軍於朝邑。
(13)李存審等到了河中,當天過了黃河。後梁軍平時很輕視河中兵,每次戰鬥都要窮追不捨。李存審挑選了二百名精兵,其中又攙雜了一些河中兵,一直逼近劉的軍營。劉率領一千騎兵出去追逐,發現晉軍已經來到,十分吃驚,從此以後,劉不敢輕易出動。晉軍駐紮在朝邑。
河中事梁久,將士皆持兩端。諸軍大集,芻粟踴貴,友謙諸子說友謙且歸款於梁,以退其師,友謙曰:“昔晉王親赴吾爭,秉燭夜戰。今方與梁相拒,又命將星行,分我資糧,豈可負邪!”
河中事奉後梁時間已經很長,將士們都是腳踩兩隻船。各路軍隊都集中在河中,糧草價格昂貴,朱友謙的兒子們勸說朱友謙誠心歸服後梁,以此來讓後梁軍撤兵,朱友謙說;“從前晉王親自率兵解救我的危急,手持火把連夜作戰。現在正和後梁軍相持,晉王又命令將帥披星戴月趕來援救,還給我們物資糧食,我們怎么能辜負他呢?”
晉人分兵攻華州,壞其外城。李存審等按兵累旬。乃進逼劉營,等悉眾出戰,大敗,收餘眾退保羅文寨。又旬餘,存審謂李嗣昭曰:“獸窮則搏,不如開其走路,然後擊之。”乃遣人牧馬於沙苑。等宵遁,追擊至渭水,又破之,殺獲甚眾。存審等移檄告諭關右,引兵略地至下,謁唐帝陵,哭之而還。
晉軍分兵去攻打華州,破壞了華州的外城。李存審等按兵不動,幾十天后才逼近劉的軍營,劉等率領全軍出來迎戰,被打得大敗,只好收拾剩下的軍隊退守羅文寨。又過了十幾天,李存審李嗣昭說:“野獸到了最困難的時候就會拚死搏鬥,不如放開一條路讓他們逃走,然後從後面追擊他們。”於是李嗣昭派出人到沙苑去放馬。劉等乘夜逃跑,李嗣昭率兵追擊到渭水,又將劉的軍隊打敗,斬殺和俘獲很多。李存審等張貼檄文,告示關右,同時率兵攻占了很多地方,一直到下,謁拜了唐帝的陵墓,在陵前痛哭一番後返回。
河中兵進攻崇州,靜勝節度使溫昭圖甚懼。帝使供奉官竇維說之曰:“公所有者華原、美原兩縣耳,雖名節度使,實一鎮將,比之雄藩,豈可同日語也,公有意欲之乎?”昭圖曰:“然。”維曰:“當為公圖之。”即教昭圖表求移鎮,帝以汝州防禦使華溫琪權知靜勝留後。
河中的軍隊向崇州發起進攻,靜勝節度使溫昭圖非常害怕。後梁帝派供奉官竇維勸他說:“你僅僅有華原、美原兩個縣罷了,雖然名為節度使,其實是一個鎮將,和一些強大的藩鎮來比,怎么可以同日而語,你想擴大一點嗎?”溫昭圖說:“當然。”竇維說:“讓我為你來謀劃。”於是就讓溫昭圖上書請求改換個地方。後梁帝於是讓汝州防禦使華溫琪暫為靜勝留後。
(14)冬,十月,辛酉,蜀主如武定軍,數日,復還安遠。
(14)冬季,十月,辛酉(初三),前蜀主去了武定軍,幾天以後又回到安遠。
(15)十一月,戊子朔,蜀主以兼侍中王宗儔為山南節度使、西北面都招討、行營安撫使,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宗昱、永寧軍使王宗晏、左神勇軍使王宗信為三招討以副之,將兵伐岐,出故關,壁於鹹宜,入良原。丁酉,王宗儔攻隴州,岐王自將萬五千人屯陽。癸卯,蜀將陳彥威出散關,敗岐兵於箭嶺,蜀兵食盡,引還。宗昱屯泰州,宗儔屯上,宗晏、宗信屯威武城。
(15)十一月,戊子朔(初一),前蜀主任命兼侍中王宗儔為山南節度使、西北面都招討、行營安撫使,任命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宗昱,永寧軍使王宗晏,左神勇軍使王宗信為三名招作為副職,輔助王宗儔領兵伐岐。他們率兵出故關,在鹹宜修築壁壘,後進入良原。丁酉(初十),王宗儔向隴州發起進攻,岐王親自率領一萬五千軍隊駐紮在陽。癸卯(十六日),前蜀將陳彥威從散關出兵,在箭嶺擊敗了岐兵。前蜀軍的糧食吃完後,才率兵回去。王宗昱駐紮在泰州,王宗儔駐紮在上,王宗晏和王宗信駐紮在武威城。
庚戌,蜀主發安遠城;十二月,庚申,至利州,閬州團練使林思諤來朝,請幸所治,從之。癸亥,泛江而下,龍舟畫舸,輝映江渚,州縣供辦,民始愁怨。壬申,至閬州,州民何康女色美,將嫁,蜀主取之,賜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慟而卒。癸未,至梓州
庚戌(二十三日),前蜀主自安遠城出發,十二月,庚申(初三),到達利州,閬州團練使林思諤來朝拜,請求前蜀主巡視閬州,前蜀主答應了他的請求。癸亥(初六),順江而下,龍舟彩船,光輝照映在江的兩岸,這些都是強制沿江州縣供應,老百姓開始發愁抱怨。壬申(十五日),前蜀主到了閬州,閬州的百姓何康有個很漂亮的女兒,將要出嫁,前蜀主就奪為己有,然後賞賜給她的夫家一百匹絲帛,那個未婚夫極其悲痛而死。癸未(二十六日),前蜀主到了梓州。
(16)趙王熔自恃累世鎮成德,得趙人心,生長富貴,雍容自逸,治府第園沼,極一時之盛,多事嬉遊,不親政事,事皆仰成於僚佐,深居府第,權移左右,行軍司馬李藹、宦者李弘規用事於中外,宦者石希蒙尤以諂諛得幸。
(16)趙王王熔依仗世代鎮守成德,頗得趙地人心,生活富裕,地位顯貴,容儀溫文,悠然自得。他治理的府第園池,在當時是最好的。他經常遊玩,不問政事,一切政事都依靠僚佐來處理。他深居府第,把大權交給了他的左右官員。行軍司馬李藹、宦官李弘規掌管內外事務。宦官石希蒙尤其靠阿諛奉承得到寵愛。
初,劉仁恭使牙將張文禮從其子守文鎮滄州,守文詣幽州省其父,文禮於後據城作亂,滄人討之,奔鎮州。文禮好誇誕,自言知兵,趙王熔奇之,養以為子,更名德明,悉以軍事委之。德明將行營兵從晉王,熔欲寄以腹心,使都指揮使符習代還,以為防城使。
當初,劉仁恭派牙將張文禮隨他的兒子劉守文去鎮守滄州,劉守文到幽州去看望父親,張文禮隨後占據了滄州城發動叛亂,滄州人討伐他,他逃到了鎮州。張文禮喜歡吹大話,自稱會打仗,趙王王熔認為他很奇特,於是收為養子,並改名為德明,把全部的軍事委託給他。德明率領著行軍部隊跟隨著晉王,王熔想委派一個親信去,於是派都指揮使符習替代德明,讓他回來,任防城使。
熔晚年好事佛及求仙,專講佛經,受符,廣齋醮,合煉仙丹,盛飾館宇於西山,每往游之,登山臨水,數月方歸,將佐士卒陪從者常不下萬人,往來供頓,軍民皆苦之。是月,自西山還,宿鶻營莊,石希蒙勸王復之他所;李弘規言於王曰:“晉王夾河血戰,櫛風沐雨,親冒矢石,而王專以供軍之資奉不急之費。且時方艱難,人心難測,王久虛府第,遠出遊從,萬一有奸人為變,閉關相距,將若之何?”王將歸,希蒙密言於王曰:“弘規妄生猜間,出不遜語以劫協王,專欲誇大於外,長威福耳。”王遂留,信宿無歸志。弘規乃教內牙都將蘇漢衡帥親軍,擐甲拔刃,詣帳前白王曰:“士卒暴露已久,願從王歸!”弘規因進言曰:“石希蒙勸王游從不已,且聞欲陰謀弒逆,請誅之以謝眾。”王不聽,牙兵遂大噪,斬希蒙首,訴於前。王怒且懼,亟歸府。是夕,遣其長子副大使昭祚與王德明將兵圍弘規及李藹之第,族誅之,連坐者數十家。又殺蘇漢衡,收其常與,窮治反狀,親軍大恐。
王熔晚年信佛,喜歡求仙,專門講習佛經,又學習道家符,廣設齋醮向仙道祈禱,冶鍊金丹。在西山把館宇裝飾的非常華麗,經常去那裡遊玩。他登山觀水,幾個月後才回來,陪他的左右將士經常不下一萬人。來往食宿,耗資巨大,軍民都深受其苦。這個月,從西山回返,住在鶻營莊,石希蒙勸王熔再到別的地方去玩。李弘規對王熔說:“晉王在黃河兩岸和梁軍血戰,櫛風沐雨,親自冒著箭石率兵前進。而大王專門把供給軍隊用的物質挪用於一些不急的事情,況且時下正處在困難時期,人心難測,大王如果長期離開府第,遠出遊玩,萬一有奸人叛變,關起關門,把我們隔在外面,該怎么辦呢?”趙王準備回去,石希蒙又偷偷地和趙王說:“李弘規胡亂猜想,口出不遜之言來威脅大王,專門對外誇示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威福。”於是趙王又留了下來,連續住了兩夜還不想回去。李弘規於是讓內牙都將蘇漢衡率領親軍穿甲持刀,到帳篷前面對趙王說:“士卒們離家在外已經很長時間了,都希望跟從大王回去。”李弘規因此也勸趙王說:“石希蒙勸大王沒完沒了地遊玩,而且還聽說他準備謀害大王,請把他殺掉來向大家認錯。”趙王不聽,於是衛隊士卒大聲喧譁起來,殺了石希蒙,拿著他的頭到趙王面前訴說。趙王十分生氣也很害怕,於是趕快回到了府第。當天晚上趙王就派他的長子副大使王昭祚和王德明率兵包圍了李弘規和李藹的住宅,把他的全家全部殺掉,受牽連的有幾十家。又將蘇漢衡殺掉,拘捕了他的黨羽,徹底追究他們反叛的情況,趙王的親信部隊感到十分驚恐。
(17)吳金陵城成,陳彥謙上費用冊籍,徐溫曰:“吾既任公,不復會計。”悉焚之。
(17)吳國修築的金陵城落成,陳彥謙將開支帳冊送給徐溫過目,徐溫說:“我既然任用你辦,我就不再檢查核算了。”於是把那些帳簿全部燒了。
(18)初,閩王審知承制加其從子泉州刺史延彬領平盧節度使。延彬治泉州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浩源以為王者之符,延彬由是驕縱,密遣使浮海入貢,求為泉州節度使。事覺,審知誅浩源及其黨,黜延彬歸私第。
(18)當初閩王王審知承照制書讓他的侄兒泉州刺史王延彬兼任平盧節度使。王延彬治理泉州十七年,官民都安居樂業,正好在這個時候,王延彬得到了白鹿和紫芝等祥瑞物品,僧人浩源認為這是王延彬要做帝王的徵兆。王延彬因此驕傲放肆起來,他偷偷派人過海去帝王那裡納貢,並請求閩王任命他為泉州節度使。事情敗露後,王審知誅滅了浩源及其同黨,罷免了王延彬的官爵,打發他回了家。
(19)漢主岩遣使通好於蜀。
(19)南漢主劉岩派遣使者到蜀國去互通友好。
(20)吳越王遣使為其子傳求婚於楚,楚王殷許之。
(20)吳越王錢派遣使者到楚國為他的兒子錢傳求婚,楚王馬殷答應了他的請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