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貝葉樹
- 別稱:貝多
- 界:植物界
- 科:棕櫚科
- 種:貝葉樹
- 分布區域:西雙版納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貝葉樹,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傣族稱為“戈蘭”,是一種棕櫚科木本植物。高達十多米,莖上有環紋,葉子大,掌狀羽形分裂,花淡綠而帶白色。只開一次花,結果後即死亡。葉子叫貝葉,可以做扇子,又可以代替紙來寫字。也叫貝多。貝葉樹植株高軀幹粗壯筆直,不分枝長杈,葉片呈掌狀展開,形如蒲,但葉片比葵葉更大、更長。具有長柄的貝葉,聚於樹頂,形成一個半圓,其形欲如一把綠葉巨傘。
生物界中的植物,有一次花植物和多次花植物之分。一歲一枯榮的草本植物,屬一次花植物;具有開花特性的多年生植物,屬多次花植物。貝葉樹具有開花結實的特性,並且是壽命長達數十年的多年生植物,可它卻不能多次開花結果。貝葉樹和其他植物不同,樹勢旺盛之時,只長葉長乾,而不孕育花蕾。只有到了耄耋之年,方才開始萌生花芽,竭盡平生之力怒放一次花朵,在世間“蕭灑”一遭,然後再結果實,留下傳宗接代的子實,從此精疲力竭,漸漸枯萎倒地而亡。貝葉樹就是這么奇怪,難得開花,並以開一次花結一次果來結束生命。
生長環境
貝葉樹,古代稱為貝多羅樹,是只能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的樹種。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有記載說:“貝多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西域經書,用此三種皮葉。”摩伽陀國在今印度北部,早有用貝葉刻經之舉。西雙版納是適合貝葉樹生長之地,當佛教傳入以後,便開始用貝葉刻寫經文,創造了傣族地區特有的貝葉文化。
分布範圍
西雙版納珍稀植物。
主要價值
供書寫使用的貝葉,應預先加工。將長得又旺又長的鮮葉砍來,數片相疊,用木板夾住加壓後又用圓竹或圓木碾壓,再用木板夾住加壓數日,取出劃成長約1.5~2尺,寬約2.5寸的長條,用沸水略煮,曬乾,壓平方可書寫。用貝葉抄寫經文,使用鐵筆刻寫,正反兩面均刻上字以後,塗以炭粉,加油抹擦揩淨,使墨跡陷入刻痕之內,經久保留而不消退。用貝葉刻寫的經文,能防水、防腐、防蛀,可保存數百年之久。
貝葉樹在西雙版納廣有栽培。從前多種在佛寺院仙,既作風景樹,又供采葉當紙抄寫經文。如今雖不缺書寫紙張,但佛寺中的僧侶仍按古習,自采貝葉加工紙,用以抄寫錄佛經,裝訂成冊,用匣子或布袋盛裝保存。
貝葉樹之葉,是傣族古代的書寫材料。傣家人在尚未掌握造紙技術、無紙書寫以前,但以貝葉作紙刻寫佛教經文。因此,傣族地區的佛經有貝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