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刺蛾,別名膠刺蛾 Belippa horrida Walker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刺蛾科背刺蛾屬的一個物種。分布於浙江、江西、四川、雲南、福建、台灣等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貝刺蛾
- 拉丁學名:Belippa horrida Walker
- 別稱:膠刺蛾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刺蛾科
- 屬:背刺蛾屬
- 種:貝刺蛾
寄主,形態特徵,生活史,為害特徵,地理分布,防治措施,
寄主
蘋果、梨、桃、葡萄、薔薇、蓖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2~16mm,翅展28~36mm,雄蛾稍小,觸角基部櫛形,雌蛾絲狀。體黑混雜褐色。前翅內線不清晰,灰白色鋸齒形,內線側黑褐色。卵: 長8~12mm,球形,乳白色至黃白色。
幼蟲: 末齡幼蟲橢圓形,背隆起,腹面扁平,長15~22mm,幼蟲背面鮮綠或濃綠或淺綠色,刺毛全部退化,背面光滑,幼蟲全身無毛,又柔軟且伸縮自如,因此又稱膠刺蛾。
蛹: 長12~16mm,初乳黃色,羽化前變成黑褐色。繭橢圓形,長12.5~15.5mm,褐色至黑褐色。
生活史
四川西昌、雲南昆明年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下旬進入化蛹高峰期,蛹期27~48天,6月上始成蟲羽化,20~30天為成蟲羽化盛期,2~3天后交配產卵。卵散產在葉面上,每葉1粒或2~4粒,卵期11~18天,幼蟲期39~58天,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是幼蟲為害期,老熟後下樹作繭越冬。
為害特徵
為害時把葉片全部食光,受害狀特明顯。
地理分布
分布於浙江、江西、四川、雲南、福建、台灣等省。
防治措施
人工捕捉;及時耕翻,殺滅土壤中的繭;提倡用貝刺蛾絨繭蜂(Apanteles belippocola)進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