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置貝丘(邱)縣,北齊省。故城在今清平鎮西南。隋初,復置貝丘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丘縣
- 設定時間:西漢
- 廢止時間:隋初
- 現所在地:清平鎮西南
西漢置貝丘(邱)縣,北齊省。故城在今清平鎮西南。隋初,復置貝丘縣。
西漢置貝丘(邱)縣,北齊省。故城在今清平鎮西南。隋初,復置貝丘縣。...... 西漢置貝丘(邱)縣,北齊省。故城在今清平鎮西南。隋初,復置貝丘縣。...
貝丘(Shell Mound),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大量古代人類食剩餘拋棄的貝殼為特徵。又稱貝冢。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有的則延續到青銅時代或稍晚。貝丘遺址...
貝丘(Shell Mound),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大量古代人類食剩餘拋棄的貝殼為特徵。日本稱為貝冢。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有的則延續到青銅時代或稍晚。貝丘...
鯉魚墩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廣東省雷州半島(湛江市一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稱為雷州半島第一村。鯉魚墩貝丘遺址,位於廣東省...
洋坪貝丘遺址位於江西省峽江縣福民鄉洋坪村地域,面積約1000平方米,堆積厚度0.3-3米,多為蚌、螺殼。蚌殼體大厚重,螺殼體長而輕薄,與蚌螺有明顯差異,均已鈣化...
厚首貝丘遺址位於霞浦縣沙江鎮厚首村北面。該遺址位於厚首村北面約300米處的小山上,離霞浦至溪南公路厚首段100米左右。面積30多畝,中部隆起呈小山包形,遺址...
頂螄山貝丘遺址屬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位於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清水泉與八尺江交匯處三角嘴台地的小山坡上。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隸屬...
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布範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
羅山咀貝丘遺址 在環城都會村羅山南面的山坡上。占地約132 平方米,距縣城5公里。1957年夏,經省文物普查隊探掘。1959-1963年前後,再經3次探掘和清理,出土文物...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城南約2千米處。是廣西目前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之一。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至南沙灣三溝,北至象州鎮二...
頂螄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位於邕寧縣城西北6公里的鴛鴦泉與八尺江交匯處。...... 頂螄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位於邕寧縣城西北6公里的鴛鴦泉與八尺江交匯處。頂螄山...
廣東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中含有少量的彩陶。廣東東部以潮安縣陳橋村遺址為代表,常在圓底的釜、罐、釜的口沿或頸部上繪一圈赭紅色的寬頻紋。也有用貝殼的邊緣...
漢置貝丘縣,北齊省。隋初復置,開皇十六年(595)改為清平縣,屬清河郡,故治在今臨清市 戴灣鎮水城屯村。宋元豐四年(1081)因漯河決城毀,治所遷至明靈寨即...
“開皇六年(586年)廢陽平之武城,仍於貝丘縣析東武城舊地,置武城縣。”,“十六年,析武城,置歷亭(按歷亭縣治在今廣運街道)。十八年又改東陽縣為漳南縣,...
淄川縣淄川概況 編輯 【沿革】淄川之地,夏商為青州之域,秦屬齊郡。西漢初建般陽縣,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貝丘為淄川縣,歸屬齊郡。博山城區 唐代(618年—907年)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制,設河南道屬淄州淄川縣,貞觀至五代時期分屬基本未變...
北齊時,斌強縣仍屬長樂郡,於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析清河縣西北境設武城縣(即今清河縣地,治在漢信城縣故城),後又將清河縣改置為貝丘縣,均屬司州清河郡。...
淄州,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治貝丘縣(後改為淄川縣,即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大業初省。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仍治淄川縣,轄境相當今山東省鄒平、高青...
馮氏死在傅永的前面, 叔偉遵照遺命要把父親葬在北邙, 賈氏懷疑叔偉要求將傅永埋葬在他的封地貝丘縣。事情經過司徒裁決,司徒胡國珍很仰慕傅永,同意叔偉將父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