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肉

貉肉

貉肉,中藥名。為犬科貉屬動物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的肉。動物貉,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滋補強壯,健脾消疳之功效。主治虛勞,疳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貉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食肉目
  • :犬科
  • :貉屬
  • :貉
  •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 毒性:無毒《綱目》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脾經。

功效

滋補強壯,健脾消疳。

主治

虛勞,疳積。

相關配伍

治虛勞,貉肉熟吃,不限量。(鄧明魯等《中國動物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

炮製

採集加工:捕殺後,取其肉水洗後,鮮用。

形態特徵

貉,別名金毛獾《醫林纂要·藥性》,狸《中國經濟動物志·獸類》。外形似狐狸,體形較小。體長50-60cm,重4-6kg。吻短耳小且圓,面部兩側具長毛,向外突出。身體肥胖,四肢粗短。尾粗短。身毛及尾毛長而蓬鬆,其冬毛長可達8cm,底絨尤為豐盛。吻部兩側連同眼周圍的毛為黑褐色,形成“八”字形黑紋。身背部黑黃褐色,體側色淺,腹部為淺黃棕色,四肢下部黑褐色或棕褐色。趾行性,以趾著地。前足5趾,第1趾較短而位置較高,故不著地;後足具4趾,缺第1趾,前足均具發達的趾墊及趾間墊,爪短粗。尾末端為黑褐色。貉的毛色與地理分布有一定關係。

生長環境

生活於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穴居,洞穴多為露天,晝伏夜出,雜食性,以小動物為食。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綱目》:“其性好睡,人或畜之,以竹叩醒,已而復寐,故人好睡者謂貉睡,俗作渴睡,謬矣。狸人又言其非好睡,乃耳聾也。故見人乃知趨走。《考工記》云:貉逾汶則死,地氣使然也。王浚川言北曰狐,南曰貉;《星禽書》言氐土貉是千歲獨孤化成者,並非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