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形海豹(豹海豹)

豹形海豹

豹海豹一般指本詞條

豹形海豹(學名:Hydrurga leptonyx)體長3~4米,重300~500公斤,雌性比雄性體格大。體色由銀色過渡到深褐色,並帶有斑點。身體呈蜿蜒狀,頭部巨大,如同兩棲類一樣沒有前額,但具有大而深的顎。肩部寬闊,全身包括鰭狀肢都被毛。

雖然體形碩大且在陸地上行動緩慢,但在水中,豹形海豹擁有著海豹家族貫有的敏捷與迅速。與其他海豹不同的是,豹形海豹以前鰭狀肢游泳,以顎觸摸東西。巨大的犬牙使其可以捕食小海豹、企鵝和其他鳥類。它們在南極處於食物鏈的頂端,膽大且好奇心強,虎鯨是它唯一的天敵。

棲息於南極附近的海洋或粗糙的冰面及島嶼上。在夏季,它們差不多會用所有時間在周圍的堆冰獵食;冬季則向北前往亞南極群島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成年體型蜿蜒修長。背部呈深灰色,腹部銀灰色。全身布有或明或暗的斑點。頭頗大,頭形似爬行類。鼻長。下頜強壯,可大幅張合。犬齒髮達;臼齒複雜,具三個顯著的結節互扣,便於篩選磷蝦。
亞成體絨毛厚而柔和,遍布黑斑;具背紋,腹部淺灰色。
大小量度:體長♂2.8~3.3m,♀2.9~3.8m;最大體重♂300kg,♀500kg。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有冰山和較小冰川的南極浮冰區。有冰層覆蓋的亞南極群島也能發現它們的蹤跡。

生活習性

獨棲性動物,交配和撫育幼獸時結群。與其他鰭足類相比,它們更偏食恆溫動物。由於陸地上行動笨緩,所以捕食一般發生在水中,企鵝以及其他海豹都會成為它偷襲的對象。但別被其捕食恆溫動物的行為所迷惑,實際上,磷蝦才是它的主食,占據飲食比例的近五成,尤其在其他食物來源匱乏的冬季。豹形海豹有季節性地在企鵝群附近捕食企鵝的行為,但此舉僅限於豹形海豹里的少數,大部分仍傾向於深海覓食。除了磷蝦企鵝海豹,它們的食物還包括魚、烏賊、海鳥、甲殼類動物,偶爾會食用鯨魚屍體。
兇猛食肉獸,位於南極食物鏈的頂端,已知的天敵是虎鯨,但很少被捕食。

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遍布南極大陸邊緣所有海域,遠及南美洲及大洋洲的亞南極浮冰島嶼。
豹形海豹分布豹形海豹分布

繁殖方式

在水中交配,在冰上繁殖,每胎產一仔。雌性妊娠期9個月。繁殖期一般在10月底和11月。初生幼仔長約120cm,體重能超過30kg。出生後的前四周,母獸會在冰流中撫育幼仔(哺乳期近4周)。此後不久的12月至次年1月初,雌性可再次交配。雄性只管交配,並不撫育後代。

種群現狀

1950年代的種群統計,全球約有100,000~300,000頭豹形海豹(Scheffer 1958)。上限為220,000~440,000頭(Laws 1984)。不過,此類早期估算基於相當有限的樣本數以及過高的推測性,可靠度不佳。根據1968~1983年的航船和空中目擊調查記錄,研究者得出南大洋遠洋浮冰帶約300,000頭的估值數(Erickson&Hanson 1990)。1996~2001年,南極浮冰海豹工程(APIS)的結論為35,500頭(95% CL 10,900~102,600)。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5年評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鰭足目*所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